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写作《议论性散文的作文训练》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写作《议论性散文的作文训练》教学设计
⊙总体构思
引导学生在明确本次作文写作目的后,组织学生到自然中去搜集材料,以本单元四篇文章为范文,让学生深入到作者描绘的情景和氛围中,激活他们的联想和想像,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然后把自己的体验和真实感受写出来。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法学法】
老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根据几篇范文,确定写作目的,自行选择材料。
在写作之前做好充分准备:组织学生四五人一组到郊外活动,感受自然,寻找素材。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深入思考,把观察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 指导学生寻找课外类文阅读。体会议论性散文的写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以陈毅的《青松》入题;齐背“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首诗作者借青松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作者是从大自然之景物中去感悟人生真谛的。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周围的景物或事物?有没有对自然的感悟?请把它描写出来,并把自己的感慨告诉大家,写一篇议论性散文。 (二)活动
(教师指导安排,学生自由活动) 1活动安排。
自由组合,四、五人一小组,组织一次课外活动,去观察绿色的田野、转瞬即逝的流星,去聆听鸟虫的啼鸣、大自然的雨声……去观察你想观察的任何一种事物(或偶然发现的有趣的事物),把自己的身心融入自然中,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尽情感受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收获。 2活动要求。
(1)小组要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商定所要描写的景物,共同活动。 (2)活动后将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写成文字材料。 (3)初步构思自己的文章,口头在组内交流。 (课前观察选取资料为课堂交流、实施做好准备) 3活动注意事项。
(1)在活动中要认真观察,才能把握描写的景物,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重视观察,珍视平日我们忽略的事物。 (3)观察要和思考连接起来,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明确要学思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写出自己的感触,说服读者,使自己的文章丰富多彩,重点突出。 (三)课堂实施
组织学生把课下搜集的材料拿到班上与各小组间相互交流(老师巡视,参与学生交流并做适当指导)。
搜集材料:例1:一只小虫,在努力地顺着陡立的墙壁,爬上一堵高墙,可是三番五次从墙上摔下来,又三番五次地爬上去……
本组的观点是:做人就应该有不怕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和信心。
其他小组就他们这一材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看法,例:小虫的表现确实体现了
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但是从另一角度看“小虫”也太固执了,明知自己顺着陡立的墙壁爬上去根本不可能,再坚持有什么用呢?“瞎子点灯,白费蜡”说的就是这个理,再坚持不就是徒劳无功吗?还不如寻找别的途径去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也告诉我们人固然贵在坚持,如果一种方法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应该学会变通。“天生我才必有用”,何必“撞上南墙不回头”呢?在当今社会,我们就应该有这种适应社会的能力。
例2:一只母燕在疾风急雨中焦急地呼唤自己涉世不深,刚刚学会起飞的雏儿归巢……母燕教给幼儿起飞的要领,要求小燕子一点一滴的记在心里,甚是严格。一遍一遍起飞的训练,甚是严酷,但她教孩子的是生存的希望,生存的本领。
是啊,这正如我们的母亲,她不但辛苦养育我们,还要严厉教育我们,教给我们许多生活知识,生活经验,让我们立足于纷杂的社会。疾风急雨中呼唤雏儿回巢的情景,无疑又体现了母性的慈爱,母性的伟大……
学生自由发言之后,老师对这些材料要加以总结,提出写议论性散文的方法和写作要求。 (四)方法与要求
1多角度去观察事物,把观察和思考联系起来。
2对引发议论的事物和景物做形象具体的描写,如例1中,如何体现小虫的坚毅?“它一步一步抓紧了陡立的墙壁艰难地向上爬去……三番五次掉下来,又番三五次向上爬”等等。 3借状物而明理,议论是由叙述描写引发出来的,是感悟思考的结果,描写为议论服务,议论由描写生发,议论要自然,要合乎情理,描写和议论相结合。 (五)课外同类文章阅读:《敬畏生命》(内容略)
指导阅读,重点理解描写与议论的紧密结合,议论如何从描写中生发。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了解了写作议论性散文的有关知识及具体要求,这一节,我们再强调一下写作目的和要求,把自己搜集的材料选择整理成一篇文章。(详见课本23页) (二)课堂写作
学生独立写作文,列提纲,教师巡视指导,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三)讲评作文
1选择一篇作文,组织集体评论,重点从语言、表达方式、内容的创新和真实感情等方面进行评论。
2学生相互评论。
同桌之间从上面几个方面相互取长补短,(指导方法)然后修改自己的作文。 (四)教师小结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是不是感觉到我们也可以写出吸引别人的文章?只要我们确立了自己的写作目的,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做好积极准备,我们也可以“下笔如有神”。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407a94ca4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