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文新读

2022-08-01 06:08: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陶渊明诗文新读》,欢迎阅读!
文新,陶渊明
陶渊明诗文新读

作者:张衍标

来源:《名作欣赏·中旬刊》2015年第03

摘要:陶渊明的诗文是其生存境况的真实写照,是其生命本真的真切体现。对陶渊明诗文的解读,要对其生存境遇进行全面的把握,也要感受陶渊明特定时空情境下的生活态度,更要去体认陶渊明的存在范式。

关键词:陶渊明诗文 生存境遇 生活态度 桃花源 存在范式

纵观陶渊明诗文的解读现状,关注点多是其诗文成就、思想内涵、艺术特色、人格境界等方面,而诗文中所体现的诗人的生存境遇、生存态度和存在范式往往被忽略。实则,陶渊明诗文的价值不仅在不同的视角和层面丰富着对桃花源这一理想国的探索和追求,更是冲破了孔子谋道不谋食的局限,转欲志长勤,从而开辟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外的第三条路径——在劳动中实现个体生命价值、探寻人格独立、寻求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的存在范式。

一、人生若寄的生存境遇

陶渊明生于官宦世家,在伊勋伊德的操持和游好在《六经》的熏陶下,有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翩思远渚(《杂诗》)及少壮时且厉,抚剑独游行。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的豪情壮志(《止酒》)。《感士不遇赋》中原百行之彼贵,莫为善之可娱。奉上天之成命,师圣人之遗书。发忠孝于君亲,生信义于乡里,抒发的人生理想同样是基于儒家追求的积极人世。陶渊明几次出仕,其间虽有生计所迫,但大济苍生的追求、立志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是其根本。陶渊明以大济天下之志出仕,因口腹自役”“危机交困在仕隐之间徘徊。虽有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的豁达,其间抉择亦满是人生若寄,憔悴有时,静言孔念,中心怅而(《荣木》)的艰难,但他最终仍选择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感士不遇赋》)。陶渊明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并非悠然自得,常呈现出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的精神姿态。 陶渊明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也是逼真和现实的,他始终以爱人之心融化世间不和谐的因子,并且凝结成诗,化成对真情的追求: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是漂泊游子时时翘首回家路,日日计算归家时的渴盼和欣喜;爱从靡识,抚髻相成死如有知,相见篙里(《祭程氏妹文》)是天人永隔、此生难再的哀痛和伤怀;情恻恻以摧心,泪愍愍而盈眼(《祭从弟敬远文》)是发自肺腑、热泪盈眶的伤痛和苦楚。此三处皆从细处着笔,句句肺腑,字字真情,感情至真至切。《命子》《与子俨等疏》更表达了一个父亲对子女的留恋之情。《停云》诗反复吟唱思亲念友之情,也足见他对朋友思念之真切。在《读史述九章》《管鲍》篇中以奇情双亮,令名俱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0201dce50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