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劳动社会法同步练习第一章》,欢迎阅读!
![社会法,同步,练习,劳动](/static/wddqxz/img/rand/big_92.jpg)
劳动社会法同步练习册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劳动社会学这一名称最早正式出现于(法国)
2. 劳动社会学理论在1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3. 劳动的社会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即劳资关
系上,下面(工会与雇主)之前的集体谈判是调整劳资关系的一个主要途径。 4. 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的管理学派代表梅耶认为,工人是(社会人)
5. 认为雇主与劳工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而集体协商制度是最公正、最有效率地解决
工业冲突的方法,它将公共场所中的冲突制度化,并强调劳工必须展开集体行动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该学派是(新集体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劳动社会学”最早由(1.乔.弗里德曼2.亚当.斯密)正式提出并首次使用
2.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1.实际观点2.实证观点3.整体观点4.发展观点)
3.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泰勒2.梅耶)
4.劳动社会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主要有(1.描述性研究2.解释性研究3.横剖研究4.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5.劳动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有(1.社会调查法2.社会统计法3.比较分析法4.参与调查法
6.科层制的基本要素是(1.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命令与服从关系2.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去配地位2.人们任借技术优势居于去配地位3.其从属关系受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人们的义务)
7.劳动社会学所使用的狭义上的劳动者,须具备的因素是(1.处于劳动年龄范围内,即属于劳动适龄人口,2.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3.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4.有相应的劳动报酬和经营收入
8.劳动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形成了(1.古典阶段2.现代阶段3.后现代阶段) 三、名词解释 劳动 答:其基本含义是指人类转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其本质特征是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 个案调查法 答:是指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体作为样本个体进行详尽调查的一种方法。 问卷调查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方法。其结构主要包括前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
参于调查法:也称实地观察法,实地观察是劳动社会学常用的方法,指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
法团主义:也称统合主义,其思想源于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它关注人与人之间、社会团体之间、社会团体与国家之间的制度化关系,强调从制度层面讨论政治制度与劳资关系的互动,强调政府在劳资互动过程中的作用,力图用一种制度化的利益集合秩序化解结构性冲突。 四、简答题
1. 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六点:一是劳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二是劳动者;
三是劳动的社会关系;四是劳动的社会结构;五是劳动组织及劳动组织方式;六是劳动与社会变迁
2. 职业作为人的一种标志,是劳动专门化和劳动分工的结果,我国将职业定义为在业
人口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种类。
行业是社会劳动者在从事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分工的集团概念,其构成有两个基本要点:一是行业属于社会劳动者的集团概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国民经济部门;二是同一行业都有同一类型的经济活动,它们生产同一类型的产品,提供同一类型的劳务,创造的使用价值基本相同。
相同点:职业与行业都是劳动者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满足于社会需要的功能要件。
不同点:职业是从个人活动出发产和的概念,行业是从社会经济活动出发产生的概念。
3. 劳动社会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二是横剖
研究与纵贯研究;三是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4. 劳动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有四种:一是社会调查法;二是社会统计法;三是
比较分析法;四是参与调查法。
5. 现代劳动社会学发展阶段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的学说。它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1945-1975年前后;二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现代劳动社会学主要理论归纳有:一是新马克思主义,它的主要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普兰查斯、汤普林及马勒等;二是冲突理论,其代表人物有前联邦德国的达伦多夫、美国的米尔斯、英国的洛克伍德等;三是新制度主义学派,其中包括新集体主义、法轩主义及新放任主义等;四是新管理学派,其代表人物有法约尔、巴纳德等;五是新经济社会学,其理论主要有网络理论和文化理论,网络理论代表人物是斯威伯和格兰诺维特,文化理论代表人物是扎勒泽和迪马乔。 第二章
1.基于劳动的个性,可以对劳动作出一些分类,从劳动成果与劳动者关系划分,可将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2.在劳动社会化的发展进程中,处理第三阶段的是(机器大工业阶段)
3.抛开社会制度的层面来讲,劳动的社会关系指的是(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4.广义的市场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劳动者、市场和国家)
5.市场经济主体间最主要的劳动关系是(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6.“配第—克拉克命题”所指的现象是(劳动力由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又由第一、二产业转移到第三产业)
7.综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产业结构变迁的一般规律是(三次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向“三、二、一”)
8.目前中国的职业结构具有的特征是(从农业社会向非技术劳动转变) 9.劳动社会结构中能够反映劳动社会现状的是(劳动者的性别结构) 10.劳动的经济条件保护主要体现为对劳动者(最低工资收入的保护)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51cb93e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