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孝敬父母》,欢迎阅读!
孝敬父母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故事引路
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他家里很穷,经常因没米吃而只好吃些野菜和粗粮。有一天,家里又断炊了,子路想:父母亲大人年岁都大了,老人家总吃不到米可不行。对,我去借米。于是子路跑到百里之外友人那里借来了米。饭做好了,子路却跑了出去。母亲招呼他:“孩子,你怎么不吃呀?”子路回答说:“我吃过了。”等到父母亲吃完饭,他才偷偷弄点野菜随便吃了充饥。
——《蒙求》
东汉江夏郡的一个小山村有个小孩儿叫黄香,小小年级非常懂事。别家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他劈柴挑水忙个不停。他九岁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干完活回家,他为了让父亲歇歇,已经做好了饭菜。炎热的夏夜,大人小孩都在外面乘凉嬉戏,唯有黄香在屋内扇竹席,为了让父亲睡觉的时候舒舒服服地睡在扇凉的竹席上,解解乏;寒冷的冬夜,小黄香早早地钻进了被窝,等到父亲睡觉的时候,他却钻了出来,原来天太冷,他在为父亲暖被窝。
——《三字经》 思维引路
“唱回家看看,回家看看„„”一曲《唱回家看看》勾起多少人心隅酸楚,不过是看看家人的平常琐事,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打动人心的力量呢?
说文解字
孝
【字形】 甲骨文 金文 篆文
【构造】 会意字。甲骨文和金文从老,从子,是个孩子搀扶老人形,表示孝敬老人。篆文大同。隶变后楷书写作孝。 【本义】 《说文·老部》:“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本义为孝顺父母。
【演变】孝,本义指①孝敬父母:克谐以~|孟懿子问~。子曰:“无违。”引申为②有关居丧的事:崔九作~,风吹即倒。也指③
丧服:带~。
【组字】孝,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子部。凡从孝取义的字皆与孝顺等意有关。以孝作声符的字有:哮、酵。注意:“教”所从之“孝”不是“孝”,而是由“ ”演化而来。
苟(苟、敬、 )
【字形】 甲骨文 金文 篆文
【构造】 会意字。甲骨文从羊,从跪人,大约是个羌族俘虏。俘虏古代都用作奴隶,故金文加口又加 (手持棍),会督责其认真做事之意。篆文分为繁简二体并整齐化。隶变后楷书本应分别写作 、 ,如今简化写作苟和敬。“ ”遂与“苟”(gǒu)相混,“苟”(jìng)只作偏旁,不单用。单用的是“苟” (gǒu)字。
【本义】 《说文·苟部》:“苟,自急敕也。从羊省,从包省,从口。”析形不确。又《苟部》:“敬,肃也。从 、苟。”二者实为一字,本义为认真做事。【演变】 苟,读jī,是“敬”的初文,“敬”是“苟”的繁化,应为同一个字。本义指①做事认真:居处恭,执事~,与人忠。引申为②敬重:门人不~子路|相~如宾|~而远之。又引申指③有礼貌地奉上:~酒。
【组字】苟,如今不单用,只作偏旁。是《说文》不受。现今归入艹部。敬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 部。凡从苟、敬取义的字皆与自敕、认真等意有关。 以苟做义符的字有:敬。
以敬做声兼义符的字有:儆、警、驚(惊) 以敬做声符的字有:擎、檠
文字释义 由此看来,孝是道德操守,而敬则是行为方式了。
故事帖子
:“子路(亦称仲由)曰:‘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拼亲 【典源】汉刘向《说苑·建本》
,而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 择禄而仕。昔者由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食(指粗陋的饭菜)
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座,列鼎而食,愿食藜藿为亲负米之时,不可复得 【释义】子路家境贫困时,自己吃的是粗陋的饭菜,而从百里之外把米背给父母。后遂用“ 负米百里”等表示奉养父母或为奉养父母在外谋求禄米。
:“负米晚为身,每食脸必泫。”黄庭坚 【用典】杜甫《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
道自南阳来入都留宿会饮做诗饯行》:“相怜负米勤,同力采兰供。”
理论剖析
孝是道德操守,敬是行为方式
孝的起源—为德之本,与生俱来
在《为政篇》里有这样一则:“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子游问怎样才算孝敬父母,孔子说:“如今说的孝子,有人认为仅仅养活父母就算孝,可养狗和马也要做到这些,如果不孝敬,那么就和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 那么什么是“孝”呢?
注重孝道,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道德传统,甲骨卜辞中就已出现了“孝”字。说明至少在殷商时代,中国人就已有了孝的观念。这种观念首先直接来源于血缘亲情。这是人类一种最基本的自然感情。对于父母的生育培养,作为子女后代,自然要生出一种还报之心,孝顺之情,即人类学家通常所说的“反哺”现象。所以《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就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幼年奉侍父母,爱护父母给予的身体,这便是行孝的第一步;中年移孝作忠,奉文君王,服务社稷;老来顶天立地,扬名后世。这便是人生孝道的全过程。即使立身扬名,奉事君王也是为了显耀父母,还报养之恩。这与生俱来的孝道浸透了人生的全过程。或者说,人的一生行为都是恪守躬行并实现着至高至善的孝道。因此,孝为一切德行之本,是一切教化产生的根源。故孔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孔子的儒家思想核心是“仁”,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爱人”,“泛爱众”。“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告子》)。韩愈说:“博爱之谓仁”。所谓“仁”是对人充满着温情的关心和热爱,始于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而推而广之于普天下的任何人,对所有的人能“一视同仁”。孔子正是抓住孝悌这个纲,来构筑其仁学体系的
提倡清静无为的老子是怎样看待“孝”的呢? 孔子问周礼于老聃,老子喜爱这个诚实坦率的求学者,讲了一篇道理: “周礼上关于如 规定得那样具体;关于父母如何疼爱儿女的为啥写得那样少呢?这个,不说也知。因为,除极 况外,天下父母几乎是没有一个不疼自己儿女的。他们比子女早到尘世一步,是当然的自知怎
的。父母疼儿女,是天然性的,是天叫他那样,是必然那样,是不由人心;儿女孝敬父母,是的,是回过来报应。如若将礼彻底废去,完全任意去做,父母也不会不疼自身生出的骨肉,何将来都需儿女的回报;至于儿女则不尽然,因属事过之后的回头答报,有品格者,有真情者,问必答,有恩必报。无品格者,无真情者,则是一省了之,不答不报,溜之乎也。疼爱最真父恩情最深父母深,父母对子女的疼爱,是天然的,是伟大的;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也可以叫做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0d3db8eaef8941ea66e0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