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鸟起飞,梦想起航》,欢迎阅读!
小鸟起飞,梦想起航
安东卫街道中心小学 崔霞 2012年6月19日
一、幼小衔接
请各位来看一组调查:
瑞士:4---8岁,大班,玩,学融合,实施启蒙 法国:2---11岁,分三段,无低幼的明显划分 荷兰:4---7岁,完成幼儿阶段的学习 中国:3---6岁半,完成幼儿阶段的学习
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咱们中国的孩子学前准备时间是最短的,也是最辛苦的,因此,咱们中国的孩子更需要老师和家长们的引导和帮助。 再看一组入学后学生状态对比:
适应良好的:规范意识、责任意识强;听课习惯好,注意力比较集中,发言积极;作业
工整、漂亮;情绪稳定,努力执行老师发出的各种指示,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任务。这类孩子接受老师反馈回来的正面信息就比较多。比如,作业本上小星星多;老师经常给大拇指,看到他们就点头微笑;同学经常投来羡慕、佩服的目光,都喜欢找他们玩,喜欢和他们做朋友;他们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喜欢学校,越来越喜欢老师,越来越喜欢学习,开始步入良性的循环发展期。
适应一般的:有一 定的规范意识和责任意识,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能按老师的指
令行事,能按时完成各项任务,情绪比较稳定。但是,他们一般比较;淡漠,比较被动,表现不够积极,把学习当成迫不得已的任务。
不适应的:
1、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学习,一到上学时间就烦躁、不安。少数孩子会通过哭闹的方式调节这种不稳定情绪,也有少数孩子试图通过哭闹已达到不上学的目的,甚至有孩子会找老师的毛病来推卸自己的责任。
2、依赖性太强,离开幼儿园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顾,离开了家长全方位的关注,出现入学焦虑倾向,少数孩子甚至会胡搅蛮缠,要求家长陪读。
3、缺少耐心,坐不住。表现为:一会儿摸摸这,一会儿摸摸那;或不停地东张西望,或找借口离座,甚至无视课堂纪律擅自下位,到处跑动
4、注意领不集中,听课效率低,听不懂老师的话,或听一半,漏一半,或断章取义,有些孩子还经常弄不清老师布置的作业。
5、缺乏自信,害怕学习。原因多数是智力发展较弱,学习能力不足,或者知识积累不够,跟其他小朋友比起来,感到没面子,很自卑。
以上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会给家长带来很 多烦恼,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一定的阻碍,很多家长把责任推到孩子的身上,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努力,不聪明,不愿吃苦,对学习不感兴趣等等,这些认识肯定是错误的。
因为越来越来的研究和实验都已经证明了世界上没有一个孩子是不要求进步的,没有一个人是不成功的,关键都在于教育和引导。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
原因主要是由于小学与幼儿园存在的客观差异差异以及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
二、做一个幼儿和做一个小学生到底有哪些不同?
1、教育目的不同:
幼儿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没有考试考察要求,而小学教育是国家的义务教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学校通过各种考试考查,检查学生是否合格,并根据学生的学业状况考虑将来的发展目标。
2、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不同:
幼儿教育以游戏为主,而小学以学习为主,即学习一些规律性的、比较系统的知识,所以上了小学就不能随意请假,否则,这个只是就会衔接不上。
3、生活作息不同:
上幼儿园每天起床、上学都很迟,上午也只有1小时左右的教学时间,其他是游戏、活动、生活,强调一个活动的动静交替,也就是说活动的时间多于坐着的时间,而小学,现在的一年级,一天6节课,每节课40分钟,大约有4小时的集体教学时间,比幼儿园多出3、4倍。
4、评价的手段和标准不同。
上幼儿园,家长只要求孩子吃好、睡好,学习上能过去就可以了,每天基本上空手入园、空手离园,即使有时带回去一些练习,迟交的话一般老师都允许过一二天带来,但到了小学,小学生每天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能拖的,而小学作业加口信会有五、六件事情,如果孩子识字少,注意力不够集中,就会很容易忘这忘那。
三、重视对孩子习惯的培养
俄罗斯一位非常著名的教育家说过:“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里的资本,养成一种好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会偿还不清他的债务。一些专门研究“成功教育”课题的专家也作出这样的一个总结: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幼小衔接阶段急需培养哪几个好习惯呢?
1、良好的作息习惯。
让适当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每天6:30左右起床,晚上8:30就休息。暑假在家适当缩短午睡时间,晚饭前与孩子商量一些活动内容,如画画、弹琴、玩玩具、看书等,动静搭配,使孩子每天的生活富有节奏,与小学生的生活相接近。 2、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
教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玩具、物品,进行分类摆放,再教会孩子在绘画、看故事书和学习结束的时候将物品收拾好,从哪儿拿的,还放到哪儿去,开学后还让孩子养成每天上学根据当天课程表检查学习用品的习惯。
3、做事专注的习惯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只有先养成一种专注的好习惯,才有可能日后对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不会被其他事情所干扰,培养学生专注的习惯是一年级孩子最为重要的学习习惯。目前从一年级的课堂上来看,有的孩子上课听讲的专注程度几乎能达到40分钟,孩子上课的思维始终围着老师转,这样的孩子只能占一个班的10%。但有的孩子只能听10分钟,还是不连续的,需要老师不断提醒,学生在写字做题时,有的同学能始终如一的专注写字,有的同学常常不是东张西望,就是停笔发呆,快的孩子10分钟就能完成任务,慢的一个小时也
不夸张,差异太大。
4、独立思考的习惯
常见这样的妈妈,孩子从早晨一睁眼,到晚上闭上眼睛睡觉,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卡在母亲的手里,什么时间干什么,学什么,都是经过细细推敲,精打细算的,遇到问题一律妈妈来解决,时间长了,孩子没有了自我,没有了自己的思维,丧失了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是最可怕的。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孩子学习有双重目的,一是掌握知识,二是发展思维技能,大多数父母和教师往往只注意前者而忽略后者,因此出现了许多学习成绩比较好,但思维能力较差的“高分低能”的孩子,可见,培养孩子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拓孩子的智慧极为重要。
5、阅读的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们家长不要只看眼前孩子考的成绩多少分,他学会了多少字,会算多少题,培养孩子应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凡是优秀的学生,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几乎所有优秀的学生都有共同的好习惯,那就是阅读,大量的阅读,读书时所有功课植根的土壤,它的贫瘠与丰厚,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发展,一位名师说得好:把鱼儿养在大海里,想他小都很难呢!我们的孩子虽然是一年级,但现在开始,老师和家长就应该共同努力,想尽一切办法来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带领孩子走进阅读的大门,一旦走进去了,你就可以站在一旁看着他不断地前进。
培养良好的习惯有什么有效的途径?
(一)给孩子提出要求,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做。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举个例子来解释什么 是“提出要求”。
一个妈妈指着10岁左右的男孩,厉声斥责一番后,便连珠炮似的提出了一系列苛刻要求:错了的作业给我去订正好,一回到家就把语文书上的词语抄写15遍,还要背唐诗。记牢,还要读一个小时的英语,连一个小时的毛笔字。。。。。。不用说,如此多的要求不但孩子无法完成,就是这位母亲,也是坚持不了几天的。无法完成的要求,即使再多,又有何用?对于成长中的孩子,作为父母不可能没有要求,然而你必须明白,要求越复杂,越可能使孩子无所适从。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父母要避免急躁情绪,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强迫孩子学习。如果逼的太紧的话,孩子就会变得焦躁,不耐烦,潜意识产生反抗情绪,因而是变得善忘,会一下子把刚学会的东西遗忘掉。通过这个案例,我想告诉家长朋友这样一个道理:对孩子提出要求,第一点,要少一点,孩子稍稍努力一下便可以达到,这样他就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当成功巩固了,你可以再提出另一个要求,一个好的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 (二)习惯培养的第二条途径就是训练。
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的养成,养成的意思就是训练。在这,我也举个我们经常见到的例子,个别孩子有个坏习惯写作业总是磨磨蹭蹭,拖拖拉拉的,明明快则半个小时、慢则一个小时的功课,他三个小时都玩不成,为此伤透了家长脑筋。我们发现孩子对日常事情反应比较快的,但是不专心,往往写了几分钟,就站起来东走西走,每小时至少五六次,期间还穿插吃东西、聊天、上厕所等一系列的事情。就这样,一个小时的时间差不多用在了为此,母亲想出来各种办法,专门抽出时间陪他写作业,可是孩子每写几个字就围着屋子走几圈,即使有时候在母亲的强压下不能起身,勉强埋头写作业,可是只要母亲一离开房间,孩子立刻我行我素,再者,母亲不可能每天陪读,所以孩子的坏习惯一直没改正。我告诉她可以这样去做:要她与孩子约法三章,如果写作业时,每小时能减到3次之内的离座次数,就可以允许看电视,否则就禁止看六点钟的动画片。结果一周就有三天达到标准,三周以后可以完全做到。
等孩子能完全做到每小时离座不超过3次得标准时,再把标准提高到2次,1次,就这样,3个月后,孩子终于改掉了写作业拖拉的坏习惯。
通俗一点说,培养好习惯用加法,科学家研究证明,一个好习惯至少重复21次才有可能巩固,矫正坏习惯则用递减法,逐步减少不良行为的次数。值得提醒的是,无论好习惯的培养还是坏习惯的矫正,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家长不能希望孩子的好习惯一夜之间养成或坏习惯一夜消失,既然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那就更需要耐心、耐心再耐心地培养,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我们才能看见孩子的进步,才能坚持到底,有所收获!
(三)习惯培养的第三条途径是示范。
示范就是用行动告诉他怎样做,给他做样子,示范过程中有一个榜样不可忽视,那就是父母。有时父母做得不好,却要求孩子做好,“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不可能的。如果家长很勤快,把家里收拾得很干净,地上有纸主动捡起来,孩子看到妈妈这样做,就会记在心里,也会这样做。父母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要比说教上百次千次有用的多,所以说当父母不容易,就说你的每一个行为都有可能被效仿,这种模仿就是习惯的培养。这是无形中的培养。我们认为家庭的环境、氛围都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年龄越小的孩子。
作为家长还应尽量做到:
1、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设想一下:一对父母,如果事事认真,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认真;一对父母,如果事事马虎,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马虎。你不认真工作,他肯定不认真写作业。想让孩子爱学习,多看书,那么你不妨也坐下来,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如果你做不到在书桌前坐半个小时,那么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
2、选用科学的方式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也是一门艺术。孩子要不要打,必要时当然要,这也是大家的一种教育手段,但不能弄不弄就打,要讲究教育的艺术,因为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不仅身心受到伤害,而且还会有暴力倾向。我们知道,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尤其是爷爷奶奶辈都非常的溺爱孩子,事事都顺着他,使他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难与他人合作交流,我想,你们肯定不希望这样。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的是非观念不强,家长要正确的引导孩子,要有一定的奖罚制度,培养孩子积极的、健康的成长。这就是说,达不到某个标准的时候,一定要有所限制,要惩罚,这个惩罚一定要剥夺他最喜欢的事情,如不让他看动画片,不带他去玩,不让他上网等,这个时候不能心疼孩子,让他懂得犯了错就要受到惩罚。但是他达到这个标准之后,你就得奖励他最喜欢的事情。孩子通过这样的调整,慢慢地就习惯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家长考虑更多的也是学校,从而忽视了家长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良好的习惯是父母能够和应当给予孩子的最好、最重要的馈赠。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要付出心力的,它不仅需要爱心、耐心,也需要理智、意志和智慧。
(四)习惯培养的第四条途径就是激励 对于孩子来说,习惯的培养就是在老师、父母无数次的肯定中得到强化。要无数次肯定,“这样做好,……这样做好……”只肯定一次还不够,应该是无数次肯定。而且要将这种激励社会化。马克吐温说:“靠一句赞扬的话,我可以活两个月”。大人都如此,更何况是才6、7岁的孩子。
欣赏你的孩子,作为父母、当孩子做了以后,鼓励他,表扬他,欣赏他,这些都是为了强化他习惯的养成,这些绝对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之,要在减少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差异,使幼儿在各个方面作好准备需要幼儿园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教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对孩子幼小衔接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人生第一过渡期,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最后,我想对各位家长说的是
请无限相信孩子的潜力;永远不要对孩子失望;决不吝啬父母的表扬和鼓励;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我们不能去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每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位成功的家长,教育好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3b0d0f887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