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与生命永恒相伴

2022-04-16 18:27: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精神与生命永恒相伴》,欢迎阅读!
相伴,永恒,精神,生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精神与生命永恒相伴

作者:史云波

来源:《师道》2011年第11

2009年,卡梅隆执导的电影《阿凡达》以其令人炫目的3D技术让观众享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一路飙升至27亿美元的票房昭示着这部产自美国本土的科幻电影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普遍的价值认同,这远远不只是电影技术领域飞跃式发展造就的辉煌,电影故事蕴含的思想性在当下更具有普遍意义。阿凡达一词源自梵文,意思是降临人间的天神的化身,他借助人类的身体施展神灵的力量,在印度教中担任着拯救人类的终极使命。电影中杰克通过克隆技术等科学手段变成了阿凡达人——兼具纳威人的身形和人类的意识。他承担了跨界沟通的使命,最终却背离了利欲熏心的人类,成为纳威人的精神领袖。显然卡梅隆想通过这部电影表达他对现今人类生存中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哲学思考,影片用众生平等、自然和谐、纯真美好扫荡了人类世界的诸多价值取向,而完成这一切的,正是一个独创的生命体——阿凡达。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生命的交流依赖歌声和触摸,信息的传递通过生命触角的链接,种族的精神仰仗大地聚合的生命能量。大胆想象的背后正是身体社会学的理论作为基石——阿凡达在反复的跨界中完成了自身的统一,从而完成了对堕落于欲望渊薮的人类社会的终极救赎。 今天荧幕上鲜活的影像唤醒我们灵魂深处对身体的原始崇拜,回望统领人类精神世界的哲学观,身体始终处于被尘封状态。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开始,身体就作为和灵魂相对立的存在卑微地站立在意识形态的边缘。他们认为身体是灵魂的坟墓,灵魂同知识、智慧、精神、理性和真理站在一起,对身体享有优越感。中世纪,身体主要遭受道德伦理和宗教精神的压制,基于身体产生的种种欲望均被冠以恶之名。经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短暂过渡后,身体之美还没有被放大就在笛卡尔那里夭折了。我思故我在,主体的标记是思考,而不是盲目的身体。这一思想在康德和黑格尔等哲学家那里被继承和改造,他们的关注点集中到了主体的认识能力上。启蒙之前,上帝是最高权威,一切法则由上帝制定;启蒙之后,上帝被作为主体的人所取代。对于人而言,身体原是显性的,心灵原是隐性的,为了突显人的主体性,隐性的心灵被放大,显性的身体被漠视。心灵强势出场,身体随之谢幕。

于是我们自以为是地以强者的姿态纵横地球,叫嚣着要改造山河。似乎我们已然忘记了自己当初从栖息的树枝轻盈一跃踩到厚实的土地时的那一份小心与惴惴,忘记了刀耕火种之后捧着金灿灿的谷穗伏地叩拜的那一份神圣与庄严,忘记了仰望星空之时感受柔柔的天宇灵光抚摸灵魂的那一份宁静与安然。我们将动物的生命穿在身上,有了水貂一样的雍容。我们将植物生命压在房屋下,有了丛林一样广袤的商业圈。我们爱上了连绵的景观,一望无际的桃花园、动物园、蝴蝶园,花个门票钱就能轻易看见,生命可以像好莱坞电影一样被我们随意排演。我们践踏着一切可以践踏的躯体,甚至包括我们自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eee8c6433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