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印象主义音乐的大师》,欢迎阅读!
印象主义音乐的大师
内容摘要:印象主义音乐打破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音乐传统的创作手法,音乐语言和音乐风格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旋律、调性、和声、曲式各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德彪西和拉威尔就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关键词:印象主义音乐;德彪西;拉威尔
德彪西的创作涉及很广,包括钢琴曲、管弦乐、室内乐和歌剧等。创作最多的属钢琴作品了,他一生都在这一领域中探索,如前奏曲、练习曲、组曲、套曲,大部分的作品都有标题。其中《阿拉伯斯克》、《贝加摩组曲》接近浪漫主义风格;《版画》、《欢乐岛》、两集《意象集》和《二十四首前奏曲》则堪称是印象主义的精品之作。钢琴曲《阿拉伯风格曲》是德彪西钢琴作品中最流行的作品之一,更接近于浪漫主义的风格,作品具有阿拉伯风格韵味的旋律和调性,描绘出阿拉伯别具一格的音乐语言。在《水中倒影》中,他运用了II7—III、VI—II7两种和弦的快速连续交替出现,给人以一种闪闪发光的感觉,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水波荡漾的湖上景色[1]。而出自《版画》的第三首《雨中花园》是作曲家风格成熟时的作品,显现出作曲家个人独特的音乐风格,该作品使用了托卡塔式的写法,运用了中古调式、全音阶,色彩丰富的二度、三度、四度叠置的和弦,跳跃的音型、宽阔的音域设计,让作品更加生动的描摹出奇幻的自然景象。
德彪西的管弦乐也很有特色,像前奏曲《牧神午后》,交响三折画《夜曲》,交响素描《大海》,管弦乐组曲《意象》等。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是作曲家确立印象主义风格的经典之作,作品取材于法国象征派诗人马拉美的同名诗篇,德彪西运用自己的音乐语言对诗篇作了极其细腻的描写。乐曲的开始部分,是由长笛的独奏引出主题,非常的安静和谐,刻画出梦幻般的意境和牧神模糊的身影,表现出诗人马拉美笔下的牧神所吹奏的田园似的音调。乐曲的中段,先是由双簧管奏出旋律,随后进入乐队的全奏,这时主题旋律再次出现,全曲进入了高潮,谱写出牧神对仙女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旋律还流露着几丝浪漫主义音乐的传统。乐曲的最后由大提琴声部奏出主题,最后逐渐变弱,全曲结束。马拉美听了音乐后,都赞不绝口。《夜曲》由《云》、《节日》和《海妖》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分别代表了德彪西创作的三种题材,即自然、民间习俗、神话故事。关于这部作品,作曲家是这样说的:“《夜曲》的名称具有笼统的、装饰性的含义。在此,并不是‘夜曲’通常的形式,而完全是指这个词所包含的对于光的种种印象和特别的感觉。”德彪西在巴黎看了两位日本画家葛饰北斋和安藤广重的海景画后,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再加上自幼听到当水手的父亲讲述航海时的经历,对大海的神往和幻想,使得德彪西创作出了交响素描《大海》,《大海》由《海上—从黎明到正午》、《浪的嬉戏》和《风与海的对话》三个乐章组成。巴托克认为,“《海上—从黎明到正午》有一个诸动机依次出现,成为无从把握的半连的导入部,形成乐章的基本要素。不同寻常的调性,形成相互依存的调性关系,赋格式主题形成多重要素组合的“混合型调式”,像是表现大海呼吸的节奏。《浪的嬉戏》中,就像是澎湃的波浪卷起的形态,其音乐时间几乎完全无法捕捉。它借不断的
轮流来延续,看似要溃解,消失,不断又再度涌现。《风与浪的对话》以引进分化的手法,表现两种力的关系。”
另外,德彪西还写了一些室内乐,如弦乐四重奏、小提琴奏鸣曲等。他的歌剧《佩利阿斯与梅丽桑德》也是不朽之作。
紧追德彪西之后的拉威尔(MauriceRavel,1875—1937)也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以作曲家、钢琴家、配器大师被人们所熟知。他最初迷恋于肖邦、李斯特等浪漫主义作曲家的作品,后来又被俄国“强力集团”的作曲家所吸引,在90年代末接触到德彪西的作品后,疯狂的喜欢上了他的音乐风格,崇拜他的音乐技巧,拉威尔与德彪西一样也认识众多法国象征派诗人和印象派画家,同时对东方调式和法国启蒙学者的著作很感兴趣,这些都对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拉威尔的作曲天赋在学生时代就显露了出来,最早写的两首钢琴曲《古风小步舞曲》、《百闻的景色》中的第一曲《哈巴涅拉》,已经显示出自己的个性,他后来创作的钢琴作品《帕凡舞曲》、《水的嬉戏》、《小奏明曲》等,已经具有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1905—1914年,他的音乐创作已经开始渐渐成熟,其中有钢琴套曲《镜子》、《夜之幽灵》,管弦乐组曲《西班牙狂想曲》,舞剧《达芙妮斯与克洛埃》等。《达芙妮斯与克洛埃》是拉威尔最宏伟的作品,通常也被认为是他作品中最感人的,斯特拉文斯基称之为“整个法国音乐中最优美的作品之一,汤姆生认为”这份总谱表现了拉威尔才华的顶点”[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拉威尔自愿参军,1917年春因病复员,此后又创作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如钢琴组曲《库泊兰的坟墓》、管弦乐《包莱罗》、为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所配的管弦乐等。《库泊兰的坟墓》是拉威尔最后一部重要的钢琴组曲,也是他一生中规模最为宏大的一部钢琴独奏曲,此曲在首演中受到听众及评论界的一致好评,为此在1919年6月,拉威尔从全曲中抽出前奏曲、福尔兰那舞曲、小步舞曲和利戈顿舞曲加以配器,改变成管弦乐组曲,他将乐章原来的次序做了更动,乐队的编制采用木管、圆号、小号、竖琴、弦乐组,配器别致而卓有成效,首演后备受欢迎[3]。
《包莱罗》是拉威尔应女舞蹈家伊达鲁宾斯坦之约而创作的一首由管弦乐队演奏的舞曲,这部作品采用了贯穿始终的固定节奏和两条固定旋律,小军鼓从始至终都以同一个节奏型反复出现,两条固定旋律交替出现,整首作品从弱到强、最后以狂热的高潮结束,除了节奏和旋律不变外,在配器、演奏法、和声、力度等方面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使这首作品成为了色彩斑斓的变奏曲。《包莱罗》的旋律具有十足的西班牙风味,曲调犹如民歌,以至于变成了真的民间旋律而广为流传。
《图画展览会》是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所创作的钢琴组曲,全曲由与十幅“图画”有关的小品组成,并且由“漫步”主题做衔接,整部作品给人漫步长廊的感觉。拉威尔对这部作品的配器,更是增添了它的艺术魅力,把它塑造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图画展,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漫步》主题、《两个犹太人》和
《基辅的城门》了,《漫步》主题一开始以小号的独奏引出,表现出看画者漫步的状态,《两个犹太人》中的配器手法精湛,用大提琴刻画出财大气粗、威风凛凛的富人,用加弱音器的小号描述出那颤颤微微,在风中一摇一摆的穷人的形象。《基辅的城门》中大量的使用铜管乐器,表现出庄严、宏伟的城门,乐队的全奏刻画出民众们欢腾着庆祝胜利的景象,整首曲子在辉煌的音乐声中结束。这部作品的配乐,证明了拉威尔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管弦乐配器的色彩大师。
印象主义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推翻了传统音乐的创作理念。一、它逐渐的丧失了旋律在音乐中的主导地位,很少出现如歌般优美的旋律,而更多的是简短的、片断的主题在一起的拼接。二、和声的丰富色彩成为了重要的表现手段,打破了传统的大小调体现的观念,引进中古调式、民间调式、认为的创造音阶,淡化和声的功能体系,多用高叠和弦,添加或省略和弦音,创造出新的和弦等。三、音乐织体更加多样化,音响效果变化丰富,音区上的对比更加清晰透明。
印象主义音乐用它独有的音乐表现手法,成为音乐殿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出现奠定了20音乐的基础,是19世纪音乐过渡到20世纪音乐的桥梁,为人类音乐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本文参考了以下文献,并摘录了其中的某些文字段落,在此谨向有关作者致以衷心的谢意。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年6月版
朱建《二十世纪音乐漫步》,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5年12月版([1]原载《音乐爱好者》1988年第二期;[2]原载《音乐艺术》1982年第1期;[3]原载《音乐艺术》1986年第4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e79cc1ced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