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述评

2022-04-22 11:20:2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斯坦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述评》,欢迎阅读!
斯坦伯格,述评,三角,理论,爱情
斯坦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述评

斯腾伯格爱情的三角形理论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角形论文,述评论文,伯格论文,理论论文,爱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本文介绍了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Robert.J.Sternberg〕提出的爱情三角形理论框架,分根本三角形原理、多重三角形原理和根本评价3个局部。人类爱情包括3种成分:亲密成激情成分决定/承诺成分,它们组成了爱情三角形的3个顶点,成为对爱情进行描述的维度。在此根底上,爱情可以分成8种类型。而且,在根本三角形之外还有各种复杂的多重三角形,根据它们能够准确地预测关系的称心度和关系质量。这一理论虽然有其局限性和不成熟性,但对在我国开展类似研究有借鉴意义。爱情爱情的三角形理论亲密激情决定承诺斯腾伯格〔Robert.J.Sternberg〕是当今世界上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研究智力的学者,曾提出了驰名的三重智力理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国内亦有人介绍之。他不仅在人类智能研究领域内有较深的造诣,而且对爱情的本质和有关问题也进行了出色的探讨。作为人际吸引的最高形式,爱情〔love〕是西方社会理学家的经典研究课题。心理学上探讨的爱情要比实际生活中的含义更加宽泛,可以是存在于各种亲近关系中的爱,不仅仅指狭义的男女两性之爱。我国社会理学家认为爱是社会人际感情的核心,并且指出应该开展对社会感情的研究,使它在社会理学中得到其应有的位置。一爱情的根本三角形原理斯腾伯格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办法,在进行大量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的根底上提出了爱情的三角形理论按照这一理论爱情这一个心理学构念有3种成分,斯氏将3种成分形象地比喻为爱情三角形的顶点。1.亲密成分〔Intimacy〕指在爱情关系中能促进亲近、连属、结合等体验的情感。换句话说,它能引起和煦体验。研究说明,它包括如下内容:改善所爱的人的福利的愿望;与所爱的人在一起体验到高兴;对所爱的人高度的关注;在需要帮忙时能指望所爱的人;互相理解;分享一个人的自我和一个人的所有;接受指驱力,这些驱力能引起浪漫恋爱、体态吸引、性完美及爱情关系中其它有关现象。或者说,该成分就是在爱情关系中能引起激情体验的各种动机性的唤醒源以及其它形式的唤醒源。它包括一种剧烈地渴望与另外一人成为一个统一体的状态。在爱情关系中,性的需要是引起这种激情体验的主导形式,除此之外,按斯氏的说法,诸如自尊、养育、亲合、支配、服从以及自我实现等需要也是唤醒源。3.决定/承诺成分〔Decision/commitment〕有两层含义:在短期方面,指一个人做出了爱另外一个人的决定;在长期方面,指那些为了维持爱情关系而作出的承诺或担保。但是,这两个方面不一定同时具备。爱的决定并不一定意味着对其的承诺;同样,承诺也不一定意味着做出决定。现实中,许多人实际上承当了对另一人的爱,却未必成认,更不说做出什么决定了。然而,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逻辑上,大多数的情况都是决定成分优先于承诺成分。这一成分大体上相当于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山盟海誓〞、天长地久〞、忠贞不渝〞之类,但不是指行为,而仅指认识〔认知〕方面。总之,亲密可以看作是大局部而非全部地亲密是和煦〞的,激情是热烈〞的,而决定/承诺是冷却〞的。它们所具有的特性也是各不相同的,参见表一所作的具体表明。斯腾伯格还对3种成分各自的历程进行了描述,主要是根据前人的研究结论加以整理,故在此不作介绍。表一爱情成分的特性比拟爱情成分特性维度─────────────亲密激情决定/承诺稳定性稍高低稍高有意控制程度适中低高体验的明显度变化不定高变化不定在短期关系中典型的重要性适中高低在长期关系中典型的重要性高适中高在各种喜爱关系中的普遍性上下适中心理生理卷入适中高低对意识发觉的易感性稍低高稍高可以看出,斯腾伯格这里所用的成分〞一词并非指代心理过程,而是说人类的爱情可以从上述3个方面来加以描述和辨别,或者干脆称之为3个维度似乎更为恰当。根据这3个成分在爱情中的多寡情况,可以把人类的爱情关系辨别为8种类型〔见表二的归纳,其中正号代表成分的存在,负号代表成分的不足〕。表二爱情的类型爱情成分爱情类型─────────────/(Nonlove)(Liking)+


(Infatuatedlove)+(Emptylove)+(Romanticlove)++(Companionatelove)++愚昧的爱(Fatuouslove)++完美的爱(Consummatelove)+++不同的爱情可以用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来描述,即三角形的面积表示爱情的多少,三角形的形状表示爱情的三种成分之间的相对关系。等边三角形表示平衡的爱情,因为代表各个成分的顶点到三角形重心的距离相等。不等边三角形代表不平衡的爱情,哪个顶点到三角形重心的距离最长,就说明这是主导成分;哪个顶点到三角形重心的距离最短,就说明该成分的缺乏或短少。这就是该理论的根本三角形原理。二爱情的多重三角形原理爱情的三角形理论非常形象地揭示了复杂的爱情关系。现实中的爱情往往牵涉到不只一个的三角形,于是又提出了多重三角形原理。也就是说,一个爱情关系中存在着许多三角形,它们在爱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有下列几种是非常重要的,引起研究者的极大兴趣。1.现实中的三角形和理想中的三角形在两人关系中不仅仅存在着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现实的爱情三角形,且对其中每一个人来说,还存在一个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对象,以及自己对他〔她〕的爱情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同。2.自己的三角形和对方的三角形因为人际感情必然至少波及两个有血有肉的人,所以感情不可能是单向的,既有己对人〞的爱情三角形,又有人对己〞的爱情三角形。3.自己知觉到的三角形和对方知觉到的三角形一个人关于人对己〞感情的认识,相对于另一人来说,就不是自己知觉到的三角形,变成了对方知觉到的三角形。现实中,一个人自我感觉对别人很好,而别人却不以为然,就是这个道理。以上3个对子中的任何一个如果出现了不匹配或不相合乎的情况,都会造成对爱情关系的某种影响。也就是说,现实中的三角形与理想中的三角形之间的重合情况如何,自己的三角形和对方的三角形之间的匹配情况如何,自己知觉到的三角形与对方知觉到的三角形之间相合乎的情况如何,都会影响到对关系的称心与不称心。为了深入探讨以上几种情况的交互作用,斯腾伯格和同事又设计了非常精巧的实证研究他与同事取耶鲁大学24对恋爱大学生为研究被试,《鲁宾喜欢量表》《鲁宾爱情量表》《拉文格人际卷入量表》以及自编的《关系质量问卷》为材料,采用完全被试内设计。效标〔Criterion〕是关系质量〞,最初包括关系称心度等13方面,后来经主成份分析法统计处理,结果采用了其中8项指标。预测源〔Predictors〕是被试的4个简单分数:己对人人对己自己对理想中的恋人理想中的恋人对自己的感情评定,以及从中计算出来的各种差别分数:被试内的6个差别分数和被试间的8个差别分数。研究结果说明:1.理想中的对象和实际的对象同样地影响关系称心,但不如后者影响作用大。2.自己知觉到的人对己的感情与己对人的感情同样地影响到对关系的评价。3.个比拟水平〔CL〕中的5个都与关系称心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传统的规范比拟水平Thibaut-Kelley1959年提出〕,即自己对实际对象的感情与自己对理想中的对象可能的感情二者之间的差距,反而不比其它的比拟水平有更强的预测力。4.在所有6个比拟水平中,自己知觉到的人对己的感情与自己知觉中的理想对象对自己的感情二者之间的差距,是对关系称心最有力的预测源。5.己对人的感情与自己知觉到的人对己的感情二者之间的差距,比两个人实际的感情差距〔被试间差别分数〕更能预测关系称心。6.4个简单分数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内部相关,说明个体各种感情以及对感情的知觉有较高的对应程度〔相容度〕7.有关理想对象的评定明显优于对实际对象的评定。但是,自己对实际对象的感情评定与自己知觉到的人对己的感情之间没有差别。也就是说,平均起来看,虽然现实关系未到达理想规范,但是并未因此而认为关系是不适宜、不对称的。8.通过个体对实际对象、理想对象之间的感情评定来比拟精确地预测浪漫关系的称心是可能的。此外,斯腾伯格还提出了动三角形〞的概念。如果不将爱情三角形〞转化成行动三角形〞〔即用相应的行动来叙述三种成分〕则,不论当事人是不想转化还是不足转化的能力,都会造成两人知觉上的出入,最终势必影响到整个关系。行动的成败既会反作用于自己3种爱情成分的水平,以及导致其它行动的产生,又会引起另外一人的爱情三角形和行动的改变。所以,斯氏意味深长地指出:


Withoutexpression,eventhegreatestoflovescandie.〕〞。三对该理论的根本评价在斯腾伯格之前研究爱情的社会理学家以鲁宾ZickRubin为代表,他的主要奉献是对喜欢和爱情进行辨别,并编制出量具,虽然进行了一些有开创意义的工作但是他对爱情的探讨集焦于测量方面,没有形成理论斯氏的工作正好弥补了前者的缺乏,最终得出了有意义的理论框架,为我们研究爱情这一人际吸引形式提供了一个比拟好的模型。该理论所提出的亲密、激情、决定/承诺这3个维度使我们对爱情这一心理学构念增深了认识,也似乎初步解决了如何将其定量化的问题,即我们可以将这三维度与中国的外乡特点相结合,来编制适用于中国被试的爱情量具。依据这3个成分对爱情进行的分类学研究也比先前研究更为系统、全面、细致、严密。不仅如此,理论还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有助于人们妥善处理自己生活中的爱情关系,也为心理咨询〔尤其是人际关系、婚姻恋爱咨询〕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理论根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这方面的理论知识不足了解是有害无益的。显然,斯氏的研究属于念效度〔constructvalidity〕式的研究策略〞,这是大多数社会理学研究的主要特征之一。但我们必须指出,斯氏的3个爱情成分的合理性并未得到充沛的验证,他与同事在《爱情的本质》1984〕这一研究报告中虽然采用了系统聚类分析、因素分析等多元统计办法,但结果得出的不是3个成分,而是得出了亲密成分的主要内容。他本人后来解释说,1984年的那一研究集中在对亲密成分的探讨上,可是为何又冠以《爱情的本质》这一标题?岂不自相矛盾吗?所以,理论尚有待进一步验证,同时也表明了其不成熟性。此外,该理论也存在明显缺乏,如它的多重三角形原理仅仅局限于浪漫关系的实证研究能否推广到其它类型的亲近关系〔如亲子关系〕中去还没有验证;对各种类型的爱情有无社会褒贬色彩,有无文化偏好这一问题没有做出答复;爱情关系究竟始于哪一种成分也未可知,等等。这一切正说明了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性。在目前的中国社会理学界,探讨人际吸引的研究还不多见,关于爱情本质的探讨就更少了。然而,现实却提出了开展此类课题研究的需要,爱是人类幸福和安定的心理根底,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全社会的风尚。所以,我们要大力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争取早日形成中国特色的人际感情或人际吸引理论体系,而斯氏的理论研究那么对我们有借鉴意义。注释:李其维、金瑜〔1994《斯腾伯格三重智力理论述评》《心理科学Vol.17,P.272李其维、金瑜〔1995《斯腾伯格智力成分理论述评》《心理科学》Vol.18,P.326万明钢〔1995《斯腾伯格的智力三重理论及其跨文化意义》社会心理研究,总第24期,P.47-52沙莲香〔1987社会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203Sternberg,R.J.,&Grajek,S.1984Thenatureoflove.J.Pers.soc.Psychol.,47,312-29Sternberg,R.J.1986Atriangulartheoryoflove.Psychol.Rev.,93,119-35Sternberg,R.J.,&Barnes,M.1985Realandidealothersinromanticrelationships:isfouracrowdJ.Pers.soc.Psychol.,49,1586-608CommentsonR.J.Sternberg'sTriangularTheoryofLoveLiChaoxuAbstractThisarticleprovidesanintroductiontoR.J.Sternberg'striangulartheoryoflove,includingthebasictriangularprinciple,themultipletriangularprinciplesandthegeneralcomments.Inthistheory,loveisunderstoodintermsofthreecomponents:intimacy,passionanddecision/commitment.Thethreecomponents,whichareregardedasthethreeverticesofthetriangle,formthedimensionsintheaccountoflove.Basedonthistheory,lovecanbeclassifiedinto8kinds.Beyondthebasictriangle,therearevariouscomplicatedmultipletriangles,whichcanwellpredictthesatisfactionandqualityoftherelationship.Althoughthetheoryhasitslimitationsandimmaturity,itcanbeusedforreferenceinsimilarresearchesinChina.Keywords:love;triangulartheoryoflove;intimacy;passion;decision;commitment.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eee8ca233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6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