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产后妇女的心理健康探析》,欢迎阅读!
产后妇女的心理健康探析
【摘 要】一个女性一生当中会扮演很多种角色,例如,女儿、姐妹、孙女、同学、妻子、母亲、婆婆等,在不同时期的角色转换中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问题,部分女性在从妻子扮演母亲的角色转换中不能有良好的国度,导致了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产后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生理的变化,家庭、工作、社会等等因素。产妇发生心理障碍直接影响的家庭的和谐,以及孩子的健康成长,本文从分析产后妇女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找出产后妇女心理调适的方法。
【关键词】产后妇女;心理健康;探析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会充当一定的角色,当一个人具备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的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这就是一个人社会角色的扮演。一个人的一生会在不同时期扮演多种角色,由于每个个体都处在复杂的社会联系中,因此扮演每一个角色的过程不可能会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出现角色的差距,有时会产生矛盾,遇到障碍,甚至遭到失败,总之有可能出现角色失调的多种情况。一个女性一生当中不可避免的也会充当很多种角色,在角色之间的转换时,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问题。产后妇女出现心理问题就是女性角色转换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障碍。
产后妇女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障碍就是产后抑郁。很多的产后抑郁症患者都在分娩后2周左右发生,研究表明,产后6周内是抑郁症的高发期,所以在这个阶段更应该注意产妇的各种情绪及表现。抑郁症早期会伴随着一系列的不良情绪和异常行为出现,例如:从表情中会体现的忧郁、爱哭、疲乏、容易动怒、因为一点小事引发焦虑、沮丧、悲哀等一系列症状。这样的不良情绪和异常行为有着很大的危害性,首先是对产妇的自身健康的影响,中国人有坐月子的说法,从容易产生抑郁情绪的时间节点上来看可以知道,6周以内都是传统的坐月子的时间,这个时间段产妇的身体状况较为虚弱,需要静养和调整让身体尽快回复到健康状态。因此在这个时间段内产妇的心理健康对自身身体健康的恢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有不良的心理状况出现,必将影响身体的恢复,形成恶性循环。其次是对自身婚姻和家庭有不良的影响,忧郁、哭泣、易怒、焦虑、沮丧这些不良情绪会感染其它人,由于这样的不良情绪长时间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夫妻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夫妻关系恶化。也可能引发家人的不理解和消极情绪。最后这种不良情绪会对哺乳和亲子关系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者还可危及产妇自身和婴儿以及家人的健康和安全。国内外不乏更有因为抑郁症而引发的产妇虐待婴儿甚至杀害婴儿和自杀的行为的报道。
一个家庭迎来了新生命应该是非常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情,在这样的氛围下,产妇为什么会出现心理上的障碍呢?我觉得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角色的中断
在社会学当中我们知道,所谓角色中断是指一个人所承担的前后相继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其根源是人们在承担前一角色时,并没有为后一阶段的角色做好准备。我们在调查其中一例产后抑郁症妇女时发现,该女性从大学开始和现在的丈夫恋爱,丈夫很优秀毕业后在国航做飞行员,收入很高,因此建议妻子在家做全职太太。该女性毕业后就和其丈夫结了婚,几个月之后有了宝宝。生完宝宝之后根本不愿意和宝宝进行任何的亲子游戏,而且不愿母乳喂养。每次看到宝宝时都会有有一些消极情绪和激动的言语,例如叫身边的人把宝宝带走,自己不想看见他之类的。在这个案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该女性是发生了角色上的中断,她还没有做好准备来扮演母亲这一角色。由此可见在角色转换时做好必要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2 生理上的变化
产后妇女产生心理障碍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由于其生理上的变化。按照医学的相关理论,孕妇在怀孕期到分娩时体重要增加18-30斤左右,这是给孕妇增加体重所下的命令。由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营养对孕妇对胎儿的影响,因此不管可不科学,每天尽情的吃,尽情的睡就变成很多孕妇日常工作。到了分娩时发现孩子的体重没有增加多少,但是孕妇的体重却增加了很多。而且由于哺乳期,又不能过度的减肥,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身材走样,在分娩后要让自己从内心真正的接收一个全新的自我。我们在调查中有一个产妇,怀孕前52公斤,怀孕后快到分娩时85公斤,分娩后75公斤,宝宝3岁了还有67.5公斤。该产妇的自身和家人在怀孕期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吃得多才能保证宝宝的营养。因此导致了分娩后3年体重比怀孕前增加了30斤。因此自身和家人正确的孕期营养观念对于产后妇女的心理健康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3 家人的欠积极对待方式
一个家庭多了一个新生命,无疑全家人的目光必将围着这个新生命不断的活动。正因如此,家人对产妇的关注可能会较婴儿少一些,尤其是丈夫的关心是非常必要的。家人尤其是丈夫给予妻子正面的引导,多用现实中的例子去鼓励妻子,帮助其恢复生理的健康状态,预防不良情绪对妻子的影响对产妇产后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陈力.心理障碍与精神卫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5,133.
[2]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0-241.
[3]何瑛,何国平.430例产妇产后抑郁发生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476e04631126edb6f1a10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