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梅鹤

2022-08-20 12:19:2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林逋&梅鹤》,欢迎阅读!
林逋,梅鹤
《山园小梅》 北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这两句诗极为传神地描绘了黄昏月光下山园小池边的梅花的神态意象:山园清澈的池水映照出梅枝的疏秀清瘦,黄昏的朦胧月色烘托出梅香的清幽淡远,作者并没直写梅,而是通过池中的梅花淡淡的“疏影”以及月光下梅花清幽的“暗香”,然而梅枝与梅影相映,朦胧的月色与淡淡的幽香相衬,动与静,视觉与嗅觉,共同营造了一个迷人的意境。

其实林逋不是一开始就有心归隐。林逋隐居后结识的好友梅尧臣深知他的隐衷,曾评价他说:“其谈道,孔孟也;其语近世之文,韩李也。

孔孟是入世,韩()(商隐)是实用,这些都和林逋隐居不仕的心态及作风不太协调。可见林逋在隐居时内心依然是以人世的思想为主,而不是信奉佛老的出世观念。

林逋是40岁后才开始隐居孤山的,在此之前,满腹才华的他一直在江淮间游历,结交各路朋友,寻求报效国家的机会。然而,有一件大事让林逋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北宋本是个积弱的朝廷,武将没有兵权,文官又以苟且偷安为能事。景德元年(1004)契丹()南侵,宋真宗在寇准力主之下御驾亲征,宋辽两军对垒澶州(今河南濮阳)。据说林逋闻信后,穿上一身戎装,腰悬一柄宝剑,骑了一头瘦驴,从杭州出发,过芜湖、走舒城、登金陵、下姑苏、抵曹州,直奔澶州而来。

在半路上林逋得知宋军士气大振,一箭射死了辽军统帅萧挞凛。林逋极其高兴,欣然作诗“气为傍观壮,言因决胜夸”,对战事表现出十分乐观的心态。 谁料情势急转直下,宋辽两国随即议和,签下了“澶州之盟”,宋每年给辽银10万两、20万匹。“澶渊之盟”开启了宋向辽、西夏,乃至后来的金进贡岁币的先河。

积极主战的寇准不久被人诬陷而遭致罢相。面对民族屈辱,宋真宗面子上也不好过,骨骰在喉,却无力回天。为了挽回在争战中失去的大宋威严,洗涮澶州的耻辱,长了一个瘿瘤脖子的宰相王钦若迎合了真宗的心思。他装神弄鬼,假造帛书放在宫门上和泰山上,闹了一场“天书封禅”的鬼把戏,并厚颜无耻地说:议和乃天意安排的安邦之上策,须到泰山封禅礼神。天书当然是宰相王钦若等伪造的,是用来欺骗天下人的。

宋真宗还真的率领文武百官,装模作样地跪接“天书”。在浊气冲天、腐败无能的朝廷中,一些大臣与一群阿谀奉承的文人,也趁机大作吹捧文章,“天书封禅”之际趋炎附势,呈献谀文,以求封官晋爵。大中祥符元年(1008),宋真宗上泰山封禅,历时47天,耗资800余万贯。

林逋耳闻目睹了这一劳民伤财的闹剧,无比愤慨。朝廷的无能、文人的无耻、忠臣的无辜,给林逋带来了极大的刺激。因此,他回杭州后就隐居在孤山,那年林逋整整40岁。

“犹喜曾无封禅书”,他在自己的绝笔诗中表示强烈不满,道出了不愿用自己的道德文章去换取荣华富贵的心态,由此可见他清高孤傲的节操。

柔风暧雨的妩媚,醇酒美人的豪奢,有几个凡人能不为所动、抗拒诱惑?只有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离杭州城不远,他硬是20年不入城市。20年不是20天,隐居者的孤独清寂恐怕已超出常人的想象。孤山人迹罕至,每日里只有湖上清风,山间明月,水边梅花相伴,虽然有“重湖叠谳(ya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景,可是20年如一日,林逋居然


能对身边随手可掬的繁华热闹不屑一顾,对凡俗生活毫不眷恋,始终过着一种自我封闭的生活。光是这份定力、毅力和忍耐力就非常人可及,所以他才引起时人和后人的叹服。人们把种菊的陶渊明和种梅的林逋并称,视其为真正的隐士。

有趣的是,林逋自己不做官,却不反对别人求仕。他的侄子林宥及第,林逋很高兴,特地作了一首诗以示祝贺。他不以己度人,有包容的胸襟。他隐居,但不避世,对登门造访者也不刻意避而不见,以此自抬身份,只是绝不回访。

以林逋的才气和品格情操,自然吸引了不少的文人墨客、志士才人,他们或敬慕林逋的诗名而来,或敬佩林逋的情操而访,林逋对这些人十分礼遇。因为隐居,他平时不是上山取药、植梅,就是下湖钓鱼。他怕来了客人自己却不在,就特地养了一只白鹤,取名“鹤皋”有客来访,童子放鹤,懂事的鹤皋自会飞到西湖上空,孤山顶上,不停盘旋、鸣叫,寻找主人的踪影。林逋听见鹤唳,便知道家里来了客人,就立即荷锄下山,或返棹泊岸,接待来客,不亦乐乎。

林逋也不避官府中人。宋真宗闻其名,赐粟帛,并诏府县常加抚恤,林逋坦然接受,并没有惺惺作态。这种宠辱不惊的风度,泰然置之的胸怀,才是真正的淡然。他觉得清者自清,而适度的随俗,不但不会让清白受损,反而会更见其风骨和胸襟。

林逋的诗中很多是赠友之作,可见其朋友不少。当中就有具有“文章太守”之称的范仲淹。范仲淹小林逋20多岁,可两个人一见如故,成了忘年交,林赠诗五首给范仲淹。小林三十几岁的诗人梅尧臣,曾经在一个雪天,与林在孤山上以枯枝燃起炉火,然后围炉痛饮,以诗唱和。杭州太守,至少有五任都和林有着比较密切的往来。像太守李谘,在林逋死后甚至为他素服守棺七日才葬之。

大诗人苏轼也十分赞赏林逋的诗书及人品:“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留台差少肉。他盛赞林逋的诗风像“郊寒岛瘦”的孟郊,却没有一点寒苦之音;书法接近李建中,而自有清瘦遒劲的风流气骨。此外,他还把林逋的《山园小梅》作为咏物抒怀的范例,让自己的儿子苏学习。黄庭坚对林逋的书法崇拜得如痴如醉,当成治病的良药、充饥的佳肴,“君复书法高胜绝人,予每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

苏东坡、黄庭坚都是诗文、书法大家,他们如此推许林逋,可见林逋书诗双绝,实至名归。正是由于林逋的诗名与气节得到了世人的敬重,天圣六年(1028)宋仁宗赐谥林逋为“和靖先生”。后人将他的遗诗收编成《林和靖诗集》,并在孤山建和靖祠供奉、纪念。

谥号是死后的封号,由朝廷授予,以显嘉奖或尊敬,一般只有当官的才会有,还要是有名望或有作为的官员才有资格。林逋一生布衣,从没有当过官,而这谥号确实是当时的天子宋仁宗在其死后给他赐的谥号。皇帝亲自给一个布衣赐谥号,极为罕见,极为例外。可见林逋的人格魅力,令君王也倾倒不已。

梅花伴侣,与断肠情诗

“西湖”这两个字,仿佛一种象形文字,代表了繁华和世俗的欢乐。白有记载以来,西湖上就桨声不断,游人如织,笙歌飘绕,是一处红尘欢场。道不尽的人生繁华,朝朝代代在这里上演。

林逋为什么选择这样一处繁华热闹的场所来隐居?这里面似乎还有另一种禅机。

生于北宋的林逋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年少时也曾负书远游,直到不惑之年,品味各地山水之后,他才觉得故乡的西湖甲天下。于是,游子回乡,结庐于西湖孤山北麓,从此,这里便成为他20多年的唯一居所。而且,他再也未走入西湖岸边的繁华丛中一步。

隐居的林逋为了排遣寂寞,开始种梅。颇有意味的是,他种梅既不多种也不少种,而是种了360株。而且,每株梅树结出梅子后,他要卖掉当作生活之资。而一株梅树结子卖的钱,林逋便包成一包,投入瓦罐里,这样,一个瓦罐里装了300多包银两。他每天只取一包,作为生活费,买来柴米油盐酱醋茶。


瓦罐空时,一年刚过,新结的梅子又可兑钱了。

一树梅子换来的银两,肯定是微薄的。可是,林逋以此为满足,不求高官厚禄,不恋人间天伦,读书种梅,赏梅花卖梅子,闲来在梅园里独自吟哦,写下梅花诗,寄托情志,真是高风亮节!生活的清苦,更显其内心世界的丰富和精神的可贵。

选择梅树为伴侣,是林逋的独创。梅树姿态优雅,清香宜人,品格高洁,象征五福瑞祥,人间美人所有的优点,她都具备了;而美人的缺点如嗔、疾、怨、怒,她又都不曾有过。冬天给诗人送来了花香,夏天给诗人结出梅子,供他读书生活,比红袖添香伴才子夜读的美人还如意。她用身影与诗人相伴,用花香与诗人说话,结出梅子向诗人表达忠诚,而且比诗人活得更长久。千年梅树,秉承了多少日月精华,历尽了多少人世沧桑,才学会了选择。她不在空气不洁的环境中居住,而隐居深山,空气不好的地方,她不开花更不结子,以示对环境的抵抗。这位美人,本身就是千树万树中的隐士,和诗人林逋自然是互通心曲、心心相印了。 后人考据,林逋选梅为妻,是因为他为情所伤,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这段不为人知的隐情,可以从林处士一首著名的词《长相思》里看出端倪。 在词里,林处士含情脉脉地写道: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诗人年轻时,曾经游历于江淮等地,因此,借用吴山和越山两座不能动的山,来比喻别离情,像青山一样不老,却也像青山一样不能移动。 “君”当指诗人自己,“妾”应是他的心上人,两个人热泪盈盈,情深似海,本来应该结为同心、百年好合,却不料造化弄人,有情人未能成眷属。夙愿难酬,他只好把这一段恋情压抑在江上的浪潮之中。然而,浪欲静而风不止,潮水永远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情人的泪水也恰如潮水,从春流到夏,从夏流到冬„„此生未尽,此泪就不会干涸。恐怕这才是林逋一生不娶、以梅为妻、归隐于西湖边的真正原因吧!

不娶以示忠贞,不仕以示高洁,爱梅如爱心上人,林逋的千年魅力,正在于此。 林逋虽隐于孤山、死于孤山、葬于孤山,但他故乡黄贤村的妇孺皆知这位“梅鹤太公”人们对这位先贤的尊敬,历经千年而不衰,每年清明都会轮番去孤山扫墓,并一直保持到20世纪50年代。

元代郡任陈子安为纪念林逋,建了“放鹤亭”。亭中还有《舞鹤赋》刻石一块,文章为南北朝鲍照所著,字迹系清康熙帝临摹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书。由此可见,隐士林逋不仅被当朝皇帝欣赏,连后代皇帝也心向往之。“放鹤亭”旁还有林逋墓,墓畔有林逋生前所养“鹤皋”的鹤冢。这里曾被誉为“梅林归鹤”,系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

林逋的一生是隐居的一生,也是刻意做学问的一生。他写的诗,风格独特,清新自然,尤多奇句。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称赞他:风格固若厚,文章到老醇。”著名诗人欧阳修、黄庭坚都很欣赏他那清新奇特的作品。但他不想以诗传世,故随写随丢,因此传下来的并不多。经后人搜集,仅得诗词300余篇,题名《林和靖诗集》 林逋的咏梅诗歌就像他的为人,石破天惊,成了绝句。宋代曾掀起蔚为壮观的爱梅风潮,后来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亦心慕手追,但就是无法到达那个高度——林逋实在是穷尽了梅花的神韵,穷尽了士人的品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ea9a321482fb4daa58d4bf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