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螺旋”理论在当代的解读

2023-03-25 00:21: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在当代的解读》,欢迎阅读!
螺旋,解读,当代,沉默,理论
“沉默的螺旋”理论在当代的解读

作者:陈澍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29



陈澍

(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广东广州510320

摘要:在新型传播媒介的冲击下,传统的传播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人都可以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这给传播宏观效果领域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带来了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分

析媒介环境中出现的新现象以说明这一理论虽然受到弱化,但存在的合理性仍不可磨灭的道理。

关键词:网络媒介;意见领袖;反螺旋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9-0189-03

“沉默的螺旋”理论起源于1974 年,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内尔—纽曼在其文章《沉默的螺旋———一种舆论理论》中提出的。在当今网络传媒为主导的新传媒时代中,“沉默的螺旋”理论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它不会因此失去现实支持,而是需要我们用现代的视角对其进行另外一番解读。

一、新型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得传统媒介作用弱化理论刚提出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网络开始兴起的时期,而随着网络逐渐普及和网民的不断增加,新兴传播媒介也正在取代传统媒介所发挥的效用。传统的三大媒介———电视、报纸和广播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单向的传播方式,人们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和观点,很少人可以主动地向大众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一状况随着微博、博客、BBS 等可以随时分享自己观点的媒介的出现和普及而得到根本上的改变。

1.网络传媒拓展出了新的虚拟空间,使人们不再满足于现实的交往空间。

2.随着网络匿名化趋势的发展,人们不再害怕由于发出异于大众的声音而受到孤立,甚至他们会随心所欲地在网络空间上传播不负责任的言论。

3.网络具有极快的传播速度,随着媒介应用工具的扩展,其跨地域性得到大大加强,只用几秒钟的时间,隔海相望的好友就可以分享到你最新的事情。如此一来,理论中的第一个命题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人们在社会空间中受到的孤独感可以一定程度上从网络虚拟空间中得到弥补,社会心理机制似乎不再起作用。但我们可以发现,网络空间也不是完全自由的,用户的真资料ID仍然将网民限制在一个可视的空间之内。也就是说,在网络空间内,发出不同于大众的声音依然可以被其他网民看到,受到传媒自身的限制,社会心理在这个层面上依然发挥着作用,而只是作用的环境产生了变化而已。毕竟习惯了现实生活的从众行为,在虚拟世界中也难以短时间内改变,网络空间上的被孤立也可能会比现实空间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大。再次,人们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还受制于意见表达之后的利益期待,人们是否发出异于大众的声音是经过考虑其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平衡之后做出的行为,往往错误的言论在网络上会招惹到众人的攻击,所以很多网民使用微、博客时还是显得“沉默是金”。自从网络传媒开始占据媒介主导以来,传统媒介的舆论引导和控制作用开始显得弱化。在“沉默的螺旋”的第三个命题中通过大众传播以影响和制约舆论在现在看来变得越来越困难,毕竟受制于日渐减少的受众和更多非传统的声音,人们甚至愿意确信微博上的小道消息也不愿意相信电视上的官方数据,这是不得不引起我们注意的一个现象。官方只能通过限制媒介传播内容和方式来限制民众的异众声音,例2012 3 31 日,新浪微博暂停微博评论功能达4 天之久以集中清理违法有害信息。但是很明显,这种做法引起网民的极大不满,有的扬言退出新浪微博,如何进一步制造网络舆论


环境是大众新闻传播媒体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所幸的是,我们生活环境还是处在传统媒介的包围之中,网络媒介目前来看还不足以在短时间内成为传媒环境的绝对主角,创造“意见环境”和引导舆论走向仍是传统媒体的主导作用。

二、意见领袖的形成和其带来的双面效用

在微博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似乎被认证的有身份的名人说的话多被他人肯定,进而他的微博有相当庞大的转发量,这类人我们可以称之为“意见领袖”。拉扎斯菲尔德在《人民的选择》一书中提出了“意见领袖”的概念,他们是大众传播过程中的“活跃分子”,他们倾向于将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再加上自己的观点糅合在一起传播给大众,从而形成“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的传播模式。意见领袖分为两种,一种是专注于某一领域的权威,这部分人由于其专业性而得到大家的关注,他的言语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个领域的主流观点;而第二种则是受到大众吹捧的名人,他的意见无论对错,都会引起其忠实“粉丝”的强烈关注,甚至为了争辩对错不惜与其他网民大打口水战。不可否认的是,意见领袖是一股不可忽视的网络力量,而他们背后紧跟着的意见追随者更可以引起某一舆论热点的重大变革。意见领袖的双面效用在于既可以加深大众对某一社会或专业区域问题的认识和了解,又可以导致错误反动的观点被加以复制和传播。如今我们浏览微博的时候,会发现大家的关注点很多,不在于正面的宏观世界要闻和官方声音,却往往在于可以引起轰动的负面新闻。意见领袖的追随者,也有文献称之为“意见哄客”的网民会对其观点进行潮水般的大肆传播,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发泄对现实的不满。同时随着网民的大量复制,原本正面的真相也会演化成负面,事实在这种途径的传播中变得面目全非,人们不再纠结于事情的真相,而是把关注点聚焦在事物的外表特征或者意见领袖的过度解读,如此不断恶化的舆论环境需要我们提高自我的道德判断力去抵御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此外,如果我们是单纯转发意见领袖的声音,给予简单的肯定和否定也会逐渐导致自身思维能力的降低和舆论参与度的减少。我们会渐渐发现,网络时代的快餐文化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方便,同时也是消磨个体思考能力的一种工具,越来越多的人只懂得转发权威意见而不会发出经过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晶。从这一层面上来说,这类网民的声音也会随着时间的转移而沉默下去,这是潜移默化中发生一种新型的“沉默的螺旋”。

三、“反螺旋”以及其他形式的螺旋结构变化

网络媒介不仅让大众发出自己的声音,甚至有可能让自己的声音成为大众意见的主流。“沉默的螺旋”的第二个命题此时有了更多的形式,单单只是自上往下的螺旋、从占据舆论主导的大多数人意见占领沉默者意见的螺旋已不再可以包括现今所有的传播模式。在生活中,其实很多的个人声音由于社会制度以及传播手段的缺乏而没有得到大范围的传播,现今的网络介却可以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遍大江南北,短时间内让他们成为占据舆论主导的声音、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官方主流声音的、媒体的不断失声让揭发腐败现象的博主和微博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整个网络世界最吸引眼球的焦点。很多本来应该占据支配地位的高官声音对新型媒介感到“后怕”,进而在自媒体上显得十分谨慎,使得他们失去与网民沟通的最佳工具,最终导致整个政府系统的公信力下降。少数群体的声音如此一来越有可能占据舆论风向标,网民的从众心理和仇富情绪让其有越发恐怖的态势,放大了部分不良事件的负面效应,这种一开始属于少数人的意见更加得势,占据本来属于主流声音的位置。“反螺旋”现象在网络空间的“逆袭”扩充了“沉默螺旋”的扩散形式,此外还有其他譬如发散式扩散、聚焦式扩散等形式,但本人认为上下方向的扩散形式仍然占据着传播形式的主体。

总之,“沉默的螺旋”理论并没有随着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而丧失自身的适用性,三个命题的合理性已经在前文中得到了证明,相反它赋予我们更多思考的空间和节点。不断完善我国的舆论环境是我们每个国民所应当承担的义务,新型传播媒介对于促进我国民主化进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样明显。对于我们个人自身来说,

在正确使用自己的言论自由的前提下,要善于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而不是选择做“沉默者”。




参考文献:

[1]任雁,朱松梅.解读网络时代“沉默的螺旋”理论[J].合作经济科技2011,(7):26-27.

[2]俞晓艳,兴旭.从“意见领袖”到“意见哄客”———网络舆论焦点的“沉默的螺旋”[J].中国传媒科技2012,(6):133-134.

[3]付玉辉.两种媒体环境两个沉默螺旋[J].产业,2012,(4):45-46.

[4]原源.变幻的螺旋:社会舆论形成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网络时代“沉默的螺旋”面临的挑战[J].山西师大学报,2011,(3):152-154.

作者简介:陈澍,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2010社会学专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51a9a627d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