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网络舆情对社会维稳工作的影响》,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网络舆情对社会维稳工作的影响
作者:袁梦
来源:《消费导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网络作为新型媒介发展快速,其传达信息的及时性、互动性、全民开放性使其在舆论平台占据显著位置。而随之衍生出的网络舆情也迅速成为政府官员中的传令兵,据此,深入揭示网络舆情的问题所在,对当代社会维稳工作有效运行具有较强现实意义。 关键词:网络媒体 网络社会 一、网络舆情对维稳工作带来的影响
1.网络舆情具有情绪化的成分以及片面、偏激、虚假倾向。网络具有匿名性,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畅所欲言,这也意味着网络上有很多谣言,一些本身对社会带有情绪的网民如若散布虚假、偏激的情绪化信息,即会造成政府的对立面,因此,政府一定要把握一个度,防止这些负能量的产生。尤其要防止局部问题全局化、简单问题复杂化、一般问题政治化、国内问题国际化。
2.网络舆情非理性,泛滥的“道德审判”有可能演变成网络暴力。网上时常会出现偏激言论,甚至对一些名人或者是当事人进行谩骂和人身攻击的帖子。如果在舆情处置的过程中,偏激或者极端的情绪化观点占了上风,无主见的群体成员的情绪则会受到影响,被偏激的观点所感染,造成人多势众的局面,原本的有效监督就会变成非正常的舆论暴力。例如,广西某烟草局局长的“香艳日记”,整个事件揭露的是一名腐败官员的不良作风,但网友群起而“搜”,大肆曝光了当事人的个人信息以及生活细节,在公开讨论中毫不避忌愤怒情绪并且进行人身攻击,很多言论已经超越了正常的评论范围,实际上已经侵害了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 3.网络舆情常常出现“一边倒”的情况。网络中存在很多具有影响力的网络大v以及意见领袖,这些网络发言人如若对政府有意见,就会在网络上发表损伤政府公信力的信息,这些信息会让一些受众群体造成一边倒的情况,这无形中会对现实中的党纪政纪处理、司法审判造成影响,导致最后的处理结果有失公正,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如何处置网络舆情,维护社会稳定
1.反应迅速,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出现不实报道时,及时与媒体沟通,掌握主动权,以最快的速度消除公众的误会。回应网络疑问应该第一时间抢占山头,在传统媒体的时代,信息传播实行“黄金24小时”,后来到了网络时代,又出现,但是随着网络舆情的继续衍生,发现“黄金4小时”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唯一的标准就是越快越好,因为政府想要占据舆论的制高点,就不能给小道消息和谣言腾出时间和空间,因此,一定要反应迅速,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主动回应,信息做到透明公开。任何事情都是瞒不住的,瞒只会让我们更加被动,最后还是要被动的公开事实,所以,与其这样,还不如一开始就把信息都公开,公开透明才能增强群众的信任感,才能避免谣言散布。例如,“四川L县学生坠亡”事件每次回应都不是主动回应,在谣言传得满天飞之后才作出回应,局面一直很被动。导致在处置舆情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虚假传言,尽管当地政府出面辟谣,最后还是遭遇到一些网民的质疑,陷入了“说什么也不信”的境地。那我们政府对舆情的处理稍有不慎,或者日常工作中出现疏漏,都有可能掉进塔西佗陷阱里,陷入这种恶性循环中,导致舆情处置失当。L县政府就是掉到了塔西佗陷阱里,失去了政府公信力,陷入了“说什么也没人信”的局面。
近几年来,这些处置舆情失当的事件并不鲜见,像“北京京温商城女子坠亡事件”、2016年“芜湖女大学生开房跳楼事件”等等都是因为官方始终认为沉默是金,最后酿成舆情“导火索”,不但无法占据舆论制高点平息舆论,反而为谣言盛行带来可趁之机。
3.积极、妥善面对网络舆论,坚持以人为本。应对网络舆情的前提即为态度明确,要始终体现以人为本、以人民的利益为主这样的一个态度。面对舆情我们应该积极主动面对,有错误则勇于道歉,有误解则积极澄清,若纯粹情绪性的消息要坚持冷静不冲动原则。
4.要及时解决问题。应对网络舆情不能与现实问题脱钩,解决问题第一位,舆论引导则是第二位。一定要把这个问题解决,而且要迅速的解决。例如,山东徐某诈骗案,不光把骗徐某这些诈骗犯找到,而且相关部门还相互配合去深挖这个问题的根源,防止以后再发生这样的问题,解决问题一定要对症下药,相关政府部门还要举一反三,一定要找到这个问题的根源。 5.冷静理智,不要紧张,不能冲动。若舆情出现时情节较为复杂,官方不能在第一时间弄清事实原委则不要匆忙回应,应该循序渐进地说,用滚雪球的方式查一点说一点,像“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选择的方式是3天开5场发布会,面对事实情况则查清楚一定发布一点,大家关心什么说什么。在每一起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官方都应做到速报事实、快速研判、慎重通报。在快速厘清舆论关注的焦点、网络谣言的传播、恶意炒作的意图等复杂情况后,依照事实进行有步骤、有依据、有内容的通报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还原真相。
6.自觉接受网络监督,创造良好的网络问政环境。网民也是民众的一部分,网络舆论可以反应民众声音,对党委政府工作是有警示、促进作用的。网民普遍认为,党委政府需要真诚谦虚地吸收网民的智慧,认真接纳网络民意,积极主动与网民互动,应该让这种沟通和互动成为一种趋势。
7.加强对新媒体的认识。如今的网络加强了交互性,实现了即時信息传播的功能,相对来说,信息的控制越来越难,通过封、堵、删屏蔽信息已经达不到控制舆情的效果,被各种新媒体包围的工作人员,急需学习新媒体知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总之,网络舆情已经正式进入“10亿量级”的传播时代,一个事件通过网络发酵一、两小时就能成为全国性公共事件。这给维稳工作带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但是,网络舆情事件的存在是网络时代的必然,事实证明,处置网络舆情也并非天大难事,成败与否关键取决于我们对其的认识、态度以及办法。每个公职人员都应该成为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言人”,只要在舆情出现后,做到有章可循,快速反应并且应对有力,我们的工作则不会处于被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50ea7b4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