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泊船瓜洲》,欢迎阅读!
泊船瓜洲
【设计意图】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是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古诗教学就要有诗的语言,诗的氛围,诗的感情,营造诗意的课堂。诵读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言语的感知活动。学习古诗,不仅要弄懂字面意思、了解内容,还必须“入境”,教师只有把“读”贯彻整个教学过程,并在学生吟诵时加以启发他们进行联想或想象,这样才可领略诗的意境美,语言美。 【教材解说】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五课,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在课堂上教师应主要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把问题细化、简单化,步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在读中理解、感悟,通过理解和感悟诗歌,进一步促进朗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泊,还,绿”等生字,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自己的话试着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并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中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读的方式理解诗歌,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通过创设矛盾情境和渗入背景知识体会王安石“欲还而不能还”的矛盾心境,进而认识到王安石“心系国家社稷,劳苦百姓”的高尚品质。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背景资料、PPT课件 【教学流程】
一、 认识诗人,导入诗文(2分钟) ㈠复习旧知,引出诗人王安石。 ⒈提问: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过哪几首古诗?
(题西林壁 宋·苏轼;游山西村 宋·陆游;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⒉串语:真棒。说明大家课后都有复习过,才会记忆这么清晰。那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一首古诗。
[设计意图:教师的教学行为不能以教为教,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可以巩固学生之前所学的内容,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二、 解题读诗,读通读准(5分钟) 1. 串语:请同学们把老师发给你们的纸拿出来,大声地把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
题目读一读。
2. 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泊:停泊。瓜洲:地名。(解题) 3. 串语:作者在瓜洲究竟看到了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古诗。请同学们认认真真的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4. 检查反馈:指名朗读,纠正读音。 5. 串语:这首古诗中有很多的多音字,很容易读错的,让我们一起来巩固一下。(穿插多音字选择练习) 泊(bó pō) 间(jiān jiàn) 重(zhòng chóng) 绿(lǜ lù) 还(huán hái) 数(shǔ shù) 6. 要求:齐读古诗,巩固字音。
[设计理念:从题入手,开门见山。通过解题设置新的疑问,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索。通过一读解决字词,为再读打下基础,同时穿插字音练习,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又能拓宽学生知识面。] 三、 再读古诗,初知诗意 1. 串语:接下来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再读古诗,看看能读懂什么? 2. 要求:借助注释,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意。
(京口与瓜洲只有一水相隔,钟山也只是隔着几座山。春风尚且能够一年一度地吹绿我的
家乡,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乡的旅程呢?)。
3. 提问:好,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把刚才几位同学所说的连起来说一说。 4. 串语:是啊,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照亮我回家的旅程呢?作者在这里,以“明月”
寄托了对家乡的一种思念,我们把这类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叫意象。请同学们回忆下,在学过的古诗中,也用明月作为思乡情感寄托的古诗有哪几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5. 反馈:齐读古诗。 四、 诵读古诗,体悟情感
㈠ 串语:诗人用明月寄托了自己————? (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提问:是!那么课文那一诗句最能体会作者的这种思乡之情? (明月何时照我还?)
提问:恩,明月何时照我还。尤其是哪个字深深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仔细找一找。 (还。) 提问:“还”是什么意思? (回家的意思。)
串语:是的,回家的意思,你看诗人都急着想回家了,说明他对家乡很思念。 让我们一起把这一诗句一起读一遍,体会下这种思乡之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e7f32b2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