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教学反思

2023-04-04 10:01: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曹刿论战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论战,反思,教学,曹刿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

在文言文教学中,字词句的落实往往是教学的重点。但过于强调字词句落实,容易导致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厌烦情绪。学生只看见一堆熟悉的字,却并不能体会其中的人物故事、语言魅力、人文怀等。这,其实是于一种悲哀。

我希望通过《曹刿论战》公开课的机会,作这样一次尝试:让学生在快乐的品读、想象中,不知不觉地落实字词,又深入地体会到文言文本身的美丽。我思考了多种教学方法,结果都不尽人意。最后,还是选择了“问题推动法”。当然,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问题教学法”。

我知道,问题设置得好,它常常会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挑逗着学生浓烈的学习欲望,激发着他们的思维,能够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所以,我能够说是“绞尽脑汁”

在指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我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①本次齐鲁之战中谁是侵犯者?理由是什么?当然,学生能较快找到“齐师伐我”这句话,因为“伐”已分析过可解释为“侵犯”,而“我”是指鲁国,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左丘明,即可看出。②这段内容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论”战的,谁跟谁对话?(曹刿与鲁庄公)哪句话引出这场对话?(“何以战?”)③鲁庄公怎样回答,曹刿又如何看呢?④要怎样才能取信于民?用原文回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问题的逐一提出,会引起学生思维上的高度兴奋,使之始终在高涨的情绪中思考,从而获得知识。

我还要求学生出“问题”考同学。学习完本文后,学生提出如下问题让同学回答:①“本文论述的是历史上哪一场战争?②为什么在这场战争中鲁国能以弱胜强?”③“为什么要进见鲁庄公?”④“鲁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谋’分别表达在哪里?”等等,我觉得,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达到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我还对提出来的问题作一些拓展。例:曹刿为何要“下视其辄,登轼而望之”呢?学生马上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即确定齐军是否诈降,是否有埋伏。还有没有其它可能呢?反应快些的学生质疑:假如齐军假装这样逃跑的呢,故意给鲁军制造这样的假象,那曹刿凭什么确定齐军是真正慌不择路呢?因为兵不厌诈吗。我适时抓住“轼”的解释进而将一些课外知识补充进来,原来春秋时代的战车是一种大型的兵器,体积大不说,而且车上配备的人员精细,加上当时武器的限制,双方要在斗争中必须组成严密的阵型才有可能使整个部队发挥最大的战斗力;同时战车左右车轮沿边为了防止受近距离攻击而按上了类似矛的尖利兵器,假如两辆战车的车辙交乱的话,那么必定是相互伤害惨重了。以上决定了那时的军队作战十分讲求阵势和队型,那么“辙乱”佯装逃跑的情况是不大可能的了。

事实证明我的这个种尝试是达到了预期效果。这样不但教学目标达成了,而且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思考的乐趣,提升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f44f13056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