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如何改变作文难的现状》,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如何改变作文难的现状
作者:孟玲
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40期
【摘要】写作是作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但在作文教学中存在无“米”下锅、指导乏力、批改无效的现象。面对这些现象,面对新课程标准,作为语文教师,我在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素质,改变作文难的现状。 【关键词】积累训练以读促写培养自改能力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里都被认为是一个“硬骨头”“老大难”的问题。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于是我就想作文难,究竟“难”在何处,如何解决呢?综合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作文难,可归结为三点:即无米下锅,指导乏力,批改无效。 一、“无米下锅”的问题
作文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作文一布置下来,学生是抓耳挠腮,没话可写,抱怨整天过的是三点一线的生活写什么?没什么可写?最后强拉硬凑,勉强成文,这样自然写不出好文章。 同学们的这种说法对不对?我认为不对,是糊涂的认识,在学生看来学校的生活好像不算生活似的,我认为生活无处不有,无处不在。正像于漪所说:“生活就在你脚下”。所以“三点一线”只是表面现象,在这层表面的下面应蕴含着充满童真童趣、鲜活生动、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可重复的充满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所以我个人不赞成“无米下锅说”,肯定有“米”,而且很多,但需学生主动自觉地去找“米”,怎样去找“米”呢?那就需要生活中的积累。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克勒斯涅古)即指明了积累的范围,概而言之,主要是两方面:(一)生活积累,(二)读书积累。 (一)生活积累
“世事洞明皆学问”《红楼梦》,于写作而言首先就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充实头脑,美化心灵。其次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所以我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如:上学路上的见闻,看电视时的收获,教室里的小插曲等,并以日记或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有了丰富的材料库,而且养成了勤于练笔的习惯。 (二)读书积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的作文创作奠定基础。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应用,没有丰富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文章,所以我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志,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从古今中外的名著和大量的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华,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也不会为“无米下锅”而苦恼。 二、“指导乏力”的问题
作文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语文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应该是没有疑义的,可时下语文课中的作文教学却不容乐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升学方面:特别是中、高考,每年的中高考分数一公布,教师和学生都会发现作文分数相差不大,拉不开档次。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语文教师都认为把主要的精力投放在作文教学上得不偿失。所以上作文课:或敷衍了事,或临阵磨枪,匆匆而过。这样就出现指导乏力的问题。对此我认为应从两方面来扭转。 (一)作文训练当作“课”来上,且要上得灵活多样。
把作文训练当“课”上,审题立意,谋篇布局,思路条理,开头结尾,文采语言,字迹文面,根据学生的实际,化虚为实,步步为营,切切实实教方法,突出针对性和序列性。上课的形式应灵活多样。作文课可以是朗读课,提前安排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具有不同特点、不同文体的文章,在班级朗读,读清字音,读准句子,读出感情,读后评价,在听读中会有很大的受益,作文课可以是辩论课,针对某些问题确定选材范围,提出要求,让学生自由辩论,大家个个摩拳擦掌,双方唇枪舌战,在激烈的争论中会有机智的提问,巧妙的回答,严密的推理,精彩的总结,升华了思想。增强了表达能力,作文课也可以是文学欣赏课、巧读画面课等。 (二)要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条重要的原则,中学作文一般都是以课文为范例,学生以此为样,联系自己的种种实际做出文章来,如此反复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课文教学中,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写作,结合具体的篇章,在遣词、造句、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相关的语文知识,进行作文能力训练,为学生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汲取有关的课文知识和艺术营养,学会借鉴和模仿,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 三、“批改无效”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批改文章的实践中学习作文之法,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传统的作文教学,老师疲于批改,学生无所事事,学生把写出文章作为每一次作文练习的终点,恰恰忽略了“修改”这一重要训练环节,久之成习,学生对自己的文章得失漠不关心,根本不去修改,以致不看老师的批改,使老师的批改毫无实效,可谓是徒劳无功。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作文能力的提高,对此现象叶圣陶先生说:“改与写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真是一语道破了作文评改的真谛,切中了传统方法的积弊。为此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必须打破“老师命题学生做,老师批改学生看,老师评讲学生听”的教学框框,逐步放手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改变“批改无效”的现状。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法》(袁立痒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给语文教学加点钙》(作者于漪,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论求知》(作者弗兰西斯 培根,选自中学语文第四册教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056e95aa1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