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说送张琥》阅读答案及详细分析

2024-01-27 15:34:0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稼说送张琥》阅读答案及详细分析》,欢迎阅读!
答案,分析,详细,阅读,张琥》


稼说送张琥 苏轼

①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方得完。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耰铚艾①,相继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②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其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③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②,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且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④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注】①锄耰铚艾:四种农具。②得:此指中进士。

22.第①段中与寸寸而取之相反的农作方法是□□。(2)

答案:(2)更休

细解:考点: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从思路上来看,本文是类比开头,而类比之中又有对比。从农作方法上来看,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比较,一是是否轮休,一是耕种时间。与寸寸而取之相对的是更休,即轮休,这是保持地力的一种很好的办法。

23.第②段作者写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这一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2)

答案:(2)写出古人专注于培养自己学识才能时的状态

细解:考点: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从思路上来看,本段的中心句是其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核心是自养而不敢轻用。句号后,即从弱者开始,就是介绍具体如何自养,并如何不敢轻用以待其成的。中间这句(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即是用一句比喻形容一下自养而不敢轻用的状态。闵闵焉,勉力的样子;这个句子可以译为那种勉力的样子,就好像盼望婴儿快快长大。这个比喻揭示了自养状态的什么特征呢?谨慎,倾尽心力,答案用了专注一词,也可以。作者写这一句的目的就是通过比喻突出自养(培养自己学识才能)状态时专注、倾尽心力的态度。

24.对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A.您离开这里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




B.您离开这里后想必会致力于学习!

C.您要摆脱这种状况而致力于学习!

D.您想必会摆脱这种状况好好学习!

答案:(2)C

细解:理解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作用。作者在这里是把自己与对方对照着写的: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且妄推之矣,希望对方接受教训,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然后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从上下文的语气上来看,其是副词用法,表示祈使语气。《伶官传序》里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的其就是这个用法。答案即是:C。去,意译为摆脱;务,致力于的意思。务作致力、从事用,很常见,今人还有务工、务农等说法。

25.本文与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在写作手法上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对此加以分析。(3)

答案:(3)两文都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种树郭橐驼传》以种树的道理来类比治理百姓的道理,本文用耕种的道理来类比治学、培养才能的道理。(写作手法还有对比等。写作手法、对《种树郭橐驼传》的分析、对本文的分析各1分。)

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等。通过与课文做比较的形式来分析写作手法,是一种很好的考查方式,体现了对教材的重视。从鉴赏的角度来说,属于比较鉴赏,这也是一种传统的鉴赏方法。

从答题的要求来看,要求写出两者的明显的相似之处,然后是各自对此手法的运用。《种树郭橐驼传》的课后练习里明确其写作手法是类比和对比,本文正好也有这两种(前文已述)《种树郭橐驼传》结尾:传其事以为官戒。所以,类比的是官理,即治理百姓的道理。本文从第二段开始讲的都是如何自养,所以,类比的道理是治学、培养才能的道理。

需要辨别的是,不要混淆类比与比喻:比喻是不同类事物之间求相似点,类比是同类事物之间求共同点。两者有根本的不同。

26.古人一般认为早中功名是一件幸运的事,作者却认为是不幸的,为什么?(3)

答案:(3)作者认为人才须经长期修养,成熟之后,才可以到社会上施展才能;修养不足,却早得功名,不利于自己进一步的发展,难成大材,难为大用,所以作者认为是不幸的。(1要点1分,第2要点2分。)

细解:考点:归纳作品要点,概括段落大意和全文主旨,揭示写作意图。按理说,本道题目会要求学生评价苏轼这一观点的思想意义(观点的新颖、深刻之处),但是,命题者显然放低了身段,只要求理解作者观点即可(问了为什么,而不是怎么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f4bc4dfbb68a98270fefa8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