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正迁移能力

2022-04-19 04:50: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正迁移能力》,欢迎阅读!
迁移,培养,能力,如何,学习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正迁移能力

历史课程教学中,历史知识本身具有的连续性、相关性等特点决定了教育者要着重

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历史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明确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从而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而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进行学习的迁移,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正迁移的能力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我在两年从事初中历史教学中,深深意识到知识迁移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和框架的重要性。

一、知识迁移,让学生触类旁通。学习迁移的产生与前后所学知识之间存在着相同因素和相互关系有关。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就史论史,而应该以这些知识为基础,帮助学生打破年课程的界限,实现知识的迁移。我在讲授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时,讲到抗战胜利是中国近代抵抗外来侵略取得第一次彻底的胜利,我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抵抗来侵略” 这一意义,我将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造成的危害(从鸦片战争到日本发动对中国全面侵华战争)和中国近代出现的反抗侵略出现的民族英雄,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中国实现民族独立的确来之不易。这样将中国近代史部分的两条主要线索引导学生复习了一遍。在教授台湾在抗战胜利后回到祖国怀抱时,我将“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不可分割一部分”和近代中国与台湾的离合,作为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海峡两岸渴望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二、方法迁移,授学生以“渔”,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学生的迁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所学习的方法有关。学生虽然拥有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学习方法,也会使迁移受阻,表现在不能有效的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因此,传授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可以说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条件。例如在复习辛亥革命时,让同学们“比较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这一问题的时候,对于刚刚升上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甚至中等以下的学生根本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找不到切入点。但老师又不能直接把切入点告知学生,那样就太简单,也培养不了学生的能力。交给学生找切入点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历史学科中类似的比较题有很多。我就拿出一支粉笔和一支钢笔,让同学们比较二者的共同点不与不同点。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比较点。由此在引导学生回到历史知识中来,学生就会有所得。尽管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规范的地方,但是很容易纠正。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一思考的过程,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让学生有成就感,效果大不一样。下次碰到类似的比较题,就可以对这种方法进行迁移。

怎样的教学程序才是合理的呢?宏观上,历史教学中应将基本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干结构,并依此进行教学。即考虑到学科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又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及其可接受性,从整体上科学、有效安排教学程序。在微观上,每一堂课都依据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来沟通新旧知识、构建知识结构。实践证明,科学的组织


教学内容、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不仅能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纲举目张,又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多角度思维,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三、学科迁移,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在初中的各学科之间同样存在一些相通或者相互关联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这些学科为基础,帮助学生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学科之间的迁移。在新教材中,处处体现出了这种学科的迁移。我在讲对外开放时,让学生记清我国开放的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地理位置和提出我国为什么在东南沿海率先实行对外开放,引导学生从东南沿海的区位优势寻找答案,从而将历史和中国地理的只是连在一起题,充分体现出了历史地理学科间的紧密联系。

在如,我在讲述中国隋唐和宋元文化时,将学生在初中语文课本上即将学到的宋词唐诗提前给学生用ppt的方式展示出来,从而更加让学生感受历史学习的宏阔视野,将语文的古代文化融入到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了课本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后,我试图通过适当的知识迁移将学生原本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知识网络在学生学习历史时,我也借鉴其他学科好的学习方法,将课本上的图片文字、提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427e83851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