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2023-01-03 04:39: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欢迎阅读!
承天,上册,夜游,教案,语文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读成诵。 2、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2、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 三苏 ,均在 唐宋八大家 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 签书公事 ,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3、导语

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是记叙夜晚到一家寺院游玩的经历。那么我们事先推测,这篇文章会不会描述他游玩的心情?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二、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停顿。


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无与为乐者 水中/藻荇交横 三、翻译理解 |给加点字注音。 解()衣 藻荇() 遂()至 未寝()

|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通过翻译课文,深入理解文意。 四、赏析 思考问题:

1、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 因为月色很美,去寺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 2、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

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 3、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 月色皎洁,空灵。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显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 何夜 何处 句点明了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275621057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2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