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教学设计

2022-03-20 10:04: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边城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边城,教学设计
《边城》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指出:“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力的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 《边城》是沈从文运用散文化的笔调为读者构筑的一个“世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小说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以景物、风俗描写为主,是一曲人性美的赞歌,也是理想化的社会模式。教学本文,可以用探究发现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文素养,不断唤醒学生生命个体中人的意识,进行多元化的对话,探究发现文本的意蕴。 教学过程与策略

一.回顾前两课内容,直接进入主题。 1.文本情节的概括。

2.边城山水美景及赛龙舟、捉鸭子、放烟花风俗、的理解。 3.人物形象的分析(翠翠和爷爷) 4.边城标题的理解。

探究课上想到此文主旨的难度性,回顾上两节课内容的同时也引出探究主题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有方向性的去思考。 二.引导探究,体味文章主旨。

活动前方法指导:必修一单元导读把握主题: 一)要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了解作者的意图。 二)是要从环境、人物、情节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三)是小说标题的理解。

(人物的性格的刻画往往揭示主题,情节的发展、矛盾的解决常常表现主题,境的描写对主题一般起烘托、强化的作用。 活动及相关要求把班级学生以四人一组的方式分组,小组成员讨论并得出代表本组的主旨理解,请一个代表以书面的方式系统的表达出来。表达先观点加分析,呈现在黑板上以观点为主,分析口头表达。鼓励学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勇敢表达出自己本组的见解,不管对错及全面与否。 十五分钟后学生在黑板上呈现观点。 从湘西边城环境看

幽碧的远山、清澈的溪水、西边的白塔、翠绿的竹簧、河里上下的船只、河边的吊脚楼、原始古朴的碾场等湘西特有的山水风物,给人一种桃源式的生活环境。(安静祥和之美)

端午赛龙舟、捉鸭子比赛(高山丛林中男女对歌定情)狮子龙灯、放烟花等名俗及边地特有的婚嫁礼仪。(古风犹存的文化氛围之美) 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从人物形象看

翠翠:在茶峒的青山绿水中长大。大自然赋予她清明如水晶的眸子,也养育了她清澈纯净的性格。她依赖祖父、活泼可爱、天真娇羞、纯洁无暇、善良、对爱情专一,痴痴地等待着爱人,不管她何时回来,也不管能不能回来。翠翠人性的光华,在对爱情理想的探寻与坚守中显得分外娇艳。(爱与美的化身:作者的审美理想)

老船工的善良、为他人着想、仁义、古朴厚道(天宝的豁达大度、傩送的


笃情专情、顺顺的好爽慷慨)作为美好道德的象征,从某一方面展示了理想人生形式的内涵。

在那里善良厚道的人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简单,就是男女之爱、祖孙之爱、父子之爱、邻里之爱,没有心机、阴谋、私欲和倾轧。 从情节看(着眼于整本小说)

湘西一个古朴的爱情故事,构成了小说的情节。作者无意开掘这一爱情故事的悲剧内涵,刻画悲剧性格,而是意在创造出一支审美理想化的田园牧歌。 从标题上看

1地理上边远偏僻,客观上与世隔绝。

2文化上民风淳朴,保留许多传统文化的生活习惯,与主流城市相对的边缘乡村。 知人论世

1934年,从湘西农村走出来的沈从文,看到了都市文明掩盖下传统美德的衰落,看到了现代文明的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看到了质朴真诚的淡退、腐化浅薄的流行,于是写下了这篇小说,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推崇传统美德的心意。 总结【主题】

赞美: 边城生活环境的安静祥和之美,边城文化环境的古风犹存的之美,边城翠翠般集爱与美于一身纯洁的爱,边城民众的道德之美,因为其中寄予了作者的审美理想与理想人生形式。

批判: 现代文明的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现实,质朴真诚的淡退、腐化浅薄的流行的现实;

呼吁:推崇利用传统美德来重建民族的美好品德和人格。 三. 拓展延伸。 阅读沈从文都市题材:《绅士的太太》《八骏图》比照都市人物与乡村人物的不同,更好地理解《边城》的主旨。

(以课后作业的方式加深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明白课堂不是结束而是发现的开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ecc937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