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与社会记忆关系研究

2022-12-05 09:25: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档案与社会记忆关系研究》,欢迎阅读!
记忆,关系,档案,社会,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档案与社会记忆关系研究

作者:苏志旬

来源:《办公室业务·上半月》2019年第05

【摘要】档案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要载体,在社会记忆的构建中具有重构与核心作用。因此在国家记忆工程中不仅要正视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应积极探索解决办法,为构建丰富的国家记忆发挥档案的再建与传承作用。 【关键词】档案;社会记忆;重构 一、档案与社会记忆构建的关系

记忆是社会个体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情况进行的一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过程。每个社会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记忆,而社会由个体组成,千千万万的个体记忆通过某种特殊的形式进行连接,通过不同的角度对某些共同事务形成形形色色的记忆,这些个体记忆就构成了社会的集体记忆或者社会记忆。社会记忆是指某个(些)社会群体(组织)对其社会成员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对某些共同事物的群体性记忆。其本质在于人作为实践主体对所进行的社会活动进行信息的确认、保存和提取的过程,此过程体现了人在构建社会记忆时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体现了物質与意识的统一。

社会记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其构建过程中与社会失忆同时存在并持续发生。社会失忆的存在于发生,不管是人类的有意识行为还是无意识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记忆的不完整,甚至群体性失意会对整个社会文明传承产生不可弥补的重大伤害。如自然灾害造成的重大损失、国家有意识的迫害社会记忆的故意行为等都会对社会记忆产生重大的破坏作用。因此如何构建社会记忆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工作。而档案作为社会活动的最为原始记录,则在社会记忆的构建过程中具有核心地位与作用。

档案是社会记忆构建的载体和主要形式,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客体记录对象,记录了社会活的方方面面,使历史与文明得以传承;同时社会记忆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档案质量的提升与发展,使档案工作者能够在吸取前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档案工作规律,规范档案管理和服务,这种良性互动使得两者相得益彰不断发展。 二、我国社会记忆构建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构建世纪记忆工程的倡导和文明传承的需要,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社会记忆构建活动。该活动以国家档案局实施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为标志,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为活动载体,我国的社会记忆构建正式开始。

此次活动主要分为补充完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开展系列城市记忆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梳理中国文献遗产工作等四部分。经过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社会记忆工作成效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著。如城市记忆工程目前已经覆盖十几个城市,各城市不仅将人文地理环境与城市特点相结合,而且广泛搜集历史资料将过去与现代文明相连接,使城市以立体化形象呈现。在非物质遗产保护方面,由于国家重视,很多濒临灭亡的民间文化与传统艺术得以保留与传承。尤其是2003文化部在社会记忆工程的基础上实施的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活动,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进一步扩大,工作也更规范更系统为社会记忆资料的采集提供了强大动力。 虽然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由于我国历史悠久档案资料数量巨大,同时民族文化多样性人口分布不均,我们在社会记忆工程中仍然存在众多的问题与不足:一是档案馆作为档案工管理的主要机构,缺乏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机制。如对档案鉴定标准不统一,档案保存期限标准过于笼统,档案转接手续要求混乱等。二是档案接受范围过于狭窄,导致普通大众的档案难以成为国家记忆工程管理对象。如现在的档案管理仍以事业单位与公务管理为主,虽然社会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存在,但管理混乱、不规范甚至档案缺失等问题现象严重,造成国家记忆资料的片面化与缺失。 三、完善我国记忆工程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档案馆在社会记忆中的核心作用。实行档案馆建设的广泛性与普遍性,真正实现对社会资源收集的全面性与广泛性,保证人民大众成为国家记忆工程的主体。通过建立完善的档案馆管理机制与体制,使档案管理科学合理,通过制定明确的档案接收与管理办法,提升档案接收与保存质量,实现有价值档案资料的有效管理,使其真正发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转变档案管理工作角色实现与社会发展的同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象不再仅仅局限于纸质档案,还有形式各异的档案资料成为需要管理的对象,如各种音频、视资料、图像资料电子邮件等等,需要档案工作者从以前的坐等接收资料的被动角色转变为积极主动适应社会管理需求的角色,探索新的档案管理和保存办法,不断丰富档案管理资料 (二)以档案管理者和科研者为主,广泛动员社会成员参与国家记忆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着以其工作的专业性和敏感度能够及时察觉档案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对规律和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发展。准确判断和区分有价值档案和阶段性档案从而保证有价值档案的有序传承。同时因为档案涉及范围广,因此应该广泛动员社会大众的积极参与,只有整体社会档案素质提升了,国家记忆工程建设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积极开展档案编纂工作,实现国家社会记忆的有效构建。档案编纂工作能够使杂乱无序的群体性记忆转变成有章可循的社会记忆,实现社会群体对档案的认知与再利用。档案编纂应当以服务社会需求为工作原则,坚持贴近大众,客观准确地反映与再现社会历史,在宏观框架下注重细节,使历史活动具有客观真实性与丰富性。 【参考文献】

[1]尹雪梅,丁华东.社会记忆视角下档案记忆建构探析[J].浙江档案,2009.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136932866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