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农村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路径探讨》,欢迎阅读!
农村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路径探讨
本文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农村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的优势,提出了农村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具体路径:以“第三方”为契机,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以“需求”为导向,实现个别化帮扶;以“赋权”为目标,重视扶贫对象能力建设;以“社区”为依托,链接社区资源。
标签: 农村社会工作;精准扶贫;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为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本文主要从社会工作优势入手,对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路径进行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很多有关扶贫的政策,解决了部分人口的贫困问题。从这一时期开始,我国扶贫开发基本以区域为瞄准单位,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人口呈现出碎片化趋势,区域瞄准很难做到针对贫困农户的精准扶持。[1]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确帮扶、精准管理的治贫方式。[2]相对于粗放扶贫,精准扶贫更注重精确性,更加关注扶贫对象,促进社会公平。在2015年中共中央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攻坚战的决定》中指出要实施志愿者行动计划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计划,这表明政府要从制度上推进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行动,[3]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也可以发挥作用。
目前,关于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研究有很多。李迎生从宏观方面对可行性进行了说明,他指出应着重从政策创新、模式创新、方法创新、理论创新四个维度出发,探索适应社会需要、体现自身特色的社会工作扶贫路径。[4]袁君刚侧重于对扶贫对象个人能力的提升,并提出三种途径:精准把握贫困人口所在村庄的民情;重建贫困人口的社会支持网络;提升对贫困群体的可持续生计能力。[5]本文主要以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的联系为切入点,力图从精准识别到个别化帮扶,从个人层面到宏观社区层面系统地提出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地区精准扶贫的具体路径。
二、農村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的优势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经从2015年的5575万人减少到4335万人,减少1240万人。[6]虽然目前扶贫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不足。在精准识别过程中面临识别对象困难的情况;在精准帮扶过程中缺乏有针对性的措施,导致扶贫效果持续性不足等。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业的助人活动参与精准扶贫,在价值观、工作方法、积极融入社区与农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弥补不足。
1、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要求社会工作者平等的与受助者沟通交流,当我们把贫困户定型为“贫穷落后”时,不仅忽视了他们的能力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现实,而且人为地制造了不对等的关系。[7]因此在“以人为本”价值观的指导下,社会工作者应该以平等的姿态与受助者沟通,尊重扶贫对象、挖掘他们的潜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在服务的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服务对象一起协作,不仅与他们平等沟通,还要尊重接纳他们。
2、具有系统的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服务活动,农村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重要的一个领域,也十分注意工作方法的运用。社会工作者在具体的扶贫过程中不仅遵循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的方法,还在助人过程中拥有多种多样的技巧,如个案辅导过程中专注与倾听、小组工作中提问、引导等等技巧的运用。农村社会工作系统科学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扶贫对象的个别化需求,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等方面发挥作用。
3、拥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社会工作服务的实施离不开专业、科学的理论指导。目前,社会工作使用的理论主要有优势视角理论、增能理论、认知理论等。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农村社会工作者在理论的指导下,可以改善他们的认知,提高他们的能力。如在“认知理论”的指导下,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改善贫困者对自己、对周围环境的错误认知。因此,科学的理论指导对社会工作服务精准扶贫具有重要作用。
4、能够积极融入社区与贫困户
社会工作是为弱势群体服务的,社会工作者需要与服务对象建立密切的关系。贫困户或贫困区域是农村社会工作者在精准扶贫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对象,社会工作者能够深入他们生活的地方,了解他们的需求。由于社会工作者掌握政策信息,当精准扶贫政策下达时,农村社会工作者可以将申报时间、需要的材料等传达给村民,提高精准识别的准确性;也可以将村民的需求传达给政策的制定者,提高政策的准确性。
三、农村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路径探讨
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具有一定的优势,下面我们将对农村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路径进行探讨。
1、以“第三方”为契机,精准识别扶贫对象
开展科学评估是社会工作的专业技能之一,社会工作机构在扶贫中能够有效履行第三方扶贫评估与监督职能。[4]一方面,农村社会工作可以利用其“第三方”的优势,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对贫困户的识别评定进行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及需求进行评估,从而提高扶贫对象识别的精准性。
2、以“需求”为导向,实现个别化帮扶
个别化原则是精准扶贫注重的原则,精准帮扶应该个别化处理,采用因人因地不同而异的策略。[8]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深入农村地区,针对不同的贫困户,评估其致贫原因,从而为其提供适合自己的服务活动。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不同贫困户致贫原因的差异,申请多样化与符合扶贫对象实际情况的活动和项目进行准确帮扶。[9]依据贫困户的需求为其提供专门的服务,有利于提高精准帮扶的成效。
3、以“赋权”为目标,重视扶贫对象能力建设精准扶贫不仅要给予贫困地区、贫困户物质帮助,更重要的是发展他们的能力。社会工作者需要从增权的视角出发,减低案主的无能感与无权感,专注并相信案主具有一定的能力和优势,鼓励案主用自身优势解决问题。[10]社会工作者应该挖掘案主身上存在的潜能,使其明白贫困本身并不是问题,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缓解贫困。
4、以“社区”为依托,链接社区资源
社区存在的价值就是为本社区居民提供优良服务,社区参与精准扶贫,能够充分利用自身在机构协调和资源对接方面的优势,为社区居民带来更多扶贫资源,提供更好地基本服务,促进社区贫困居民脱贫致富,实现社区治理目标。[9] 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掘社区内部资源、帮助社区链接外部资源,促进社区发展,为服务对象提供资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e877da3ab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