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古诗-赏析 _1》,欢迎阅读!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古诗-赏析
朝代:宋代 李清照 原文: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清楚。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译文
庭院很深很深,不知有多少层深,云雾缭绕的楼阁门窗经常关闭。骋目四望,只见柳梢返青和梅枝吐蕊的景象越来越清楚了。在古秣陵城的周围,树木渐绿,宣告春已归来,但我却无家可归,看来要老死建康城了。
忆往昔多少回吟赏风月,饮酒作诗,那是多么幸福啊,而如今却人已老去,什么事也做不成了!还有谁会怜悯你的憔悴与衰败?元宵试灯也好,踏雪赏景也好,都没有这份心情了。 注释
⑴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双调小令,后用作词牌名。此词上下片共六十字,平韵格。 ⑵欧阳公:即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蝶恋花?:指欧阳修词作?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⑶予:我。酷爱:非常喜爱。 ⑷数阕:几首。阕,首。 ⑸声:指词牌。 ⑹几许:多少。
⑺云窗雾阁:云雾缭绕的楼阁。扃〔jiōng〕:门环、门闩等。在此谓门窗关闭。 ⑻梅萼〔è〕:梅花的蓓蕾。
⑼秣〔mò〕陵:秦改金陵为秣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 ⑽人老建康城:一作“人客建安城〞。建康,又作“远安〞。
⑾感月吟风:即“吟风弄月〞,指以风月等自然景物为题材写诗填词,形容心情悠闲自在。 ⑿无成:这里并不是一般意思上的事业无成,而是承上词意,指对“风月〞不感兴趣,也不敢去接触,什么也写不出来。 ⒀凋零:形容事物衰败。
⒁试灯:旧俗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晚上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⒂踏雪:谓在雪地行走。亦指赏雪。
1、 黄墨谷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198-1200 .
2、 陈祖美 .李清照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92 :93-95 . 赏析
词作上片写春归大地,词人闭门幽居,思念亲人,自怜飘零。“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首二句写词人闭门幽居。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为形容词,形容庭院之深;后一个“深〞字为动词,作疑问句,加重语气,强调深。
连叠三个“深〞字,乃比兴之作。貌写闺情,实蕴国恨。次句是用韩文公?华山仙女诗?“云窗雾阁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再加强“深〞的意境,“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孤寂之心,忧愤之情,跃然纸上。词境静穆,不言愁苦,而使人更难为怀。云雾缭绕着楼阁,门窗常常紧闭,虽不深而似深,这是对庭院之深的具体描写。云雾缭绕是自然状况,是地处闽北高山地区建安所特有的,而门窗“常扃〞,那么是词人自己关闭的了。这说明词人自我幽闭阁中,不愿步出门外,甚至不愿看见外面景况,所以不仅闭门而且关窗。李清照酷爱“深深深几许〞之语,是很有艺术见地的。因为它一连叠用三个“深〞字,不仅渲染出庭院的深邃,而且收到了幽婉、复沓、跌宕、回环的声情效果。它跟下句合起来,便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立体图画:上句极言其深远,下句极言其高耸。用皎然的话说,这就叫“取境偏高〞〔?诗式·辨体有一十九字?〕;用杨载的话说,这就叫“阔占地步〞〔?诗法家数?〕。它给欣赏者以空间无限延伸的感觉。但句尾一缀上“常扃〞二字,就顿使这个高旷的空间一变而为令人窒息的封闭世界。
第三句写的就是词人所不愿见到的景物:“柳梢梅萼渐清楚。〞柳梢吐绿,梅萼泛青,一片早春、大地复苏的风光。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钩线,着一“渐〞字,为点睛之笔。李清照是位感情十分丰富细腻的词人,对大自然的细微变化,有着敏感的悟性。“雪里春信至〞〔?渔家傲?〕、“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小重山?〕,在这些早期作品里,表现的是喜春之情。可如今却怕见春光。结二句写的就是怕见春光的原因:“春归秣陵树,人客建安城。〞这两句内涵极其丰富,所蕴含的痛楚情怀是相当深沉的。两句铺叙,合时、合地,境界自成。“春归〞时间概念,“秣陵树〞空间概念,意谓南宋偏安建康又一度春光来临了;“人老〞时间概念,“建康城〞空间概念,痛北人将老死南陲,创造出一种悲恸欲绝的境界。秣陵、建康,同地异名。它被分别置于上下对句之中,看似合掌〔诗文内对句意义相同谓之“合掌〞〕。但上句写春归,是目之所见;下句写人老,是心之所感。它把空间的感受转化为时间的感受,从初春来临联想起人的青春逝去。情致丰富,毫不显得单调、重复。它貌似“正对〞〔即同义对〕而实比“反对〞〔即反义对〕为优,可视为此篇的警策。 词作下片,承上片怕触景伤怀,进而追忆往昔,比照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比照,无限感喟。李清照与赵明诚是一对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恩爱夫妻,他们共迷金石,同醉诗文,烹茗煮酒,展玩赏鉴,沉醉于富有诗意的幸福生活之中。李清照以其女性的独特敏感和文学修养,以春花秋菊为题材,曾写过不少好词。“多少事〞,以强调语气,表示很多,记也记不清了。可如今年老飘零,心情不好,什么事也做不成。至此,词人情绪极为冲动,不禁呼出:“谁怜憔悴更凋零!〞破碎山河无人收拾,词人憔悴瘦损、流落江南。词人在?永遇乐?中曾以“风鬟雾鬓〞描绘她的“如今憔悴〞。“谁怜〞二字,说明词人身处异乡,孤身一人,无人可诉。而一个“更〞字,道出了词人的心境日渐一日的悲凄。
结末,“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这二句并非写实,而是举出她一生中印象最深、与她夫妻生活最有关系,作为“感月吟风〞绝佳题材的事件。“试灯〞,是宋人元霄节前是盛事。词人在?永遇乐?中曾回忆当年:“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踏雪〞,宋周辉?清波杂志?卷八载:“顷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这两件事,在空间上,从北〔汴京〕到南〔建康〕;在时间上,从词人青年时期到中年时期。
当年,她对这两件事都很感兴趣,可如今,却认为“无意思〞、“没心情〞,与上片的怕见春光遥相照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冷。下片以对往昔生活的追怀、眷恋与如今飘零异地、悲凄伤感相比照,写出一位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形象。
南渡以后,清照词风,从清新俊逸,变为苍凉沉郁,这首?临江仙?是她南渡以后的第一首能准确编年的词作。国破家亡,奸人当道,个中愁苦,不能不用含蓄曲折的笔法来表达。少女时代的清纯,中年时代的忧郁,一化而为老年时期的沉隐悲怆。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作品。根据靳极苍?李煜·李清照词详解?考订为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元月初写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其时宋室南渡已历三个年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474151015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