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汉初思想家群体德治思想归属》,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汉初思想家群体德治思想归属
作者:于舒
来源:《教育界》2012年第09期
【摘 要】汉初思想家群体在总结秦灭亡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治国思想和治国方略。所以,对于这一段历史的理顺,不仅有益于加深我们对汉初思想的了解,而且对于学习研究我国当今的政治政策、研究现代社会的德治与法治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德治 汉初思想家 贾谊 陆贾
汉初时,刚刚结束一场浩劫,人民生活贫困,社会格局动荡不安,这时需要有一种政策来安抚民众,而儒家学说的仁爱方面恰好可以填补这样的空白。在儒家思想中,每一位代表都认为民为君本,认为君主应该推行仁政,应该爱民如子,这样一种理论在当时是有很好的安抚民心的作用的。刘邦出身草莽,他亲自见证秦的灭亡,所以他对人民的处境有深刻体会。也正是因为如此,在陆贾以秦灭、周兴等历史经验来向他说明儒学仁政的重要性时,他才会欣然接受,并摒弃了对儒生的厌恶。
儒家两位代表人物孟子、荀子都提出富民的主张,他们认为只有让人民远离疾苦,吃饱穿暖,社会才会稳定。针对这一点,他们提出了很多具体措施,在汉初,有利于恢复经济发展。他们都提倡轻徭薄赋,减轻人民的压力,但是并不是要求统治者一点都不收取,只是控制在人民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在汉初动荡的社会环境里这样既可以使民心向上,又可以恢复经济发展,增强国力。另外,他们还提出了不耽误农时的主张,让人民可以安心劳作,发展农业。儒家学说的这种爱民富民的说法,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农业发展、国库充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所以说,汉初思想家群体提出以德治国,休养生息,将儒家的德治经济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是有绝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的。
曾经不可一世的秦王朝,经历了两代后被“瓮牖绳枢”的陈胜、吴广起义而很快被推翻。这一事实使西汉初年的思想家们受到极大的震动,因此他们对早期儒家所持的“民本”观也就有了更切实的感受。这在思想理论的构建上的表现,就是反复强调在统治中以民为本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贾谊在《新书·大政》篇中明确指出:“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贾谊说:“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殴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哀乐之感,祸福之应也……汤、武置天下于仁义礼乐,而德则洽,禽兽草木广裕,德被蛮貊四夷,累子孙数十世,此天下所共闻也”(〈汉书·贾谊传〉)。这里,贾谊重申了以德治国、以德教民的重要性,并以汤、武的历史事实说明。这样就推出了具体为政时,要考虑民众之好恶喜怒,顺民之情而治的主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这里,尽管汉初思想家群体对法家思想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但是他们不是全盘否定法治的作用,他们认为法治是作为德治的调剂和补充出现的。这种融合法治的德治思想,陆贾称之为“中和”。他说:“行中和以统远,民畏其威而从其化,怀其德而归其境,美其治而不敢违其政。民不罚而畏罪,不赏而欢悦,渐渍于道德,被服于中和之所至也。”《新语·无为》陆贾认为,德与法是进行统治的两种手段,缺一不可,法治是强制性的手段,是为了令行禁止,而德教则是为了避免动乱,防止犯罪现象发生,是为了不令而行。因此陆贾说:“曾闵之孝,夷齐之廉,岂宁畏法教而为之者哉?”《新语·无为》所以说法治的手段是让人民惧怕受到惩罚,而不敢去作奸犯科;德治的手段则是让人有心而发,非但不作奸犯科,反而多行善举,并不是因为害怕才去做。在汉代将儒法、儒道等各家融合这样一个时代学术特点可以说是由陆贾开启了,接下来的贾谊、董仲舒等人将这一特点继续发展,最后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儒学体系。 贾谊继陆贾之后将德法结合这一特点承接下来,并且发展到各个方面。贾谊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是分清主次、德法兼备,但是德主法辅。他的思想与韩非等法家思想不同,但与孔孟思想也有区别,他表现的是荀子融合儒法的新儒家的特点,这就使贾谊在判断时局、分析对策的时候,既有法家的深谋远虑、刻薄决断,同时又充满儒家的仁爱情义,不单纯为利益着想。例如在解决诸侯问题时,他的出发点和论调并不是为斩草除根、永绝后患,而既是从皇帝自身“万年之后,传与老母弱子”,又是从叛乱的诸侯“使曹、勃不宁制”上出发,提出“可谓仁乎?”他的这一提法是法家绝对不会有的。贾谊的德法结合思想还体现在礼治、民本等方面,他在强调礼的时候,是与法的威严相结合的;说到法的时候,会将法与儒家的仁爱相结合。例如他说:“礼者,所以固国家,定社稷,使君无失其民者也。主主臣臣,礼之正也;威德在君,礼之分也;尊卑大小强弱有位,礼之数也。礼,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大夫爱官属,士庶各爱其家。失爱不仁,过爱不义,故礼者所以守尊卑之经,强弱之称者也。”《礼》他的这一说法正是荀子“礼者法之纲纪,类之大分”这种思想的继承和发挥。对于人民,贾谊认为人民是关乎到国家安危的重要因素,所以一定要加以控制,另一方面,对人民要仁爱,要爱民、亲民、富民,以人民为本。《大政上》贾谊在大政篇里通篇都在说人民的重要性,他认为人民既然如此重要,就更加需要爱民,以仁爱为主、法制为辅,特别要注意重赏轻法,分清本末。在先秦时期是以荀子为代表,吸收、融合儒法两家的特点,从而与传统儒学相区别,贾谊的儒法结合思想,也闪现出荀子学说的色彩。
【参考文献】
[1]阎振益,钟夏.新书校注[M].中华书局,2000. [2]徐复观.两汉思想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关健英. 陆贾与汉初的治国理念概论[J].齐鲁学刊,2003(3) . [4]陈其泰.秦汉史学和秦汉政治[J].学习与探索,1999(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26603c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