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走进古诗词意境的研究

2022-04-09 01:14:2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引导学生走进古诗词意境的研究》,欢迎阅读!
古诗词,意境,引导,走进,研究
引导学生走进古诗词意境的研究

作者:苏银霞

来源:《成才之路》 2016年第35



苏银霞

(福建省晋江市磁灶镇大埔中心小学,福建晋江362200

摘要:学习古诗词,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最直接的途径。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古诗词教学引导学生走进古诗词意境。文章从了解背景、朗读入境、想象画面、互文拓展四个方面加以研究。

关键词:语文教学;引导;古诗词意境;互文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5-0060-01

作者简介:苏银霞(1977-),女,福建晋江人,小学高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研究

带领学生走进古诗词意境,能让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和敏感力,提升他们的诗学修养及形象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如何指导学生走进古诗词意境,从以下四方面进行研究

一、了解背景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古诗,不论是直抒胸臆还是借景抒情,抑或是借古喻今,都往往和诗人所在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时代背景都或多或少地对诗人的情感和行文思路有着影响。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创作的历史背景,是走进古诗意境的第一个步骤。比如,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如果不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就会认为这首诗只是描写了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其实,苏轼写这首诗的时候,1072 年,当时他在杭州任通判。苏轼政治生涯的黄金时间,应该是熙宁二年至熙宁九年间的八年。而这八年正是王安石变法最激烈的八年。所以,这首诗不仅写出了大自然景象的瞬息万变,同样蕴含着自己对政治形势变化万千的认识和感慨。虽然他远在杭州,远离政治漩涡的中心,但是,他对大起大落的政治形势依然有自己的感慨。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不会只当它是一首写景的诗来读。

二、朗读入境

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诗入境,古诗词朗读也不例外。在古诗词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读懂古诗的意思,然后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读出诗的意境,感受诗的韵味。在教学清朝郑燮写的《竹石》一诗时,要抓住“咬”这个字,体会劲竹坚忍不拔的品格。教师还可以追问:劲竹还可能遇到什么折磨?通过这样的理解朗读,学生很自然地在脑中形成竹子生长在岩缝中,历经风霜雪雨,依然坚劲的画面,从而体会到诗人坚定顽强、刚正不阿的品质。

三、想象画面

古诗言简意赅,但却注重营造深远幽美的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好诗就是一幅优美的画。由文字转换成画面的途径就是想象,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老师要特别注意让学生通过想象,把古诗描写的意境呈现出来,在学生脑中形成清晰的画面。如教学袁枚的


《所见》,让学生读“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后,问“读了诗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刚开始,学生只会根据诗句的意思说,牧童骑在黄牛背上,他唱歌的声音传遍了整个林子。接着,教师启发:“这是一头怎样的黄牛,这是一个怎样的牧童?牧童骑在黄牛背上会做什么?会有怎样的表情?”学生在脑子里就能呈现出更形象生动的画面:一个牧童骑坐在黄牛背上,黄牛在林间慢慢地走着,悠闲地吃着青草。牧童手拿竹笛,吹出悠扬婉转的曲子,有时放下笛子,高歌一曲。歌声嘹亮,好像要把整个林子都震动了。领悟意境美,想象画面十分重要。李白的《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让学生充分阅读之后提问: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怎样的冶炼工人?引导学生想象:冶炼工人在月光如水的夜晚伴着熊熊的炉火和飞溅的火星,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这首诗呈现的画面就是诗人要表现的意境,火、热、声、色交相辉映,秋夜冶炼全景图,热烈豪迈。

四、互文拓展

“互文性”是指每一个文本都不是封闭的、与外界绝缘的话语系统,而是与其他文本相互参照、彼此牵连,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个文本都只有在与别的文本相互关联和比较中才显示出自己的意义和价值。意象的互文拓展,有助于学生走进诗的意境。在教学《枫桥夜泊》时,要让学生体会诗人营造的“愁”的画面,讲到“月落”时,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关于明月的诗句,学生说出了诸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诗句。教师还可以拓展到“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诗句。接着问,在诗人的眼中,明月代表了什么?从而体会诗人的乡愁。讲到“霜满天”,又与李白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进行对比,为什么张继会有这样不同的体会呢?那是因为诗人当时客船停在枫桥边,夜越深,霜越重,刺骨的寒冷再加上科举不第的失落,忧愁就像布满了天地间的寒霜那样浓。除了意象互文,同主题互文也有助于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教《别董大》时,要让学生体会在怎样的环境下送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可以拓展古人有哪些描写送别的诗句。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自古多情伤离别”等。通过与后面诗句的对比,可以体会到高适与董大的离别,除了有伤感,更多的是安慰、鼓励。

五、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该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走进古诗词的意境。这对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让他们领略汉语的魅力大有益处。特别在提倡国学教育的今天,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才景.小学语文古诗意境教学的实施策略[J].广西教育,2014(01).

[2]孔蕙萍.小学古诗教学的几点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4(0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dcd5dba31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d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