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菊花》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菊花》教学反思
按照我的教学设计,这节课主要是学习第四首古诗《菊花》,并达成两个目标:一是让学生掌握诗中的有关字、词及相关知识点;二是能背诵这首古诗和从大体上了解古诗的意思。
在开始上课时,我请同学们说说以前一、二年级时学过的哪些古诗,然后再请同学说出自己曾在课外读过哪些古诗。学生把以前学过的古诗都提到了,还当场背诵了下来。这时,一个小组长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还学过《江上渔者》。”有几个同学也随声应和。其他大部分的同学稍静了一下,旋即像发现了一个大漏洞一样大喊:“老师,他们是留级的。这是他们在上学期三年级时学的。”那小组长听了,讪讪地低下了头。我马上说:“不管这些同学是不是留级的,只要学过并能记住就是好样的。”
接着我让学生朗读这首古诗,要求读得又快又准。没想到他们马上叽哩呱啦开始读,根本听不清楚字音,我意识到自己的要求不当,便把这个问题指出来。于是,我首先作了一次范读,然后再要求按照黑板上的字词划线朗读。如,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并说:“快是说不能拖拖拉拉像念经,但是也不能像这样,眼睛‘刷’地一下就看完。”这下教室里马上发出不快不慢的有节奏的读书声。虽然称不上抑扬顿挫,但听着很真实,美妙动听。自由读几遍后,我又请同学们一起齐读,顿时,响亮、有节奏的读书声充斥教室,很是壮观,学生们显得很兴奋。
读完后,我请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或知识点,这时有同学提出“秋丛”是什么意思,有同学提出不理解的“日渐斜”的意思。对于这些课本上已有注解的句词,比较简单,所以我请另外的同学来帮助解答,没有过多解释,这时有一个同学提问:“老师,‘似陶家’是什么”对这个问题,我请同学们一起讨论,得出正解,即“好像陶渊明的家。”于是又有一个平常很爱动脑筋的同学发问:“那这首诗为什么讲到陶渊明的家呢”对于这个问题,当时,我觉得一半侥幸,一半高兴,高兴的是他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他很爱思考,侥幸的是上课之前我正好备过陶渊明和菊花的一些小故事。我先问班里有没有同学知道时,他们都说不知道,我便详细地把陶渊明和菊花的关联,以及作者为什么要在写菊花时写到陶渊明的
家这些知识、典故介绍给学生们听。
接下来,我开始进行古诗意思理解的教学。我是一句一句地讲解诗句的意思,结合前面的字词解释,学生大都能讲出大概意思,但是,在解释最后两句诗句时,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了。
按照我的备课和学生的理解,最后两句诗“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意思是:不是所有的花中我最喜欢菊花,而是菊花开过后,就再也没有花欣赏了。学生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很顺利,按照教学设计,最后练习一下背诵,这堂课的任务就完成了,可是,当我重复一遍诗句的意思时,一个学生举手,问:“老师,为什么说菊花开过后就再也没有花开了呢不是还有梅花吗”乍听到这个问题,我有些懵了,这个问题,我从没想过。备课时,我也没有备到这个问题。仔细想一下,对呀,为什么作者要说:“此花开尽更无花”呢这是译文的问题,还是写首诗的作者看法有误呢全班47位同学都用带着困惑的眼睛看向我,期待我的解释。
在这转过千思万绪的过程,我只停留了五秒钟,便作出了至今我也不知道是对还是错的解答与反应,首先,我肯定了这个同学很会思考,提出的问题有新意,接着我又问同学们有谁知道,谁能说出原因。同学们都摇头表示不知道,于是,我就作出了这样的解释:“同学们,菊花是在秋风吹来时仍傲然开放,同学们见过这种花吗”“见过。”同学们齐声回答。“那梅花呢除了在电视上、图书上,有没有人见过真正的梅花呢”学生们摇头,左顾右盼,小声议论,发现没有同学见过,又转过头一齐看向我,“为什么我们没有见过呢因为梅花是生长在北方的一种花卉,而我们生活在南方,在南方转冷的时候,其他花都谢了以后,就再也没有花可欣赏了。”坐在下面的学生听了我这样的解释,“哦”的一声,表示明白了。我刚松了口气。又有问题出现:“老师,那为什么我们这里的天气冷时还有很多花和菊花一样开放呢”听到这个问题,我很欣慰,学生们已经学会思考,并能勇敢地表达出不同的意见。
“我们海南岛四季如春,永远都是春天,所以有很多花到了秋天也不凋谢,继续开放。至于《菊花》的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请允许教师回去查一下资料再答复同学们,好吗”
“好!”看得出,学生们非常渴望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4b3dd62df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