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谐音》,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谐音
作者:刘莉
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15期
摘要:谐音作为中国文化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文化的各个方面,为古代文人提供了创作意境。本文对諧音的定义、形式以及产生基础进行概述,同时对谐音在民俗文化、人名文化中的体现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谐音;文化;社会;汉民族 一、谐音的概述 (一)谐音的定义
“和谐”是汉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思想,这种思想使人们在语言运用上讲求音韵和谐,委婉含蓄。想要表达的话不直接说出来而是运用其他语言手段来做到“言在此而意在彼”。语言中的谐音正是反映这种文化现象。谐音即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来代替本字,使语句表达出双层含义,也叫做双关。 (二)谐音产生的基础 1.同音字是谐音产生的语音基础
我们都知道汉字的数量很庞大,统计起来要有八万多个,汉语中音节与读音的比例大概为一比十,这就说明汉字中同音字大量存在。例如,文学语言大师赵元任创作的那首《施氏石狮史》,全文87个字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却只有一个读音“shi”,这就可以说明汉字同音字的大量存在,足以用一个读音来表达出一个故事。由于汉字的同音字多这种特点就给文人写作提供了一个表达情感的技巧,通过谐音的来抒发“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思想情感。因此,同音字是谐音产生的语音基础。
2.联想是谐音产生的心理活动基础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一种比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是以联想为基础的,因此联想成为人们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看到哪个字哪些话,我们总会联想到生活中的阅历以及经验,这就是谐音产生的心理基础。比如在中国传统中,一对新人结婚的时候,窗前的窗花图案上通常有喜鹊站在梅花枝头,这就让人们联想到“喜上眉梢”。寓意着新人今后的生活是欢欢喜喜的。 二、民俗文化中的谐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民俗
民俗是人们生活的风俗和习惯。不同地方的人民由于生活的环境和思想的不同,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和信仰崇拜,在这些民俗文化中,随处可以看见谐音的存在。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新年,人们要吃饺子,这是因为饺子外形像金元宝,是宋代钱币“交子”的形状,为了取吉祥之意,人们便将“交子”的谐音“饺子”这种食物作为新年里必须要吃的食物,也寓意着吉祥多福。同样作为中国人民在节日饭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鱼”,人们都喜爱吃鱼或者在有喜日子的时候一定要摆上一道鱼,或在庭院里养几条金鱼,来自谐音“金玉满堂”,象征家庭美满,后代兴旺。
(二)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是民间所流传的文学形式。在人民中间所流传的经典诗词和故事,经过人们的反复传颂形成的文学形式。由于民间文学产生于基层中,谐音主要产生在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中。一方面体现出谐音在民间文学中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智慧。
有这样一个例子,古代有一官宦人家,仗着有权优势,欺辱百姓乡里,人民对这家是怨声载道,却又不敢当面冲突。一日官宦的儿子中了状元,更长了官宦的威风,写到: 诗第一,书第一,诗书第一 父状元,子状元,父子状元
邻里有个才子,才智过人,见到这一情形,压制不住内心的怒火,想要对付傲慢的这一家人。这巧官宦家的对对面新开了一家药房,他就和药房的老板商量,在药房的门口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生地一,熟地一,生熟地一 附当归,子当归,附子当归
这副对联中的“生地”、“熟地”、“附子”、“当归”都是药名,贴在药店门口正合适。这其中的微妙之处就在于对谐音的运用,将“附子当归”谐音成“父子当龟”,幽默的讽刺了这家人的言行,为人民解除了心中的怨恨。 三、人名文化中的谐音 (一)古人的名与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说到名字,名字就是名和字的统一。姓是祖辈传下来的,名是出生以后再起的。我们现在说的名字和古代的名字不太一样,古代是有名字以外还要起一个字,平时朋友叫的时候也都叫的是字。古代在孩子出生的时候都会先给婴儿起一个小名,如“犬子”,或以小猫小狗等动物给孩子命名,这种小名一般都是听起来比较卑贱的。这就是名,那么古人的字一般是取名和字同义并举。例如儒家思想的代表人孔子的学生颜回,他的字就是“渊”,因为“回”与“渊”是相同的意思。孔子的学生,“耕”与“牛”为相互呼应之说。再如,还要宋代的韩愈,因为“愈”与“退”互为反义词。
(二)姓与名用字的文化中所体现的谐音
名字对中国人很重要,中国的姓氏自古以来就很多,有的姓与名搭配起来就不是人们所要表达的美好愿望。如“子腾”、“有才”这些名字单独听起来很有富贵之相,但如果和“杜”姓和“吴”姓搭配起来“杜子腾”和“吴有才”的谐音为“肚子疼”“无有才”就会事与愿违了。因而在选名字的时候应注意姓与名的搭配,避免谐音带来的不好效果。 四、结论
谐音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存在于各种传统文化之中。本文对谐音在文化中的具体体现做了比较简单的梳理,首先是对谐音的简单概述;其次,对谐音在民俗文化、人名文化中的体现做了比较详尽的叙述。 参考文献:
[1]王宝珍.汉字与中国文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053afa6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