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生平简介

2022-12-21 17:01:2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竺可桢生平简介》,欢迎阅读!
竺可桢,生平,简介
竺可桢生平简介

竺可桢是毕生为国求是的气象事业和物候学的开拓者.竺可桢189037日出生于浙江上虞竺可桢1910年公费留美入伊利诺伊大学农学学习1913年夏毕业后转入哈佛大学研究地理系专攻气象,1918年以题为《远东台风的新分类》A NEW CLASSIFICATION OF THE TYPHOONS OF THE FAR EAST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7年任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1928年任中央研究气象研究所所长,建国前他先后执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和中央大学。19334月,竺可桢与翁文灏张其昀共同发出成立中国地理学的倡议,学会于翌年成立。19364月,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为了婉拒蒋介石赴台湾的邀请,而辞去了浙大的所有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还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并于1962年光荣地参加中国共产党。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物候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个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他始终从科学的视角,关注着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先觉先行者。 编辑本段往事略集

竺可桢幼时聪明好学,从2岁开始认字在家庭的影响下,他从小就在私塾里读书,学习十分勤苦。中学阶段(15岁始),读书于上海澄衷学堂和复旦公学,后到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前)读书。他身材瘦弱,被同班同学胡适讥笑说他活不过20岁。竺可桢闻此话后下决心锻炼身体,风雨无阻。后来他的身体始终健康。

由于他学习努力,成绩卓著,五次考试都名列全班第一。191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公费留学生,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学习农学。后又转入哈佛大学地学系专攻气象。哈佛大学求实崇新、自由探讨的学风,给他深刻影响。1918年他以台风研究的优秀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时年28岁。 当时美国政府将八国联军向清政府勒索巨额白银(史称庚子赔款中付给自己的部分拿出,为在华开办学校及招收中国留学生赴美的费用,实际是想用中国自己的钱培植亲美势力。竺可桢出国,正是作为第二批利用庚款赴美留学的70名公费生之一。 在旧中国内战频繁的条件下,这批学生回国后大多经商,或投奔军阀,只有竺可桢等少数人坚持科学救国的艰难道路。竺可桢所走的道路,是20世纪前期的中国进步知识分子追求真理和光明的道路。看到清政府的极度腐朽昏暗,他和同时代的进步青年一样,争取到西方去学习,以改造国家。 他起初抱着不问政治的态度投身科研。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尤其是特务横行,从反面教育了他。任浙大校长期间,他便以爱国科学家的正义和良知站出来坚决斗争,以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在公函中曾申斥他包容奸伪匪谋学生之一切非法活动于不闻不问 通过新旧中国的对比,竺可桢相信:只有跟共产党走,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也是当年许多爱国科学家的共同感受。

他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回到了祖国,先后执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他受聘担任南京高师地学教授,次年,学校改称东南大学,在竺可桢主持下,建立了地学系,下地理、气象、地质、矿物四个专业,并新任系主任。在这里为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地理学通论》和《气象学》两种讲义,成为中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教育的奠基性教材。19251月,东南大学发生易长风潮,竺可桢于本年夏离校,到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史地部部长,潜心著述,接连发表了《论江浙两省人口之密度》《北宋沈括对于地学之贡献与纪述》《论以岁差定〈尚书·尧典〉四仲中星之年代》等重要文章。1926年到南开大学任地理学教授,于此就地取材,成文《直隶地理的环境和水灾》。同年作为中国科学社的代表入组中国代表团,赴日本东京参加了第三届泛太平洋学术会议。1927年学校又改名中央大学。在此期间,他一面担任地理系主任,主持日常行政工作;一面教授地学通论。气候学,气象学等课程,培养了我国第一批气象学和地理学研究教育人才。张宝堃吕炯、黄厦千、沈孝凰、胡焕庸等,都是这个时期培养出来的优秀学者。他还积极参加中国科学做了大量宣传工作。同年秋,在中国科学社第十二次年会上被选为理事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d9f694ded630b1c59eeb5d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