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空气 诗是呼吸

2022-11-22 09:15: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是空气 诗是呼吸》,欢迎阅读!
呼吸,空气
诗是空气 诗是呼吸

1

读关于唐诗的各色文字,常常惊讶于诗歌在当时生活中的地位。 虽然早就从专家们那里学到、记取了这样的“梗概”当时科举举士,李世民在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加上以诗取士,使得整个知识分子阶层几乎都是诗歌作者。诗歌作者群空前广大,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和尚、道士、妓女。诗歌影响遍及社会各阶层,元(稹)白(居易)之诗传诵于“牛童、马走之口”“炫卖于市井”之中,写在“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歌妓演唱,村童竞习。(参见余冠英、王水照《唐诗发展的几个问题》及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

但是在和一些“情节”相遇和重逢时,仍然感到吃惊,才知道自己的想象和事实相比是何等苍白。怀着这种愉快地“受打击”的心情,一路追寻,终于发现,在那个时代,诗歌是空气,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诗歌是呼吸,所有的人每时每刻都不能停息。

看“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这句。诗本身质朴无华,谈不上出色,但是它所揭示的历史真实却让我惊叹。

这出自白居易的《蓝桥驿见元九诗》。元和十年,白居易从长安贬江州,经过蓝桥驿,看到了八个月前元稹自唐州奉诏回长安路过这里时,在墙上留给他的诗。白居易出长安和元稹回长安,有一段道路是一致的,所以既然在一处看到了元稹留给他的诗,后面沿途的许多驿站,可能还有元稹的题诗,白居易就每到一处格外留心。让我惊叹的不是这两位诗人间的友谊,不是他们命运的沉浮,而是当时那种交流的方式和诗作发表的自由度。试想:长路迢迢,一路行去,每个驿亭都有诗,墨痕历历,诗韵淋漓,在墙上,在柱子上,在你目光所及的每个角落。其中有你的朋友的作品,甚至就是留给你的。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 而白居易到了江州之后,还有新的发现。他在给好友元稹的信里说:这次我从长安到江州,走了三四千里地,一路上经过许多小旅店、乡村学校、寺庙,还坐了客船。这些建筑这些船只,到处都题着我的诗。(这就不是作者自己题上去的,而是别人将白居易的诗写到墙上和柱子上了。)他还说:路上遇到的人,不论男女老少,有的是体力劳动者,有的是出家人,他们都能背诵我的诗。诗歌在社会上就是这样受欢迎,这样朝野传颂,无远弗届。 诗的太阳照彻,诗人之间容不下任何“相轻”的阴暗,他们是那样光明地互相欣赏和敬慕。李白是这样看孟浩然的:“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是这样看李白的:“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世人皆欲杀,我意独怜才。”而杜甫自己拥有众多铁杆“粉丝”,其中诗人张籍爱得别出心裁,唐《云仙杂记》中说他居然将杜诗当药喝。具体“制法”是:拿来一卷杜诗,烧成灰烬,然后调了蜜制成蜜膏,经常冲来喝,他说这是为了“令吾肝肠,从此改易。”真是痴得可爱 离风雅、教化最遥远的阶层呢?那就看看强盗吧。 诗人李赦有一首《井栏砂宿遇夜客》“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汉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这首诗是献给强盗的。

唐诗纪事》记载;李涉曾到九江,在一个渡口遇到强盗,问他是谁,随从报了他的名字,强盗首领说:“若是李涉博士,我们就不抢他的财物了,久闻他的诗名,给我写一首诗就可以了。”李涉就写了这首诙谐的诗,说“看来我也不必想隐姓埋名了,连你们都知道我的名字,何况如今世上一半是你们这样的人了”。当时那个强盗首领很高兴,反而送了许多东西给李涉。

无法无天、杀人越货的绿林好汉尚且如此尊重诗人,诗人在当时的影响力可想而知。




2

不要说朝野上下和“天下英雄”(所有读书人),就是出家人,也和诗割不断缘份。 因为不可能以之换取功名、博取前程,所以僧人做诗便多了“为艺术艺术的非功利色彩。

诗人骆宾王跟着徐敬业反武则天,还写了著名的《讨武曌檄》,武则天读了吃惊地问:“谁写的?”然后说:“宰相怎么会错过这样的人才?”后来敬业兵败,他不知所终。传说他隐于灵隐寺了。宋之问游灵隐寺,得诗两句:“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两句之后卡壳了,这时有位老僧续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气势磅礴,点石成金。宋之问大吃一惊,到第二天早上再去找他,已经不知去向。有知情的僧人说破:“那是骆宾王。”这位大诗人一时技痒,就暴露了行藏,只得又去别处藏身了。 比半路出家的骆宾王纯正的僧人,写诗的也大有人在。皎然、贯休、齐己是其中的代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五一这样评价唐代的诗僧群落:“其有集传于今者,惟皎然、贯休及齐己。皎然清而弱,贯休粗而豪,齐己……风格独遒。”清人则列出了这样的名单:“唐释子以诗传者数十家,然自皎然外,应推无可、清塞。齐己、贯休数人为最,以此数人诗无钵盂气也。(贺贻荪《诗筏》)这数十家中应该还包括寒山、景云。

皎然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在当时诗坛影响很大,韦应物、刘禹锡、陆羽等都和他结交。贯休因为“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之句,被人呼作“得得和尚”,他不畏权势,屡召怨恨。齐己的《早梅》是名作,不过这位诗僧更难得的是对诗的价值的自觉:“自知清兴来无尽,谁道淳风去不还?三百正声传世后,五千真理在人间。《咏诗寄知己》 不要说人,就是唐代的鬼都对诗念念不忘。

“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在省试(各州县贡士到京师由尚书省的礼部主持考试面对“湘灵鼓瑟”这个命题,写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深得试官嘉许,赞为“绝唱”,被擢为高第。但这两句的原创者不是他,而是鬼。这是钱起在一个月夜听见的“鬼谣”,在考试时看到诗题里有一个“青”字,想起了这两句,就把它写进诗中,果然不同“凡”响。这鬼,真正是才华过“人”啊。这在《旧唐书.钱徽传》有记载(钱徽是钱起之子,也是晚唐著名诗人)

说到鬼神不免凄清,那就说个热闹的吧。李白沉香亭奉旨作诗实在太烂熟了,我更爱这一则:旗亭唱诗画壁。

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来到旗亭(酒楼),一起小饮。后来来了一群梨园伶官在这里举行宴会,然后是几个正当妙龄、打扮奢华的歌女出场,她们唱起了当时流行的诗歌名作。王昌龄等人就偷偷约定:“我辈各擅诗名,一直难分胜负。今天可以暗中听她们唱什么,谁的诗被唱得多的,就算赢。第一个歌女唱了,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就在墙上画了一痕说:“一绝句。一会儿有人唱:“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就画一痕说:“一绝句。”接着又一个唱道:“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就又画一道说:“二绝句”王之涣并不着急,就说:“这几个都是没品位的,所以唱这种下里巴人的货色。”他指着其中最漂亮的,说:“等这个唱来,如果不是我的诗,我就终身不敢与你们争衡;若是我的诗,你们就该奉我为师。大家笑着等下去。那个最漂亮的歌女终于唱了,轻启朱唇,莺声呖呖,唱的不是别的,正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果然是王之涣的名作《凉州词》。王之涣松了口气,扬眉吐气地说:“看,你们两个乡巴佬,我难道是瞎说的吗?”三位诗人不禁一起大笑起来。 多么奇妙的聚会。多么辉煌的墙壁。多么幸福的诗人。

诗是哭,诗是笑,诗是空气,诗是呼吸。这一切确实发生过,那个朝代,叫唐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0904c4433687e21af45a9e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