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的教训

2024-03-21 01:36: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血的教训》,欢迎阅读!
教训
教学案例1:血的教训 【案例呈现】 自古以来,人类都懂得血是神圣的东西,它与人的生命和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密切关系。但是几千年来,人们对它都怀有神秘和恐怖的感觉,尤其是对人输血,经历了漫长的探索,真可谓血的教训。

15世纪初,罗马教皇英诺圣特病危,群医束手无策。当时,意大利米兰有个叫卡鲁达斯的医生说,直接向教皇输入人血,可以救治。但必须是童男的热血,才是最神圣洁净的。他残忍地割开3个十二三岁男孩的动脉血管,让鲜红的血液流入铜质的器皿。3个孩子抽搐着一一死去,惨不忍睹。然而,卡鲁达斯在血液中加入名贵的药草,用手工制造的粗大注射针头,将血液输入教皇的血管中。教皇立即感到胸闷窒息,慢慢死去。4条人命,就此断送在庸医的手中,从现代的观点来看,这样的输血无异于谋杀。

不过,这毕竟是人对人输血的开端。从历史上看,仍有重要意义。17世纪,医生们真正开始对人输血。当时人们对羊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认为羊血最为圣洁干净。于是,外科医生用羊血输入人的血管来治病,居然有人活下来了,它治愈了一些严重贫血患者,但不少病人却死去了,成功率不到10%。

从一些17世纪保存下来的油画上,可以看到用羊血对人输血的情景:一头健壮的公羊被缚在凳子上,颈部的毛被剃光,割破的颈动脉内插有一根管子,羊血不断流出来。管子的另一头是较细的针孔,刺在病人腕部的血管中,羊放在高处,病人躺在低处,羊血就向病人的血管流去。但是,许多病人往往猛烈窒息,血液也往往凝集,不得流通。羊和人一起死去。这种可怕的情景,可以从古画中看得出来。由于输血如此危险,故当时病人都要立下自愿书,一旦死去,和医生无关。

病人死得越来越多了,虽然都是些绝症患者,但也引起社会的震惊,以至巴黎的宗教庭不得不出来干预,发布命令,禁止输血。于是,仍旧回到喝血的老路上去,喝的大都是羊血,均无显著疗效。

直到100年后,人们才初步弄清楚羊血杀人的秘密。1875年,朗特亚医生终于在显微镜下弄明白,以往人们忽略了血液的其他特性。朗特亚写了一本书《血液移输》,书中一针见血地说:“羊的血清,具有破坏并使异体动物红血球凝结的性质。书中进一步说明了血液的主要成分是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而血细胞又有红细胞和白细胞之分,因此,不同动物的血液混在一起,可促使红细胞的凝结。羊血杀人,就是这个道理。

直到1900年,生理学家肖特克和朗特斯脱才发现人的血型,由于红细胞所含“抗原”(又称“凝集原”)的不同,可以分成三类,即A型、B型和O型。红细胞只有A抗原的,就是A型血;只有B抗原的叫B型血;AB抗原都没有的即O型血。人对人输血,血型一定要相应,否则,红细胞就会凝集,严重时致人死命。这一发现恢复了人对人的输血,挽救了不知多少人的生命。

1910年,科学家强斯基和莫斯又发现了AB型血型。凡是AB型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输血。后来,陆续又发现MNPRH等血型,总共已有10多种血型。从此,输血就更安全可靠了。经过2000多年的探索,牺牲了无数人的生命,人类终于弄清了血液这种神秘的东西,进入了输血的自由王国。

【案例点评】

人类惊心动魄的输血史说明,人们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因为人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总要经过从无知到有知、从错误到正确、从相对错误到相对正确的过程。所以,必须要探讨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教学建议】


1.本案例适合第一节中“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部分内容的课堂教学 2.通过具体的医学案例,说明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要想获得正确的认识成果,必须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实践探索活动。由点到面,我们对世界各个领域的认识都必须遵循此规律。大学生要把自己年轻的生命积极投入社会实践的洪流中去,在不断获得新的认识成果的同时,使我们的行为不断摆脱必然性的奴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fe1e279f4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