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学生厌学原因与处理方法》,欢迎阅读!
中学生厌学原因与处理方法
李国兴
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学校、老师及家长均采取了许多措施,诸如加强德育工作、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娱乐场所管理等,但是收效并不显著。
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
1、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作业拖拉,敷衍了事,发展到不交作业,更为严重的是叫别人帮写作业,造成了学习效率降低,作业错误率上升。考试时也不认真答卷,有的学生想方设法作弊,有的只写选择题,有的学生干脆不答卷,写上名字了事,造成学习成绩差等后果。
2、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课堂上,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磕睡,或者做小动作,或者说话,或者过位,不能进行自我控制,更为严重的是发展到顶撞老师。
3、痴迷于网吧或与社会不良人员接触,以至上课迟到成为家常便饭,进而出现旷课、逃课等现象,严重者,甚至跌到少年犯罪的泥坑。 学生厌学的成因:
1、 学习基础差造成厌学。由于智力个体差异,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好相应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初中入学时学习成绩便径纬分明,他们在学习上负了债,最初也非常想学好,并且也努力想追赶上优秀的同学,但现实是残酷的,他们的努力成效不显著,久而久之差距更大了,此时他们便出现了厌学的情绪。时间长了就失去信心。
2、 社会不良影响造成厌学。当今社会不良网吧已经成为学生的乐园,由于学生的心理还远远没有成熟,是非界限不清,加之一些不良网站以及一些不良人员的影响,他们很快便沉迷与暴力游戏、聊天以及色情网站当中不能自拔,他们感到虚幻的空间比学习有更大的吸引力,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驰骋,没有约束、没有压力,此时他们便出现了厌学的心理,久而久之,他们当中便有相当的学生逃学、旷课成为家常便饭,甚至辍学走上犯罪的道路。就是白天在学校上课时间都在睡觉,尽管老师多次提醒,但还是提不起精神,发展到最后晚上也不回家,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最后被学校纪律处分。期间学校领导、班主任、家长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与学生谈心、与家长沟通、到网吧寻找该生等,但收效甚微。
3、学习目的的迷失造成厌学。缺少理想、没有动力,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为什么学习?学习目的是什么?这就是学习的动力问题。但是,有些初中生对学习缺乏认识,不知道学习是为什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迷惘和困惑,看不到学习的重要性。还有的学生本身不愿意上学,是迫于父母的压力和老师的工作,不得已来学校,这种学生来到学校也只是混日子。还有的学生上学只是为了在学校有伴,能满足自己对伙伴友情的需要,同时又可躲避父母的唠叨、家中的劳动,把学校看作避难所,而不是求知的地方。
4、家长的教育方法造成厌学。有些家长的功利思想特别严重,一是虚荣心,邻居的孩子或者同学、同事的孩子比自己孩子成绩好,心理不平衡,便拼命要求孩子争气,二是成人化,强化孩子的大人意识,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思想来对待学习,什么搞好学习将来就能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等。事实上,这些功利思想的强化,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孩子们往往不仅不买帐,反而麻木不仁,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为他们的心理并没有成熟到大人的地步,是不可能按照成人的思想来生活的,欲速则不达。
5、家庭的变故造成学生的厌学。家庭的父母离异给学生造成的伤害,父母的离异使他们显得很无助,由于家庭中缺少了爱,一些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造成了学生有厌学。
6、抵挡不住诱惑造成学生厌学。初中生模仿能力很强,从众心理普遍,渴望且现自己,而又难辩正误,抵挡不住社会中的各种诱惑。为了“显摆”自己,爱慕虚荣,攀比,穿金戴
银讲时髦,崇尚服饰华丽讲派头,吸烟、比“酷”、追星,唯独不讲学习,把对学习的精神都转称到了不正当情趣,缺乏高雅生活情趣,发展下去厌学心理便自然形成了。
7、压力过大造成学生厌学。过重的学业负担,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导致厌倦而厌学。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重压下,社会与家庭将负担交给学校,学校将压力付给教师,而教师则将负担转嫁给学生,于是便产生了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拼命延长课时,加班加点,学生从早学到晚,双休日也不得休息。此外,各种资料五花八门,各种考试名目繁多,学习像沉重的大山,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他们没有品尝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真味,有的是苦海无边的酸楚,有些学生没有顶住压力便造成厌学。 学生的厌学是多方面,还有的学生可能只是在某个科目上厌学。可能是因为不喜欢某一学科的老师,因此便不愿学这门课,也可能是对某一位老师的批评不能接受而造成对某一学科的厌学,因此,对学生厌学的分析应是多方面的,
1、因材施教,适当减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般认为,引起心理疲倦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精神紧张程度过高;二是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三是思想冲突、挫折、忧虑、惧怕等情绪的反应。以这种分析为理论依据,我们可以剖析出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如下:在学校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学生在教师有组织、有目的地指导下,通过系统学习各学科知识来掌握前人认识的成果,提高能力,发展智力。这种把前人经验转化为个人知识的内化过程,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因而需要较大心智努力。科学研究表明,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括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知识的理解、巩固与保持离不开人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及想象等心理活动,而人的知识性又依赖于人的情感、意志、兴趣及需要等动机因素。凡是需要心智努力的事,都伴随着一定的精神紧张,也就容易产生心理疲倦感。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适量的练习是重要的和必不可少的,只是要把握适量而已,使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中来完成学业,避免产生厌学情绪。
2、兴趣转移。兴趣是动机的重要因素,他能引人注意,调动人的好奇心,促使人喜爱从事某项活动。而人的兴趣又易于产生干扰,导致转移。思想成熟的人自控能力强,能自觉地排除干扰,保持兴趣的持久稳定。而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其兴趣的显著特点是动摇性,只要干扰因素强烈,就会发生转移。厌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将兴趣由学习转移到其它事情上去了。从兴趣转移的对象来看,厌学的学生大多迷恋游戏、录像、上网,有些本来热爱学习的学生由于迷恋上了电脑游戏后,逐渐荒废了学业;而那些黄色书刊影像则更毒害学生,使他们轻者精神萎靡不振,重者打架斗殴,违法乱纪。学生的兴趣一旦由学习转为社会不良活动后,不仅对学习不感兴趣,反而讨厌学习、反抗学习。兴趣转移的原因,除了自制力不强外,还有其它心理因素,游戏录相疯狂刺激,新奇变幻,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因此,对于这部分学生,要将他们的兴趣再转移到学习上来,必须着力强化学生对学习的有意注意。 (1)转变观念,淡化“苦味”。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这种观点当然不错。于是许多老师抱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信条不放,一方面强化苦观,常念苦经,大讲特讲“头悬梁,锥刺股”等;另一方面常作苦事,倡导苦干,用时间加汗水的方法来推进学习活动。于是过重的课业负担令学生苦不堪言。这样,他们对学习哪能产生兴趣呢?以苦为乐,恐怕大部分学生做不到,表现的往往是以苦为恨。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倡导轻松愉快的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如此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进教法,激发兴趣。引起学生注意事物,往往体现新奇性、形象性、矛盾性、变化性、对比性等特点,它们刺激人的感官,会引起人的兴趣与关注,进而接近、了解未知事物,解决新问题。因此,教学时,我们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方法,设置各种巧妙的情景,不断呈现事物的这些特性,努力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3、成功强化。成功可起到正强化作用,经常给学生呈现愉快的刺激,有助于推动学生积极
主动地学习,防止习惯性失助感与失尊感的产生。
(1)创设成功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表现的机会,以扬其所长,抑其所短,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佳而厌学的学生更应如此。
(2)降低学习目标,低起点、慢步子、分层次是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途经。低目标,学生易达到,就能察觉到自身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帮助学生确立自我参照标准,促使学生从自身变化中认同自己的成功。
(4)及时奖励。对于学习者来说,成功便是最好的奖励;而对于教育者来说,学习者的成功是结果,本身不是评价,如果视之不见,漠不关心,那么很可能会熄灭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故仍需要奖励,当然要以精神鼓励为主。目前赏识教育已经作为教育工作中的必要手段,实践证明,正确使用赏识教育,能使学生心理获得积极的满足感与自豪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
4、情感补偿。许多事例表明,父母离异,其子女情感残缺;家庭变故,其子女情感孤僻;家教粗暴,其子女情感压抑。
情感教育的润滑剂,也是化解厌学心理的良药。学生热爱老师,往往会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学习中来,似乎觉得不学好就对不住关心爱护自己的老师。而对于那些情感饥渴者,教师更应付出无私的爱,并且要想办法建设班集体这一温暖的家庭,让他们生活在情感丰富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情感场具有巨大的磁力,会紧紧吸引住学生,使他们不至于寻找不正规的情感补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379f45f84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