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最爱》影评》,欢迎阅读!
《最爱》影评
“人生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是女作家三毛对于生命最后的解答,而这句话似乎也成为了电影《最爱》主题的最好阐述。电影《最爱》透过最真实的情感交错去直面了一个最为沉重的话题——爱滋病。作为一部艾滋病患者题材的电影,《最爱》并没有回避人的劣根性,那些对贪婪,对蒙昧,以及对欲望的淋漓刻画,让整部电影呈现出一股子真实与放浪,因为这股真实与放浪,使这部电影才没有像其他电影那样落入道德的架空世界,影片中或善、或恶、或美、或丑的情感聚焦都成为了这首生命礼赞中永不休止的音符
一、人物——情感符号的交错,《最爱》讲述了一个普通村庄因一场突来的恶疾打乱了平静生活,人们在恐慌中展现出人性百态。抛开章子怡和郭富城两位主演不谈,片中的众多大腕演绎“绿叶”角色,也都以其丰盈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的情感宣泄触动者观者内心的心弦,耐人寻味。最动人的角色当数王宝强饰演的大嘴哥,身穿破旧的民兵服,上戴着红袖标,大喇叭不离手,十足的傻气之外,成天疯癫行事是他的最大特征。大嘴应该是串联全剧故事的意念性的线索性人物,冷眼旁观着周围发生的一切,举止疯癫却内心冷静。而他就像是这个被阴云笼罩的村子对外界所做出的最后的呐喊,充满时代特征的他似乎是在与时代做着最后的反抗,最后的那句“喇叭没电了,我也要没电了!”就像是他生命终结的宣判,是他内心中最后无力呐喊的休止。他们的相继离开渗透了无声的凉,透入每个人的心扉。作为一部主打“明星票”的电影,他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戏中一个个小人物都用他们最真实的情感悦动为影片注入更加鲜活的生命力。
二、色彩——一抹跳跃的红色,影片总体以一种沉重压抑的土灰色做为电影的基调,以衬托村子中死亡的阴霾,而细观片中却总会跳跃着那么一抹红。商琴琴出现的时刻,那件桃红色的夹袄有些瘆人的夺目,艳丽的跳动在这压抑暗淡的村落中。那红的瘆人的夹袄看似普通,却承载着琴琴太多的东西。那红是琴琴美丽外表的符号,是对美丽的渴望,更是对火热生活的向往。红袄的一次丢失就是她内心情感的一次波动。从造成的小村大面积感染爱滋病的血,到最后得意坎伤自己所流出的血,都是红色最深刻的体现。红色从始至终的跳动,并一刻不停歇。从跳动到衰败,遍步着整个村子,刺痛着每位观者的心。红色本该是生命力的旺盛的象征,而在这里,成为了死亡的边缘写照。从始至终,他们与它作伴,并难释怀,这抹将他们害,却又让他们爱的红。
三、视角——心灵纯洁的洗礼,电影一开篇,一个纯真的孩子便映入眼帘,一段质朴的独白是片中已故孩子的主观自述,将整个故事置与一个纯洁灵魂转世后的旁观阐述,借孩子童稚的眼睛重新构建出小村人黑暗,没落的生活。以孩子的心灵去观察体味人世百态。孩子旁观的视角与镜头的叙述相得益彰,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让一个原本已充满恐惧的村子重新赋予了孩童的明朗。而“我”的儿童视角也就承担起了道德价值判断的功能,在儿童与承认不同价值趋向之间,多了一份孩子的纯真。让孩子的思绪和眼光去引领观众探寻对生命的渴望和热忱,更多的削弱了人物命运的悲剧色彩,人生无常的感伤,另生命的渴望与爱情企及这二者最真挚的情感发挥到极至。
四、环境—牢笼般无路可寻本片以一个远景开头,灰冷色调下,雾霭昏沉笼罩着重重黑绿的大山,小村被围困在其中,重重包围,封闭,无路可逃。高山与小村的对比,自然与人落的差距,生命的渺小,难以遮掩的压抑,无可抗拒的命运,奠定了整片的基调。同时,片中多次出现远景,大山的沉重,给人的心头仿
佛压上沉重的负担,没有希望。而着眼于小环境处,校门的栅栏,窑洞低矮的小门,仿佛牢笼一般,这不就是爱滋病人的感受吗?如困在牢笼中一般,无法逃离,无处寻生。抬眼,空镜头冷暗的苍穹仿佛压了下来;低头,黄土干涸沟壑的皮肤毫无生机。而平视却又只有束缚,无处可逃。生命的桎梧,灵魂的彷徨,也许只有死,才能看到光亮。环境的压抑,阴暗的色调,牢笼般的环境,顾长卫运用他出色的摄影技巧以及对人性的挖掘,带给观众以心灵的震撼,沉重却又不做作,给人以心灵深处的震撼。
五、音效——敲击叩问灵魂首先,开始大家围坐在一起听秦腔,秦腔的凄凉即使在热闹的场景也有着难以掩抑的苍凉。秦腔仿佛是本片的主题曲反复出现。极具感染力的音乐仿佛是发自内心的呼唤,求生的凄喊。一方面,生命的求索扣击心灵,另一方面,苍凉之感直逼人心,也许这便正是患病人的内心。在秦腔的反复烘托下,灵魂的辗转直逼人心。其次,本片的旁白,是一个死去的孩子的讲述。选择一个孩子的讲述,一方面,孩子给人的感觉便是真实,使得本片更具说服力。同时,孩子的视角更无杂念,所陈述出的东西也更能震撼人心。在孩子的讲述中,仿佛他们死后去的地方是天堂。也许对于患病的人来说,死后才是解脱,活着太痛苦,灵魂的救赎,惟有死后才能获得。本片的音效配合着镜头,将本片的特色展现的淋漓尽致,极具艺术张力,使得影片流畅自然又深刻,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河南坠子也是亮点之一。“我本是老天爷他干爹,你看我体面不体面……”这首原生态的河南坠子和电影相得益彰,让观众印象颇深,郭富城和濮存昕在片中也反复演唱,分别表达了片中人物的不同心境。
片头唱河南坠子的“二骚大爷”真名叫郭永章,本人就是一名民间坠子大师,顾长卫在无意间听到他的作品,便邀他来片中客串一回,顾长卫也对这一表演效果赞不绝口:“很好听也很耐听,我都觉得无法复制,也很适合《最爱》中的人物。”
六、亮点—细节暗藏大智慧首先,空荡荡的校园只有一棵干枯的大树,树的干枯暗喻着生命的终结,同时树的造型十分特别,就像一只大手挣扎的伸向天空,仿佛那些无奈的爱滋病人在问上天为何不公,挣扎着像上天寻求生存之路,无力的抗争,无奈的凄凉。其次,积累式蒙太奇使得琴琴与得意的爱在来回往返中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在得意一遍又一遍“娘”的呼唤中,琴琴往返于冰冷的水缸与滚烫的爱人之间,冰火两重天的煎熬,生与死的较量,琴琴用身体给得意降温,来来回回,生与死的纠缠,爱情与命运的抗衡,快节奏的进程,渲染内心的焦灼,步步紧跟,步步紧逼,暗喻着爱滋病人生活的煎熬,人生的彷徨。一只大手的特写,呼唤着娘,也是对于祖国,对于社会的呼唤。再次,本片阴暗色调下唯一的亮光,便是琴琴与得意的爱情。琴琴出场时的红袄袄,令人眼前一亮。在影片的最后一场,明亮而又干净的阳光,不经刻意渲染,直白却又没有《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阳光那么灼人。琴琴嘴里含着糖宣读着结婚证书直至落泪,那人生的最后一道阳光,透过重重阻挡,穿过缝隙,闪烁着希望。但他们站在的却是小巷的尽头,无路可走。在生命的尽头,爱情这最后一道阳光,曾点亮生命尽头的暗隅,给人以温暖和希望,含泪的甜蜜,生命的绝唱。
本片作为第一部反映爱滋病患者的影片,其对于人性的挖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既打破了第五代导演大片化的思维牢笼,同时也是顾长卫导演的又一上乘之作。但是,得意拿菜刀砍自己的大腿的场面过于血腥,不过,瑕不掩瑜,本片仍是一部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影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ee54872f524ccbff02184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