《诗经》中农事诗对“诗言志”理论的体现

2022-11-12 00:11: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经》中农事诗对“诗言志”理论的体现》,欢迎阅读!
诗言志,农事,诗经,体现,理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诗经》中农事诗对诗言志理论的体现

作者:芦思宏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3年第05

[ ] 农业生产活动作为《诗经》中的重要题材,长期以来受到学界的关注。通过对农事诗的研究,不仅能够了解西周至春秋期间的社会生产状况,更能够从其内涵中把握当时劳动人民的心理活动。本文将从农事诗中流露的几方面情感,分析《诗经》农事诗对诗言志理论的体现。

[关键词] 《诗经》;农事诗;诗言志 一、诗言志理论的概念

关于诗言志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这里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志向抱负;二是内心情感。在先秦时期,对的理解是比较狭隘的,主要是指政治上的理想抱负。直到《左传》中提出: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中才提出乃是人的思想、意愿、情感的表现,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1]在儒家诗教理念的影响下,诗言志是作为儒生表现政治愿望的手段,如在《论·先进》中,子路答孔子: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有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但是,从审美意义上讲,诗言志的内涵是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而表现政治抱负仅仅是情感的一部分体现。从这方面来说,志向情感是有辩证统一的关系,[2]本文中的诗言志主要是指在情感表达方面的含义。 二、《诗经》农事诗对诗言志的体现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所以关于农业生产题材的文学作品众多。《诗经》中的农事诗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周朝农业生产社会风俗、祭祀礼仪等方面的依据,更能从中分析到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特征。在部分中,均有关于农事诗主题的篇章,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1、对人民辛勤劳动的赞美

在《豳风·七月》中的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饁比南亩,田畯至喜,描绘了一家人在春日共同劳作的美好场景,共同享受平凡而幸福的家庭生活。周朝时期朝廷赋役繁重,许多家庭在战争中失去至亲,人们对家庭的渴望更加强烈,所以相对物质享受,农民更加珍惜阖家团聚、其乐融融的感受。[3]“春日载阳,有名仓庚。女执懿筐,尊彼微行,爰求柔桑则描绘了美丽的妙龄少女手提竹筐采集桑叶的美好画面,黄莺的叫声充分衬托了姑娘们劳动的愉悦心情。八月萑苇八月载绩八月其获,十月陨箨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描绘了在秋收期间农民辛勤劳动的场景,赞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了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的性格特点。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则通过对劳动的描绘,传达了劳动人民用双手创造价值的深切自豪感。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这是农民在年终祭祀场面的描写,周代巫风蛊雨盛行,社会处于鬼神崇拜的阶段,祭祀是农民生活的重要部分,以祈求风调雨顺,从侧面体现了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2、对统治阶级剥削的揭露

西周至春秋期间,社会生产力低下和生产方式的落后导致劳动人民生活极其困苦,不仅如此,统治者的穷奢极欲更为农民的生活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在《诗经》中,有大量揭露统治阶级不劳而获的篇章,在鲜明的生活状况对比中,更深刻地反映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农民阶级的苦难。

在反映农奴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魏风·硕鼠》。鲁说曰:履税亩而《硕鼠》作。”[4]说明了《硕鼠》的创作背景,农民不仅要出劳役还要纳实物,在这种双重的压迫中,农民痛斥统治阶级的罪恶,并提出了对美好国度的向往。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以偷吃粮食的老鼠象征统治阶级,反映其不劳而获的本质和对农民的剥削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表达了农民阶级脱离压迫、靠自己劳动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5]不同于其它篇章中对统治阶级君子的尊称,《硕鼠》中直言,违反了封建阶层关系,但正是如此,更加强烈地突出了农民阶级对统治者沉重剥削的痛恨。 三、诗言志理论在情感表达方面的积极意义

自孔子以来的儒家儒者一直把诗言志作为表达自身理想和抱负的方式,强调诗经的功能。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育方式使诗言志的政教色彩更加强烈,甚至对《关雎》这样完全意义上的表现爱情的诗歌做出了妇德的理解,直至宋代的朱熹解读《关雎》时才将注意力集中到性情上,谓:为此诗者,得其性情之正、声气之和也。……至于寤寐反侧、琴瑟钟鼓、及其哀乐而皆不过其则也。 参考文献:

[1]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沈笑颖.“诗言志”“诗缘情温柔敦厚诗教观关系之探讨[J].语言文学研究201110.

[3]张珂.《诗经·豳风·七月》周代风俗之缩影[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4]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7.

[5]王承斌.《诗经》与《楚辞》怨情之比较[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01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6]刘春雪.《诗经》农业神祭祀研究[J].理论导报,20113. [7]晁福林.先秦儒家诗言志理论的再讨论[J].江汉论坛,20081.

作者简介:芦思宏,四川师范大学2012级文艺学硕士,研究方向:文学艺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54bdd12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7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