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情感性原因在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及情感本质》,欢迎阅读!
情感性原因在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及情感本质
李志文 111221226
在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工具性和情感性因素,而这两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人际关系的这个大机器中,工具性原因就像是机器的骨架但是情感性原因是机器的润滑油和缓冲装置。如果只有工具性的原因在起作用,那么人际关系将不会是那么的美好、可爱。那是一种纯粹的理性的交换,而且付出和收益的关系是那么的迫切,一旦付出我们就会惦记着合适能够获得回报,会因此忐忑不安;或许会在付出之前进行评价是就会令他痛苦不堪。因此人际交往并不像证券交易那样功利和急切,它是在一种缓和的氛围下的理性的交换。换句话来说情感性的因素是工具性因素如此重要的补充,他是人际关系这庞大而有精密的机器能够周而复始的运行而不致损坏,虽然不是人际关系这场表演的主角,却是不可缺少的一员。
无论是在诗人还是作家的眼中情感都是一个让人着迷的词语,它往往被赋予一种超越了一般情绪、目的,以一种高尚而又不可侵犯的光辉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但是这种模糊的感性的认识并不是十分的妥当,因此更好的对于情感本质的探究将会是对我们认识它在人际关系中的地位是有必要的。人类中存在的一切行为的动机无非就是两种:一、社会的规范。二、进化的结果。那么接下来就从这两方面来探究情感的本质。
社会的规范的影响。为了能够清晰地认识这一影响,我们会将社会规范的影响详细的分为两种:一、显式的规范。二、隐式的规范。明显我们是受显式规范的约束的,我们在和他人交往时无时无刻不为之影响,我们会在做出一个影响人际关系的决定时“考虑他人会如何去看”或者是“我应不应该这样”。而这两句话即是对社会规范的“结果”和其“本身”的考虑。我们需要遵守这种规范就是因为如果违反了这种规范我们对将会遭受到的惩罚的恐惧。当一个人需要帮助时,而这种帮助有明显的损害我的个人利益,通过考虑近期的收益和远期的回报我们都是不应该进行帮助的,可是我们惧怕的是不进行帮助的后果(其他的人会不会认为我是一个没有同情心、冷漠的人,这样会不会影响到我和他们的长期的相处,会不会被疏远等等)。而有些人会说他当时是会提供帮助的而且并不会去考虑这些,因为当时并没有其他人在场,他根本不可能是在考虑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或者是对自己的影响。那么接下来的讲述将会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接下来就讨论隐式规范的影响。所谓隐式的规范是在人类成长过程中将社会的要求内化为行为准则并成为社会人所认识到的规范,因为这种规范是一种内在的行为标准,所以我们就不会觉得自己的行为受到了束缚(也正是因此没有绝对的自由的存在,要想得到自由,除非从来没有知道“自由”这个词语或相关的任何意义因为语言和词汇本身即是一种社会的规范即限制)。所以我们会在面对他人求助时似乎没有任何的个人目的的情况下给予帮助。排除因这种帮助带来的社会赞许、个人荣誉感等的影响外可以认为是一种内化的规范在起的作用。可能还会有人认为这只是一种感受,并不是真正的社会规范的内化的影响,那么接下来我们将要认识的是社会规范内化可能性的存在,以及社会规范内化对于社会的发展的好处。
首先接着上个话题讨论一下社会规范被个人内化的可能性,这里我们主要以个体之间的差异为依据。或许能说我们的喜恶偏爱都是因为一种内化的认识,比如说我就很不喜欢喝蔬菜粥,认为不应该在粥里面加那么多的盐让它有一种奇怪的味道,可是有些人却觉得那种粥是很好喝的,这是否是由于从小的饮食规范的内化造成的影响呢?好像除了这种解释,再也没有其他的观点能将地方之间饮食差异的原因解释的如此令人信服了。我们为何觉得在自己的家乡是非常的随心所欲而又不会违反规定,但在另一个地方会觉得一种被限制的压抑。而这种压抑的感觉也会随着我们所到的地方的规范与自己从小所内化的规范之间的差异大小而发生变化,比如说到同一个省的另一个城市,国内的其他城市,亚洲的一个城市,欧美的一些城市等。我们会因为所到地区的不同而有不同层次的压抑被限制的感受,而这种感受的不同来自于该地区社会规范与自己内化的社会规范的差异大小所决定的。以上的例子详细的说明了人们的确都内化着一种社会规范,而这种被内化的社会规范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塑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他为人处世的标准。显然任何一种现象的存在都有其原由和作用。而一种内化的社会规范之所以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就在于它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显然一个相同的群体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社会规范。因此社会规范就像是一个证明自己属于该群体的标志,使得群体内成员相互之间有一种认同和归属,同时也对群体外的成员进行排斥。以此来壮大本群体的实力,削弱一切被认为是外群体的发展,而社会就是一个大的群体。当然这种内化的规范可以稳定下来并
不只仅仅是由于它能区分是否是异类的功能,还在于这种社会规范是如此的巧妙能够维持整个社会的整体的利益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只发展某些强者的利益。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这样解释正义的起源。
“那就先听我来谈刚才提出的第一点——正义的本质和起源。 人们说:作不正义事是利,遭受不正义是害。 遭受不正义所得的害超过干不正义所得的利。
所以人们在彼此交往中既尝到过干不正义的甜头,又尝到过遭受不正义的苦头。
两种味道都尝到了之后,那些不能专尝甜头不吃苦头的人,觉得最好大家成立契约:既不要得不正义之惠,也不要吃不正义之亏。
打这时候起,他们中间才开始订法律立契约。 他们把守法践约叫合法的、正义的。 这就是正义的本质与起源。
正义的本质就是最好与最坏的折衷——所谓最好,就是干了坏事而不受罚;所谓最坏,就是受了罪而没法报复。
人们说,既然正义是两者之折衷,它之为大家所接受和赞成,就不是因为它本身真正善,而是因为这些人没有力量去干不正义,任何一个真正有力量作恶的人绝不会愿意和别人订什么契约,答应既不害人也不受害——除非他疯了。
因此,苏格拉底啊,他们说,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就是这样。” 而相应的社会规范的形成也是由于这种规范能够使大家受益,能使群体共同的发展而减少内部的损害。就像是某些经常争议的亲情这种情感是什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内化了的社会规范,而这种规范无疑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利的。至少它能有助于社会人口的生产。可是又会有人怀疑,动物界中并没有所谓的类似于人类的社会规范,但依然存在这一些亲情的感人事件,因此我们有必要谈谈情感产生的第二个因素,进化的因素。
进化因素的影响。谈到进化当然要和基因保留的可能性联系在一起。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家庭内部的情感大于家族内部的情感,而家族内部的情感有大于和其他人之间的联系。而这个联系之间的亲疏很明显的与基因的相似性之间有很大的联系。而也有一些朋友之间的情谊,那么我们是可以将这看做是亲情的投射,或者可以说是某种移情。我们在并不知觉的情况下赋予朋友一种家庭中的某个身份来加以呵护。为何有那么多的情感是依靠认干爹,干儿子,干闺女或者是拜把子作兄弟而产生,或者说亲情是所有情感的开始和最终归宿。为何我们将黄河称作母亲河,将祖国成为祖国母亲,而我们则统称为炎黄子孙。这其中无时无刻不包含着一种家庭的情感的投射。而这种情感很明显的使任何一个种群团结起来,使他们群体得到发展而无论其他的群体怎样。尽管这种内外群体的划分会因为情景的不同而有差异。但是无论何时被划为内群体的成员都将有更多的生存的机会,因为他们被认为有着相似的基因,而这种相似的基因的保护就是对自己的保护。因而这种情感得以延续并在人类和动物之间普遍的存在。
经过以上对于情感性因素的本质的讲述,我们有理由相信情感性因素是一种社会规范,是进化的结果。当然我们也不必因此而感到它不再如此的高尚,我们只不过是对他的原因尽行了解析。并不能影响对它本身美好的感受,毕竟又有什么是绝对的纯粹的高尚呢?(除非这种东西不具有原因,显然是不存在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e5d9818650e52ea55189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