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底有没有

2022-06-30 03:08: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到底有没有》,欢迎阅读!
中国,有没有,到底
中国到底有没有“哲学”?

黑格尔以希腊哲学传人自居,认为哲学肇始于西方,中国哲学缺少“规定性”,孔子是一个生活的智者,算不上“思辨哲学家”,其思想不过是一种“道德哲学,此言一出,引起“中国有没有哲学”的百年之争。

判断一个学科能否成立,其标准必须依“学理与需要”而定,不能依“人为预设”而决,但凭“西方标准”来评判东方事务,还会听到“中国有没有绘画?”“中国有没有音乐?”“中国有没有科学?”的争论。如果说科学仅指西方近代的自然或实验科学李约瑟和爱因斯坦也曾相继质疑,“为什么近代自然科学没有在中国出现?”爱因斯坦认为,中国缺少欧洲近代的实证方法和形式逻辑,李约瑟则以“李约瑟之谜”,把问题留给后人评说。

争论有无“哲学”不在其名,而在其实。中国起先并无“哲学”这个名称,日本人西周氏在1837年翻译“儒、释、道”经典时,组合“哲、学”二字,首创“哲学”一词,借philosophy之意;至1914年,北京大学首设哲学门,后改为哲学系。其实,在东西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之中,philosophy呈现出个性化差异,但其本质属性则具同一性。早在16纪,就有西方人把中国的“义理之学”等同于西方的philosophy。伏尔泰、莱布尼茨等启蒙巨子,更是对中国哲学赞不绝口,“在中国,在某种意义上,有一个极其令人赞佩的道德,再加上有一个哲学学说,或者有一个自然神论,因其古老而受到尊敬。这种哲学学说或自然神论,是三千年以来建立的,极富权威,应该远在希腊哲学之前”

即便对东方缺乏深知,黑格尔也从未说“道德哲学”不是哲学,他认为,中国的《易经》《老子》和“理学,类同于希腊的“理性”体系,与印度哲学、希腊哲学一起,并称为古代三大哲学系统。“中国人也有一种哲学,它的初步原理渊源极古,因为《易经》是一部‘命书’,讲到‘生灭’,其中可以看到纯粹抽象的一元和二元概念;中国哲学似乎和毕达哥拉斯一样,从相同的基本观念出发,承认基本原则是理性——叫做‘道”

如果说黑格尔带有“西方中心主义”的偏见,那么,雅斯贝尔斯则把哲学从“欧洲中心论”中解放出来,认为哲学不是古希腊人的专利,而是一种普遍遵循,以探究“是之所以成其为是”的思想范式,这里的“是”,或“真”或“善”或“美”!所谓“真”,乃知识哲学研究对象,是指人的理性超越知性而探寻“真本身”“道者,万事万物之所以成也”“道者,万事万物之所以然也”“中国的道家”回答了“是之所以成其为是”的本体论。所谓“善”乃道德哲学研究对象,是指人超越理智而探寻“善本身”“中国的儒家”回答了“什么是善以及善之所以成其为善”的问题。所谓“美”,乃美学的研究对象,是指人超越功利而探寻“美本身”“中国的美学”回答了“什么是美本身,以及美之所以成其为美”的问题。康德认为,凭借知性和道德的实践理性,永远不可能把握“物自体”,只有审美才能架起通向“物自体”的桥梁,与之相应成趣,中国的古典美学,以毫不逊色于柏拉图“彻悟美之本体”的境界,成就了中国哲学的博大气象。

中国古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穷性命之原,原人境之美”,早于孔子一千多年,就有《周易》《尚书》和《诗经》三大经典,其中,《周易》从自然现象的变化,洞悉趋吉避凶的法则;《尚书》从帝国朝代的兴迭,明了“天命”的基本趣旨;《诗经》则通过叙展正义与仁慈,反映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中国哲学萌生于斯、发端于此,及至春秋战国,以老子《道德经》为标志,中国哲学正式登堂入室,此后悠悠两千余载,儒家、道家、佛家此起彼伏,暗通款曲,和融共生,终得“三分天下”格局,其主流之儒家思想,关注现实世界里的理想人,试图建构现实的社会秩序,教化怎样做圣人,儒家、释家、道家都认为“人人皆可称圣、成佛、得道”,过高估计了人的自觉。若以现代哲学“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与逻辑学相一致”来透视,中国哲学重现世,重主体,学以致用;偏社会科学,缺乏形式逻辑,属无意识的思想片段,知识论不发达;辩证思维和审美直觉十分精致,彰显哲理、史


慧、诗心互惠贯通的诗性特质。而西方哲学则关注理想世界里的现实人,重超越,努力构建一个虚无的天堂与地狱,起点在虚无,立足于现实,承认人的罪性,不是自觉追求做圣人,而是追求制度规范下的好人;西方人生哲学不如中国,重意识思考,重客体,偏重自然科学大体以“知识”为中心展开,学以致知,有反省的知识论,有分解的本体论,有精致的逻辑思辨。

追本溯源,古希腊的哲学原意是“爱智慧”,所谓“爱智慧”,源于人类天生的好奇心,“爱智之学”均试图构筑起一个圆满的解释系统,完整而根本的解说一切,足以让人“安身立命”事实上,早在三世纪前,“爱智学”就中断了,希腊哲学历尽辗转,而成为东罗马(属亚洲而非欧洲)的珍贵遗产!罗马人原本不懂希腊文,直到十字军东征,才发现了这些希腊“古董”才有了拜阿拉伯人为师的“东方主义”思潮,才有了“经院哲学“文艺复兴”也就是说,历史上的欧洲人并没有古希腊“神学时代”的遥远记忆,“发现希腊”与“发现东方”是同一回事情。那么,中国有没有“爱智之学”?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似乎并未深谈“爱智”;中国历来“文、史、哲”不分,似乎只关注论证皇权专制的合法性!因是之故,每每论及哲学,总会念想起西方哲学“概念、判断、系统”的一体化特质。实质来看,“爱智慧”并非专属古希腊,而是每个民族文化题中应有之意,乃是人类普遍的本能诉求——孔子办教育,不仅“爱智慧”,而且反思“智慧”“仁义礼智信”“智”居其一。 众所周知,哲学核心是本体论,与“本体论”相近,还有“形而上学”“逻格斯”等范畴。所谓“形而上学”,意指研究器物形体之上或之后终极本体的学问;所谓“逻各斯”,源于赫拉克利特,秉赋宗教意蕴,乃是指一种宇宙精神、宇宙理性或“圣子”,包括规律、本体和本源。谁说中国没有本体论?孔子的“仁”、老子的“道”《易经》的“太极”、朱熹的“理”,围绕这些“本体”的“体用之辨”,不是“本体论”又是什么?谁说中国没有“逻各斯”?中国儒、释、道都讲“道”,老子的“道为天下母”,玄学的“以无为本、以无为体”宋儒的“无极而太极”,这些中国之“道”,类同于“逻各斯”,意含规律、本体和本源,这种中国的“道中心主义”不就是“逻各斯中心主义”吗?谁言中国没有形而上学? 《易经》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就是形而上的超验本体,“器”是形而下的经验物体,中国几千年前的“形而上”与“形而下”“超验”与“经验”的二元对立统一,以及“一与多”“一阴一阳之谓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思想,曾引起意大利传教士马尔蒂尼惊呼,“易学原理跟毕达哥拉斯学派相同,都是把“数”看成宇宙的本体”

事实已充分证明,“本体论”排斥理性,人类“数学、逻辑、科学”等理性工具,永远不可能认识宇宙“本体”,反而构成了屏蔽“本体”的重重迷障,几百年来的西方哲学,试图以理性来认知本体,无疑走入了死胡同,可惜西方至今尚未意识到自己走错了方向,还以为理性思考的深度和力度不够! 笔者以为,东方宇宙本体乃“心物同一”的思想,对本体的认知更具真理性!这里的“心”并非意识形态的思维心,而是消弭了意识与潜意识分裂的统一心体;这里的“物”,并非某种具体的物质要素或单元,而是所有物体的深层内核,乃是指即便科学走到极至,能够实证某种层次的具体物性,却也永远抵达不了的本体性态。地球上任何具体的自然人,都能亲证、亲见,实证、体悟,刹那映现那宇宙本体的整体性态;本体融彻一切时域,人类心体原本与之无条件重合同一,只是因为人之降生,分而裂为意识与潜意识,才屏蔽了本原,只有弥合意识与潜意识的分裂,至简本体,才会与心体同一刹那整体显现。

孔德把欧洲历史分为神学时代、哲学时代、科学时代,笛卡尔以“我思故我在”宣言,把神学婢女解救出来,开启了欧洲的哲学时代”康德率先清理理性,发起哲学史上的“哥白尼革命”,成为“哲学时代”的分水岭;黑格尔出于对康德的某种反动,复归希腊的“形而上学”精神,引致“什么是哲学理论困境,标志着欧洲哲学时代的终结。其后二百年,


实证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沿着拒斥“形而上学”的向度狂飙,特别是1920世纪,哲学王国多元化拓展,“拒斥”黑格尔成为了哲学主流,从孔德、斯宾塞的实证主义,到维也纳学派的分析哲学再到美国的实用主义,科学主义引入哲学西方开始了全面反思“本体论”,彻底颠覆“形而上学”,无情否定“逻各斯中心主义” 实证主义认为,“本体”可以被“实证”,传统的本体论不过是一种逻辑性建构,尽管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在逻辑上自洽自足,但在实证主义者面前却失去了“合法性”。维也纳学派的维特根斯坦,更加不客气,认为传统的“形而上学”本体论,仅仅是一种“语言的误用、理智的昏迷”哲学根本不该研究那些东西,而应该回到现实生活。

除了实证主义的颠覆之外,反理智主义从另一维度,对“形而上学”进行无情消解。尼采反对以理性去追求、用逻辑去构造所谓的“本体”,主张充满矛盾和痛苦的世界,才是唯一真实的世界;“上帝已经死亡”“超人”出世,以“权力意志”来抗衡理性对肉体的忽视。尼采连同本格森的生命哲学,一起汇成反形而上学的思想浪潮,其中,20世纪的重镇是海德格尔,他全盘否定从希腊到黑格尔的西方哲学,用“存在论”取代“本体论”,认为传统“本体论”错在无止境的追问本体“是什么”,而把“存在者”当成“存在”,造成了主客二分,导致理性主义和逻辑主义统治下的抽象思辨,虽说引爆发了知识论,却也造成技术对意义的消释;他反对逻辑分析主义利用“语言分析”代替“传统思辨哲学,主张消解逻辑的语言,强调“诗”的语言,“诗”与“思”使人进入“栖居”并澄明其意义,海氏的“存在”是一种意义和境界。从尼采“上帝死了”到海格尔的“诗意的栖居”再到当代德里达对“逻各斯中主义”的消解,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深陷空前危机。

纵观当代的文化思潮,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似乎风光无限,不禁要问,彻底否定了“形而上学”之后,人类该靠什么大道理来“安身立命”?于是,在一片“哲学的终结”哲学的解构”声浪之中,深感价值虚无的人们,又呼唤“重建形而上学”,黑格尔幽灵魂去不远,却又姗然回顾,但此时不再以“黑格尔标准”的思辨哲学而是以维柯式的“人类形而上学”也即“文化哲学”形式,重新粉墨登场。 从“理性形而上学”,到“拒斥形而上学”,再到“人类形而上学”,近两百年来,西方哲学走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轨道。身处全球化的中国,今天也被定格于这个上升螺旋,出于对集体主义的本能恐惧,出于对极权消失的欢欣雀跃,当人们信心满满投入个人主义的怀抱时,蓦然发现,社会的丛林法则之中,竞争如此残酷,人性如此败坏,不得不大声再呼拯救,于是,温情脉脉的孔老夫子再次向我们走来!他老人家试图“以知识拥抱强权”,挽乱世于即倒,可惜一生落寞,求权未果!不要苛责于夫子,他身怀救世之心,从不放弃原则,不向王权妥协,不做御用工具!然而,孔子的后继者们却不再高尚,不再身怀救世之心,个个只呈显达之能,向权力抛媚眼,做权利的奴隶,所有这些,不是孔子的错,不是孔子思想的错,与其痛恨孔子,不如痛恨权利,更不如唾弃堕落。 “有多少个哲学家,就有多少哲学,罗素的幽默,道出了历尽危机的哲学定义,已呈现“多样化”趋势。那么,到底什么是哲学哲学乃是介乎“神学”科学之间的东西,一切确切之内的知识属于科学,一切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属于神学,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就是哲学 今天,科学主义”目空一切,科学产生日新月异的技术,奉献源源不断的便利,提供赏心悦目的工具;一切可以“证实”或“证伪”的理论科学科学作为知识论的产物,其使命乃穷究现象界的奥秘。然而,面对无垠的世界,科学不能穷究所有,科学无法触及的领域,一切既不可证实,而又不可证伪的理论便是神学,神学拯救人的灵魂,提供进入天堂的门票,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唯独哲学,这个“科学”和“神学”两不属的区域,看似空灵,实则不毛,无奈、无聊、无用,这样的三无产品,怎不引致人们对其“合法性”的声声质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2eb4b8c680203d8ce2f241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