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周易概述第一讲(权威经典解读)

2022-12-25 21:32: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周易》周易概述第一讲(权威经典解读)》,欢迎阅读!
周易,概述,解读,权威,经典
《周易》启蒙 第一讲《周易》概述

我本人自研读国学以来,深感古人著作,用字之考究,思维之缜密,智慧之精深,我后辈当继承前人之优秀成果,不负先人所留宝贵之文化遗产。现将自己的一点学习心得,并我本人的一点微薄之见,与志同道合者共勉交流,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仁人志士批评指正。我本人定将吸纳各方意见及见解,以达弘扬我中华文化之宏伟梦想。

今天,要和各位同仁交流的是《周易》《周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易经》

《易经》在众多人的眼中一直是很神秘的,为什么呢?因为《易经》具有卜筮占卦的功能,学《易经》的人都能够算卦,甚至可以预测未来。所以《易经》自古至今一直都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实际上,《易经》绝不仅仅具有卜筮占卦这项功能,那么,《易经》究竟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神秘的古书。 提起《易经》,可能有的人阅读并深入研究过,称得上是精通《易经》;可能有的人听说并接触过一些,算得上是了解《易经》;有的人可能对《易经》比较模糊,甚至是没听说过。不管您属于哪一类人群,今天我们都抱着同一个目标,那就是我们通过学习《易经》,能够真正的在《易经》中得到一些智慧,并用《易经》中的智慧去指导我们的人生,这也是我们研读《易经》的最初始目标。

那么,有人问了,我们研究《易经》,除了可以获得一些智慧之外,《易经》还有多大的价值呢?

我们看看历史上的《周易》名家便可知晓,比如诸葛亮,刘伯温,张良等等军事家精通《易》学。还有像周敦颐,邵庸,苏轼等大文理学家也都对《易经》有很深的造诣。当代《易》学大师有南怀瑾,曾仕强,傅佩荣等等。

至圣先师孔子更为我们留下了韦编三绝的美谈。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孔子晚年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一日内折断了好几次。

韦编三绝语出《史记·孔子世家》这个成语说明孔子读《易经》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后来用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孔子将读《易经》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创作了《易传》也就是十翼,使得《易经》得以展翅腾飞。

实际上,历史上通过研读《易经》而成就一番事业的名家不胜枚举。那么,《易经》究竟是一部什么书呢?

说《易经》是一部普通的书,其实是把《易经》说小了,应该说《易经》是一部惊世巨著。

我们的先人授予《易经》的美誉太多了,《易经》一度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还被学术界称之为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一部宝典。《易经》被称为是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

刘向、刘歆是汉代著名学者,对《周易》颇有研究。刘氏父子特别推崇《易经》。他们不仅将《易经》列为群经之首,而且在《六艺略》中明确提出了《易》为五经之原的观点。 《六艺略》收录在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六艺之文如下:《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著见,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故曰《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言与天地为终始也。 六艺之文的意思是:《乐》用来调节精神,是仁的表现;《诗》用来端正语言,是义的运用。《礼》用来明确规矩,明确了就容易见得着,所以没有注释。《书》用来推广道德,是求知的方法。《春秋》用来判断处理问题,是信用的标志。这五部书,体现仁,义,礼,智,信,相互补充,不可或缺,而《易》又为其本源。所以说《易》的意义不知道,那么乾坤差不多就要停息了。,这是说《易》是同天地共始终的。


这里,以仁、义、礼、智、信五常与五经相配,认为五经象五常一样,相须而备,更迭用事,皆以《易经》为其本原,因为《周易》能够与天地共长久。 那么,我们能否用几句精炼的语言去概括这部巨著呢?

概括的讲:《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总和,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是中国文化之根。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均来自《易经》《易经》派生出了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中国文化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易类》说:《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左传》所记诸占,盖犹太卜之遗法。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焦,入于祥。再变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胡瑗、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论端。此两派六宗已互相攻驳。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类》这段话意思是说:《周易》的内容是推演天地自然之道来说明人的活动规律,也就是说以自然规律来说明社会规律,从而指导人们的行动。《左传》里面记载的占筮筮例,大概还是古代太史占筮的传统方法。到了汉朝,经学大师都用象数来说明,与古代的传统还比较接近。象数派传到京房、焦赣,一变变成说明占验征兆的书;传到宋朝的陈抟、邵雍,再一次变成以河图、洛书探究天地奥秘的书,于是《周易》就不再适合民用了。三国魏的王弼把象数全部扫荡无余,用老子、庄子的思想来解释《周易》,于是出现了义理一派。义理派传到宋朝的胡瑗、程颐,才开始用儒家的思想来阐明《易》理。再传到李光、杨万里,又用历史事实去考证它的卦爻辞,于是就出现了争论。以上象数、义理两大派,分出象数、祥、图书、义理、儒理、考史六个宗系,互相攻击驳斥。另外,《周易》的大道广大无边,无所不包,可以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音韵学、算术,以至于道家用炉火炼丹,都可引《周易》作为根据建立自己的学说。爱好标新立异的人就把这些学说拉进《周易》里来,所以《周易》的说法就更加繁杂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说法比较客观。《周易》是中华民族的古典哲学带有母科学性质,揭示自然与社会最基本的规律,任何科学都不会与它毫不相关。所以它揭示的普遍性认识可以反映在各种学科里,但又不能把《周易》与某种学科混为一谈。

比如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用《周易》讲炼丹,这不能说明《周易》是炼丹的书。魏伯阳也不是在讲《周易》,他是用《易》道来建立自己的学说,另有其价值。从开派的角度说,这类著作都是大手笔,但对《周易》来讲只能作为其支流。

任何一门学科,只要按天地自然之道,正确揭示了本学科的规律,都可能与《周易》的正确原理保持一致性。

不仅是上面提到的算术、音韵学等等,其他如中医、气功、美学、国画、书法都可援《易》以为说,这丝毫没有什么奇怪。

不仅是这些间接的学科即使是直接受《周易》影响的谶纬、太乙、六壬、遁甲、星命、相术、堪舆选择等等,也都以《周易》做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中,研究《易经》而卓有成就的人都是经邦济世的大人物。他们或为圣贤、帝王,或为名相、名将,或为名医、高僧,或为诗人、思想家……他们推动着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

那么,《易经》思想是如何一步步建立发展起来的呢? 简单来说,《易经》思想起源于伏羲,成熟于周文王、周公、孔子,发扬于董仲舒、京房、陈抟、邵雍等人。从这一时间线索来看,《易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实际上,我们日常无时无刻不在运用《周易》中的哲理与启示,言论与说辞。用至圣先师孔子他老人家的一句话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是说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周易》的言辞与道理,只不过不知道而已。可以说,单《周易》中出现的名词术语就数不胜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f4b7fe671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1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