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鉴赏

2023-01-05 20:33:3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武传》鉴赏》,欢迎阅读!
苏武,鉴赏
《苏武传》鉴赏

在史传文学里面,人们往往班、马并提,史汉合称。其实,只是《汉书》中的某些部分能够和《史记》相媲美而已,《苏武传》就是《汉书》中的出色之作。 汉武帝即位之后,对于在北部边陲一再骚扰、侵袭的匈奴族,修改了汉初的一味纳贡、和亲的忍让政策,多次进行武力征讨,给骄横的匈奴施以沉重的打击,迫使他们有所收敛,进而采取两国通好的和平政策。就这样,两国关系得到好转。天汉元年,且侯初立,释放了以前被拘执在匈奴的汉使。汉朝也将匈奴的使者送回匈奴,并且还“厚赂单于,答其善意”,以作为回报。苏武正是执行护送使者并答谢单于的使命到了匈奴。可是由于匈奴内部产生变故,缑王与虞常企图射杀叛将卫律再次归汉,苏武的副手张胜又暗中给虞常财物,使苏武和他的使团陷入极为困难的境地。匈奴单于则不惜毁弃刚刚得来的两国通好的局面,不分青红皂白,企图杀尽汉朝使者,过后又以各种方式逼降苏武,完全置两国友好于不顾。苏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维护了尊严,表现出高度的气节。

班固在描绘苏武这个忠君爱国的光辉形象时,调动了许多的艺术手段,使苏武的艺术形象跃然纸上。这篇传记,艺术方法有三:

首先,这篇传记的结构体现出作者精于剪裁、善于布局的特点。作者始终围绕着苏武的爱国精神和他的民族气节落笔。苏武的一生经历共有八十余年,但班固只截取他出使羁留匈奴的十九年生活。在这十九年中,又只选取了几个典型场面作浓墨重彩的描绘,如两次自戮、幽禁断食、北海牧羊、李陵劝降等等。这几个场景中,伴随着人物的一次次得到考验,使其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 文中第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就是苏武的两次自戮。苏武得知虞常事发,而张胜又卷入到事情之中,首先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国家的荣誉。所以想以自杀来维护国家的尊严。虽然被张胜、常惠劝止,但当卫律召武受辞时,再次引佩刀自刺,最终在卫律等人的抢救下才挽救了生命。这充分体现了苏武在民族尊严上的气节,也表现出了他以死殉国的决心。

苏李诀别也是作者用重笔描绘的一个场面。在这个场面上,虽然没有正面描绘苏武,但从李陵的言语中透露出苏武的高风亮节。从李陵的悲慨中,我们知道,背叛祖国的人,他们将永远失去了支撑自己的精神力量,一辈子只能生活在追悔之中,与苏武得到的精神上的充实和功名上的成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显示了苏武精神追求的高尚和不凡之处。

其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为衬托苏武这个具有坚定的民族气节的人物形象他的周围有着一批屈节的投降者如卫律张胜、李陵等等。他们出尔反尔、反复无常的态度更衬托出了苏武坚贞不移的高贵品质。卫律劝降张胜与苏武时,采用了同样的威胁手段: 举剑欲击。面对生死存亡的考验张胜请降而“武不动”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卫律自以为得计了,而“武不应”。同样是家庭惨遭不幸,皇上不明,臣下深受冤屈,李陵绝望了,而苏武却仍然一片赤诚。这层层的对比下,使苏武的形象更加高大。

其三,就是本文对人物语言的逼真叙写。随着环境、情势的不同,人物的语气也发生变化。当他面对自己所憎恨的卫律的劝降苏武的回答,语气激昂,骂得可以说是酣畅淋漓!“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悬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正是这段铿锵有力的警告,使匈奴不敢轻举妄动。而苏武面对老友李陵的劝降,回答却变得诚恳委婉,简短的言辞中体


现出其坚定地决心,李陵因自愧而泣下沾襟。这两段截然不同的回答,鲜明的体现出了苏武和卫、李二人的关系。而同是劝降,卫律的语言粗俗而直露,李陵的劝降却是推心置腹,设身处地。他层层进逼,从声名存没、家庭安危、人生苦乐到皇帝恩宠,一一给予否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恰好与卫律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苏武传》成功地塑造了苏武这位忠君爱国之士的高大形象,一千多年来,成为无数志士仁人的榜样。《苏武传》的苏李诀别、鸿雁传书等情节,早已成为典故,其影响的广大,在《汉书》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了。

作者:片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090037ef3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