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遇上西雅图》导演阐述

2022-06-26 23:01:3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北京遇上西雅图》导演阐述 》,欢迎阅读!
西雅图,北京,阐述,遇上,导演
《北京遇上西雅图》导演阐述

作者: 薛晓路

来源:《艺术评论》 2013年第6



当下· 异域· 选择

这三个词或许可以概括创作《北京遇上西雅图》的思考过程。

尽管影片是个格局并不太大的“爱情故事”,但是仅只停留在爱情本身,确实不能让我自己感到满意和满足,或许是教化于70年代的“通病”,总觉得只娱乐无表达的故事不写也罢。

中国当下生活的戏剧性远远大于影视作品,2011年,突如其来的郭美美、马诺,以及一票炫富女让我“三观”震颤,网络照片上一柜子“hermes”包包和她们年轻貌美却大言不惭认“干爹”的行为让我目瞪口呆。现实中的直白和作品中的遮遮掩掩甚至空白,突然让我找到了文佳佳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她们是清醒的,知道在用身体换明天;她们是磊落的,毫不遮掩自己的“小三儿”身份;她们是现实的,能屈能伸因为不是哪个女人都接受和别人共享爱人。然而,当夜深人静,当对镜自怜,当独守空房,她们手摸着胸口,会不会自问“我幸福吗”,而答案又真能令她们自己信服满意吗?

这就是影片中女主人公文佳佳的生活。

我必须承认是我骨子里的理想主义在作怪,我塑造了这样的文佳佳,但我不能接受她会这样一直心安理得地过下去。除了什么大而化之的价值观,还有很多不舍得,不舍得这花样年纪的女孩子们就被现实的残酷折弯了腰,不舍得本该还是充满幻想的年纪却已精心算计了未来一生,不舍得她们青春的身体却一直要流连在脑满肠肥的所谓“12秒”身上。还是让她们有幻想吧,她们有幻想才能让未来中国有幻想,因为她们终将成为母亲,负有教化一代人的责任。

于是影片中文佳佳有了变化,她体悟了独立,体悟了爱情,体悟了选择的快乐和自由,哪怕这体悟只在电影中存在。

当下社会对女孩子是战场,对男人同样。

曾听一句话,说如今做个优秀女人要十八般武艺,什么“卖得了萌,耍得了二,扮得了萝莉,演得了女王,至于“出得厅堂入得厨房”那已经是必修课了。而对优秀男人的评价则变得越来越简单,基本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有钱有势”,而且这四个字还不必俱足,任意满足其中之一即可。于是男人们奋力拼搏在名利场上,成了娇妻美妾无数,败了扫地出门颜面无存,之残酷之血腥实是杀人不眨眼却瞬间尸横遍地。战场上什么“包容,体谅,诚恳,给予,沉稳,内敛,本分,学识,忠贞……等等这所有的一切,如果不能化为“杀敌利器”那就毫无意义,毫无价值!

于是就有了男主人公Frank

他具备一切好人、好男人的优点,却唯独不是这战场上的胜利者。于是他落魄,他的落魄不是自卑,而是对这战场的冷眼旁观和无奈绝望。他过往的奋斗给了他体面的生活,但是这奋斗不能有丝毫的停顿,哪怕在家庭、爱人、子女上稍一分神,稍一让心中的柔软生长须臾,他就败了,败在他还想保有人的快乐,保有人正常闲适的生活,保有亲情存在的空间。要怎样的钢筋铁骨、冷酷决绝才能让这些男人永远立于不败啊,修炼的过程大概也如练习“葵花宝典”,断了善根才好精进。而真成了,女人们,同样扪心自问,这样的男人你们还敢要吗!


这就是Frank的好,他没“成”。因此他还是正常的男人,他没钱没势,却俱足着人的体温和情感,俱足着过日子的本分和勤勉。

故事选择了海外,为了观众看着新鲜点,也为了“小三儿,败男”这等等的话题因为远离本土而被忽视所谓的“敏感”。

离《北京人在纽约》过去近20年了,当年中国人去海外讨生活,现在是去讨幸福,这幸福是否存在,当然见仁见智,但是这其中变化,却着实是有趣的。因此故事选择了西雅图,看上去,新移民或是过去生活的人们不存在经济上巨大的压力,没有《北京人在纽约》时候为五斗米折腰的纠结,但是生活依然不易,这不易是内心的,是重寻人生方向的迷茫。

虽然有着诸多想法,落实到故事还是要循着某种规律,这规律是和观众的共谋,是你情我愿的平衡。《天使爱美丽》《真爱无敌》《漂亮女人》《当哈利遇到萨利》《西雅图夜未眠》《诺丁山》……一票规律鲜明的爱情浪漫轻喜剧是我的标本。情节流畅,情愫微妙,台词俏皮,人物鲜明,影画漂亮,清晰的主题暗藏于叙事。这些是《北京遇上西雅图》的自觉选择,希望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当然最后还有个偶然,1993年《西雅图夜未眠》上映,20年后,2013年《北京遇上西雅图》,或许是个冥冥中的偶然。

薛晓路: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编剧、导演

责任编辑:霍明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fb6053ed7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3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