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2023-03-23 23:29:2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欢迎阅读!
同一性,应对,混乱,策略,自我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大学阶段是个体发展和确立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建立积极的自我同一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大学生出现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原因进行了探析,并对促进大学生确立自我同一性提供了建议。



标签:大学生 自我同一性 应对策略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阶段正处于人毕生发展中的成年早期。这个时期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定位的作用,决定着个体终身发展方向。从受成人保护的青少年,到需要承担各种社会责任和义务的青年人,大学期间个体发生着巨大的社会角色转变。



埃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确立自我同一性,指个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空中对自己内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感觉和体验,以及他人所知觉到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青年人会在大学时期接触到不同的人,了解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尝试着选择,再检验一下是否符合自己。自我意识发生矛盾时,经过自我调节在新的水平上达到一致,如此循环往复,最终确立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意味着个体形成了较为稳固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格健全发展,对于自己有着比较清晰的认识,可以很好地自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统和起来,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一、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原因

1.主观方面

1.1 自我意识中的矛盾

步入大学前,学生学业繁重,无暇去充分思考关于自我的问题,而大学期间学生有了更多时间进行自我探索。个体意识的自我分为两个方面:其一,主观自我和客观自我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客观而真实的自我常常处于一种不一致的状态。如果大学生无法良好的调节,很可能会产生过度自满或自卑的情绪,使他们无法正确的认识自己。



其二,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有些大学生从未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做过考虑,每天只是消极度日。还有些大学生自视甚高,目标定的过高,最后却无法实现,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和失败感。对现實不满却又无法改变,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巨大差异使之产生自我冲突,从而出现自我否定、拒绝接纳自我过分怀疑自我的倾向。这些都会阻碍大学生健康发展,使其暂时或长期处于自我同一性混乱之中。



1.2 自我社会关系的认知偏差






自我同一性还包括对他人和社会有连带感和归属感,感到自己从属于某一个社会或团体,接受自己所属社会或团体的价值观念,可以容忍社会的一些不足。他了解社会的期望,并按照一定的社会角色规范去行事,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对于他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如果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社会之间这种连带关系,或没有获得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就会给他的同一性确立带来困难。这可能表现为:过高地期待社会希望社会能按自己的愿望运行;不能接受正常的社会规范的约束而肆意行事;对现存的某些社会现象无法容忍而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加以反抗或彻底逃避。这样的大学生,思想上较为偏激,很可能发生人际交往障碍、逃学、攻击等行为。



2.客观方面

2.1 家庭因素

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一般来说,来自父母情感温暖、充满理解的家庭,孩子有着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且家庭的关怀与爱可以促进其对于价值观和未来职业定向方面的自身探索。而在父母严厉、惩罚、缺乏温情的家庭中,父母可能会使孩子屈从于自己的意愿,孩子的自我同一性发展远不如前者,也更容易出现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



2.2学校教育因素

传统的教育理念更多追求的是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而对于学生个性发展、值观的形成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教师在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没有给予学自我发展以足够的重视,没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很多学生缺乏自我认知,无法确立符合实际的目标,很难确立自我同一性。



2.3社会因素

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源于所在的社会文化背景我们期待大学生如何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配的成长环境。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是积极还是消极,会对大学生产生不小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期。新旧价值观念的碰撞,也会导致大学生面临诸多困惑和茫然。



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应对策略

1.重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教育

高校应重视大学生自我意识教育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课程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掌握自我认同的方法,进而实现主观自我和客观自我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整合。



此外,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迷失感的状况,高校应积极开展相关职业生涯规




课程帮助大学生较为全面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定位,对职业环境和发展状况做出客观分析,鼓励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2.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应积极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鼓励大学生参与勤工俭学、社会查、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促使大学生接触了解社会,结交更多朋友,更全面的认自我找到合适自己的定位。这样,可以促使大学生更好的把握自我与现实的关系,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进一步促进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并为将来融入社会提前做好准备。



3.加强学校心理辅导

高校心理咨询是以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目的的,帮助促进大学生确立自我同一性,有助于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当学生发展自我同一性受挫时,很容易产生紧张、怀疑、退缩、逃避等负性情绪和行为反应。因此,高校应加强心理干预,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4.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近些年,互联网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高校可以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心理健康宣传,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把心理知识以图像、文字视频等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起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5.创造良好的人格教育环境

人格的培养依赖于一定的教育环境。教育工作者人格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到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教育者常常会成为学生学习、效仿的榜样。因此,高校教师应注意自己平日的言行,不要将负性情绪和态度带到工作中,要努力提升自身人格水平,加强自身调节,不断学习进取,展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参考文献

[1]陈建美.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应对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 11.



[2]张乾一.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父母教养方式、依恋的关系[J]. 北京教育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03.



[3]刘佳. 用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透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0 0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f36b29d3e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