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供应量的有关思考》,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供应量的有关思考
作者:郑少轩
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12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供应量指标的对比,并与当下的中国融资背景相结合,发现社会融资规模统计的难度由来及其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不足,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社会融资规模 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一、引言
我国自2007年起提出要用社会融资规模代替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支持这种做法的重要理由之一就是——当前的经济环境已经发展到不适合用广义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诸多有识之士已对此进行深入地分析,如盛松成【1】、聂彦军【2】等。但这些文章一方面过度夸大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的优点,另一方面没有涉及针对该指标统计困难的对策。
本文尝试通过对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供应量进行对比,思考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统计的困难因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二、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供应量的数量差异及思考
通过比对央行提供的同期中国社会融资规模月度数据与货币供应量增量,我们得到下图: 可以看出现在的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供应量增量在数量上长期稳定于1:1的比例。所以,这不禁让我们疑惑——为什么央行要用一个在数值上如此相近的指标来替代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
对此,我们的解释是当下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尚存在漏洞,并没有将一些重要的融资工具统计进来,以至于造成两者差别不大的现象。更进一步,我们觉得当下的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在质量上并没有达到央行当初设计这个指标时的设想。我们认为社会融资规模指标亟需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进,以达到央行当初设计这个指标时的设想。 三、社会融资规模统计难度分析
中国的统计条件与统计手段均落后世界先进水平,而央行所呈报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涉及多方——金融性公司部门的表内业务的资产方、金融性公司部门的表外业务、金融性公司部门以外部门的负债方统计、金融性公司部门以外部门的表外业务统计——其他融资。这对中国金融统计工作者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具体而言,该挑战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日新月异的金融市场融资手段
金融创新造成金融市场上的融资手段日益繁杂,实体经济部门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从金融市场上融资。而社会融资规模这个指标在构成上尚没有包含一些逐渐兴起的融资手段。举例来说,典当行业务、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在融资市场上有相当程度上的规模,且日益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平台,但是社会融资规模却没有将其包含在内。所以这造成当前的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有点“名不副实”。
(二 )逐渐增多的民间市场融资手段
虽然我国在法律制度上认为民间大额借贷属于违法行为,但是,不可否认,民间大额借贷在我国有十分大的交易量,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部分小公司、个人创业的首选途径。而民间借贷由于其隐蔽性导致其很难统计从而不包含在社会融资规模中。这就导致了社会融资规模不能很好反映部分其他部门的融资总量。 四、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手段的建立
基于以上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难度的分析,我们认为亟需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统计体系与制度,来应对这些困难以得到更有质量的数据,使社会融资规模这个指标成为合格、称职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对于此套统计体系与制度,我们的设计是: (一)“一行三会”统计组
由于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涉及多方,所以单靠央行统计是困难的。即使成立以央行为主导的统计小组进行统计,也会由于机构之间权力的制约、对于统计科目的理解不同导致统计的困难。所以,我们认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应由国务院统筹设立“一行三会”统计调查组来进行专门统计。“一行三会”统计调查组可由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证监会各部统计工作负责人、银监会统计部、保监会统计信息部为主导的统计调查小组,共享各有关部门的统计信息,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直接对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负责。 (二)定期金融市场调研
由于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银行体系的表外业务与其他融资手段日新月异。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所涉及的核算科目要保持充分的可变性,以配合金融市场的变化。所以我们认为统计调查组应当定期开展金融市场调研,了解金融市场上融资手段的变化来调整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核算的科目,以较为精确地反映社会融资规模。 (三)不定期民间融资市场调研
为追求自身发展,经济主体有很强的融资主观能动性。这造成了眼下的民间融资、地下银行快速发展的局面。由于在我国现阶段民间大额融资是违法的,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对此种融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进行隐蔽处理,所以民间融资的核算具有相当的难度。所以我们认为统计调查组可以不定期的以普查的方式进行民间融资的统计调查。 五、新环境下央行何去何从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现阶段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尚有较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但我们认为最关键的地方还在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与社会融资规模之间的切合性。中央银行的实施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毋庸置疑地对货币供应量有极大的影响,但是其对于社会融资规模是否能有如此的影响尚不得而知。从现在的统计数据来看,虽然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供应量的增量基本一致,但这并不意味这中央银行能像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增量那样调控社会融资规模。
具体而言,我们认为在以下三个方面上央行对于社会融资规模的调控存在困难。一是金融创新使得企业通过金融市场融资已不只有银行贷款这一条途径。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股权来进行融资。这些都是三大工具所管辖不到的。二是民间融资隐于地下很难发现,现阶段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管制,央行很难对此有所管理。三是金融创新导致银行体系的表外业务快速上升,使得央行的三大工具的效力下降、滞后期上升。
作者简介:郑少轩(1992-),男,上海人,现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金融统计与风险管理专业,本科在读。 (编辑:龙大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4a252d1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