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诗歌中的意象

2022-11-16 20:15: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把握诗歌中的意象 》,欢迎阅读!
如何把握,意象,诗歌
如何把握诗歌中的意象

如何把握诗歌中的意象

【摘要】意象是中国诗学中的一个具有核心意义的诗学范畴,诗人的创作灵感与对生命的体验、人生的经验都凝聚于自己所写诗作意象之中。对意象的解读是诗歌欣赏的根本方法,也是把握诗歌审美的关键。 【关键词】诗歌欣赏物象意象诗人情感 前言

意象是诗歌作品的焦点,意象是诗歌作品的精灵,唐代诗评家司空图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 意象就是蕴涵着一定意味的物象。〞在诗歌中,意象既是最小的单位〞,同时是一团,或一堆相交融的思想,具有活力。〞这句话颇为形象的说明意象有极大的自由度、灵活性以及对整体意义生成能力的特点。

诗歌思维最大的特点是跳跃式的,是一个个点,即意象。与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的思维不同,小说等是形象的,是一个连续运动的过程。诗歌写作通常要做到言简意赅,讲究简约之美。诗歌中因而常常充满了意义省略和情绪跳跃,这些意义省略和情感跳跃为读者预留了发挥想象的巨大空间,也使诗歌的意蕴无限,经得起屡次阅读与阐释。如曾卓?我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在生活的海洋里,偶而抬头/遥望六十岁,象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象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土〞 从短短的八行诗将年轻到年老的几十年岁月组接在一起,中间用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来上下贯穿,那么这几十年如何过来的?经历了怎样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诗人又如何来抗御这些狂风暴雨、惊涛骇浪的呢?诗中没有交代,一笔带过,省略后所造成的意义空白,由读者自己去借助其中的意象填充、升华诗人的情感。

诗歌的创作是一种以意象来传达理念和情感的心理过程,它是通过具体直观的事物来传情达意,在语言上通过借代、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诗人以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等具体的可感意象,比喻祖国的贫困落后,以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窝〞,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来比喻祖国的新生,这种以个别具体的形式来揭示事物的本质,用意象来传达主题思想。从篇幅上来说,与其他文体相比诗歌可以说是最短小的。诗歌要在较短的篇幅内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诗情和诗美,这就决定了它反映的社会生活必须凝练、集中与概括。如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短短两句就把被十年浩劫耽误了美好时光的青年一代决心战胜蒙昧、追求真理的坚决信念鲜明地表露出来。诗歌虽然不具有小说表现生活的直接性与逼真性特征,也不具有散文反映现实的写实性和现场感,但它通过具有概括性和典型性的意象来呈现一个审美化的世界,常常使读者在寥寥数语中睹见宇宙的微妙,领悟人类生存的深刻内涵。 诗歌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它的抒情性。晋代文论家陆机曾指出:诗缘情而绮靡。〞 就是强调诗歌是因情而生,缘情指意。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认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也是把情感放在诗歌表达的第一位。 一个个意象既表现为思维主体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认识物象内在属


性,获得对物象合规律性的认识活动,又表现为主体主动移情于物,对物进行人化创造的过程。诗歌欣赏过程中就是借意象的内涵随着创作主体的情感起伏而起伏,随着创作主体思想的开展而开展。

现代作家叶圣陶提出: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二构成的画面。〞叶老的一语便道出了诗歌的灵魂――意象。

比方自然意象在诗歌意象中占很大比例。诗人最爱借月、水、杜鹃、柳枝等来传达主观情感,或喜或悲,都用这神奇的自然物象来表现,下面就诗歌当中最常见的自然意象略举几例。 团圆与思念。古典诗中的月意象,常常是团圆的象征,寄寓着亲人团聚的心愿和期待: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一象征意义的生成,显然与历史悠久传统节日中秋有关。?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写道: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转。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首诗的内容都是游子见月思乡;月,是亲人团聚的象征。所以,飘零的游子,在月光下无法成眠,忧愁倍增。以月为团圆的象征体,已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民族集体无意识。 月下怀人念远,月虽寄寓着人们对团圆的期待,但在审美天地里,诗人们却很少描写月下团聚的快乐,却屡屡倾诉月下离散的痛苦。作为团圆的象征月,在漂泊迁徙的游子,独守空闺的思妇心中,不仅寄托着团圆的盼望,更是引发愁思、怅恨的讯息。李白的?长相思?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郎士元?塞下曲?萧条夜静边风吹,独倚营门望秋月。这类作品都是有一个共同的艺术构造特征:孤独的想念者与象征团圆的月亮,构成强烈的比照,从而大大加强了感染力。

水意象在不同的题材、不同的意象组合中,呈现出其多样的形态;多具异彩,各有韵致。水〞是一个时间意象。屈原在?离骚?中就已把流水与不停流逝的时间联结在一起:汩余假设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屈原感到,时间就像流水一样过去,而自己的美政理想却迟迟不能实现。汩〞这个水意象,透露出诗人心中时不我待的深重焦虑感。?论语?子罕?第十七节有这样的记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并不是诗,但这句话却既深含哲理,又有诗意。伟大的先哲把人们对无形的时间的感受,借助有形的水,生动而又深刻的表达出来。

山水诗之祖谢灵运,以精工的笔触,刻画了永嘉地区的山色水光。在他的笔下,水,作为自然美的一个构成因素,显得多彩多姿。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孤客伤逝湍,徙旅苦奔峭。〞孤客〞为了消散羁心,来到山间〞游眺〞。可是湍激的逝水,反倒使孤客〞心生伤悲。逝湍〞并非不给人以美感;它之所以引发悲伤之情,只是因为游眺〞人由它想到急速流逝的时间,诗中的逝湍〞意象,既是自然山水的写照,又是有文化气息。 逝水,既然是时间意象,自然也就与无限、永恒联系起来。因此,当诗人对人生的沉思深入到哲理层次时,它也就成为富于表现力的传达符号。如张九龄的?登荆州城望江?滔滔大江水,天地相终始。经阅几世人,复叹谁家子〞,江水与天地能相始终。而天地之间所有人的人生那么渺小、短暂,无法抗拒岁月的流失。敏感而多思的张九龄在凝望长江时,自然要为世世代代的生命叹息。

水的意象还往往作为悠闲、淡泊、自由,与大自然亲和的心境的对应体,出现在吟咏林泉隐逸之乐的篇章中。如?左思?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王维?山居秋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归嵩山作?流水如有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f6c689803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1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