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以建构主义理念设计有效提问》,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建构主义理念设计有效提问
作者:韩金荣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2年第08期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4-0135-02
建构主义强调课堂应呈现四个基本环节:情境创设、自主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每一个环节都要充分体现教学的高效和课改新理念。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和教研实践,以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的教学为例,对课堂如何提问才能实现各个教学环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目的是通过特定的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原有的知识去“顺应”即将开始的新知识。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导入的问题,使问题具有新颖感、时代感和趣味性,符合中学生的兴趣需求。较为常用的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从复习相关的旧知识入手来设问,如:我们学习过汉朝和唐朝的对外交往,在这两个朝代中,为中外友好交往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有哪几位?他们的贡献是什么?通过回顾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等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出新问题:明朝时期,我国有一位伟大的航海家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航至非洲,为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我们来了解他的远航壮举。这种问题的设计必须紧扣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使提问达到“链环”的作用。
2.用时事政治材料入手提问:2005年人民网北京7月11日讯 , 记者张毅报道: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大会1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郑和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下西洋是个怎样的活动,值得600多年后的我们来纪念?用时事导入既可以让学生看到历史无处不在,又能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和兴趣,使学生养成关注国家大事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但是用时事教学,教师就必须要时常关注、积累有价值的时事材料。用时事创设情境提问,必须要找准时事问题与所学知识的结合点,以材料为依托,多角度、多方位的设置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了解将要学习的新知识。
3.运用歌曲、故事、视频材料等多种手段创设情境问题:播放纪录片《伟大的旅人》视频,用片中的解说语“时至今日,郑和伟大的航海业绩仍旧不为欧洲人所知,现在是把问题弄清楚的时候了。”来设问: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学习了本课之后,你打算怎样向欧洲人介绍郑和的航海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另外,笔者认为这一环节不管采用以上哪种方式,其内容最好围绕新课的重点来设计问题,通过导入就能加深学生对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的印象。在本课中,有的老师用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来导入,直观性强,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强化的却是学生只需一般了解的内容,不能体现导入的高效。 二、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
在这一环节中为了有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方便学生达成对本课知识的建构,明确本课的“知识清单”,问题的设置要全面,要针对每一个基本的教学目标,同时要有结构和层次感、条理性。就像丹东尼奥在《课堂提问的艺术》一书中所说的,要“设计提示课文结构和指导的关键问题”。针对本课,可以设置如下的问题:
1.本课共介绍了几件事?体现了中外友好交往的是什么事件?体现了中外冲突的是什么事件?
2.郑和是个怎样的人?西洋是什么地方?郑和为何下西洋?结合教材内容和航海路线为我们介绍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出发点、人数、船只数、所到地区、影响等);郑和远航所走的航线,历史上被称为什么?结合路线图说说这条航线。 3.倭寇是些什么人?戚继光抗倭能够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4.澳门是被哪个国家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攫取的?
以上四个问题的设置体现了本课三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和整体感。这些问题基本都属于低水平的提问(用来考察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的提问被定义为低水平的提问),绝大部分学生利用旧有的知识和课本信息都能完成学习任务。 三、协作学习,探究深化
这是学习的拓展性环节。我们常说的整合教材、二次处理教材就体现在这一环节中,也是最能体现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环。和上一环节相比,笔者认为这一环节的问题设置要紧紧围绕重点和难点展开,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关注知识的纵横联系,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情感体验。大部分问题都是学生独立学习难以完成的,也是单从课本给出的信息中不能解决的,必需经过小组合作探究或老师点拨、讲解才能完成,因此这些问题都属于高水平的提问(用以考察学生的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的提问被当做是高水平的提问)。针对第16课笔者设置了以下探究性的问题:
1.郑和下西洋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具备了哪些主客观条件?与哥伦布等欧洲航海家的掠夺式的远航相比,郑和远航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哪些传统美德?要回答第一问,课本只给了郑和的个人品格、明朝前期国力强盛这两个条件,还必须联系到指南针的使用、宋元时我国造船与航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海技术的进步等。介绍哥伦布,拓展了学生视野,把中外远航对比,培养了学生比较能力和对中华美德的情感体验。
2.何谓“民族英雄”?岳飞和文天祥是民族英雄吗?从你所看过的书籍和影视作品中,你知道的民族英雄有多少?我们应该学习戚继光的什么精神?本题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对历史基本概念的理解来判断历史人物的行为性质,同时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3.和汉朝、唐朝、宋元时期的对外交往相比,明朝中后期之后,我国的对外交往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从外交这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本题的设置既与上课时的导入问题相呼应,又能给学生一个关于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的整体感知,并通过分析“开始遭受外来侵略”这一新现象,揭示我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的发展趋势。本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 四、小结反馈,评价效果
建构主义提倡开放的、多元多解的评价,以反映学生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不同水平差异。因此在这一环节中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开放性,体现学生对本课学习所获得的差异性体验。针对第16课,可以设置如下问题: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新信息?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通过同学们的发言,可以了解他们对本课知识的达成程度。
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有设计出有效又有建设性的提问,才能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达到发展和完善学生认知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如密,孙元涛.新世纪教师教学艺术策略[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彭钢,张晓东.课程理念的更新[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dc1d72db8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