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教案

2023-05-01 13:07: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教案》,欢迎阅读!
岳阳楼,古诗词,诵读,下册,人教
诗四首



教学难点】

师生共同赏读《渡荆门送别》,指导学生自读《登岳阳楼》。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朗读诗歌,感知诗意;赏析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今天我们学习两位著名的诗人李白的诗作《使至塞上》和陈与义的《登岳阳楼》。 二、师生共同赏读

三、指导学生赏读《渡荆门送别》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请一位同学介绍李白,并背诵李白的诗歌一二首。

教师补充: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李白早年在蜀中读书漫游,广泛地接触了中国的古代文化,接受了多方面思想的影响与熏陶。25岁时,李白结束了蜀中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以安陆为中心的16年漫游生活。《渡荆门送别》是诗人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至荆门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3.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意。 4.教师可设计一些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 问题如下:

1)找出诗中的写景句,通过想像诗中的形象,把握景物描写的特征。 2)诗中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3)这首诗最打动你的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学生四人为一组,小组内讨论交流,争取人人发言,然后各组选一个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明确:

1)诗中的写景句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随着

1 / 2




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现、变换,作者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山势和流水,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一个“随”字给山野以动感,一个“入”字写出了江水奔腾的气势。

写完山势、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法从不同角度写长江的近景、远景。“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慢。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云生结海楼”是日间仰视所见。白天,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2)颔联、颈联细致入微地刻画了长江江面开阔、两岸平旷的景色,融进了诗人初次见到平原大江时那种新鲜、欣喜、激动的感情。诗的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抒发了思乡的情感。长江水自蜀东流而下,所以诗人称其为“故乡水”,诗人此次远行,怎能不留恋自己的故乡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乡,而说故乡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抒发了诗人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

5.学生齐背《渡荆门送别》。 四、指导学生自读诗文《登岳阳楼》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简斋集》《无住词》 《岳阳楼(其一)》定于高宗建炎二年,“靖康之变”发生,宋代诗遭遇到了天崩地裂的大变动。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天涯沦落。诗人在他逃难三年之际,登上了名胜岳阳楼。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指导学生注意把握节奏、韵律及感情基调。 3.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 4.指名1-2名学生朗读诗文。其他学生评介。 五、小组合作讨论,再读诗文,回答问题。

多媒体显示

1.首联与颔联是景物描写,对下面诗句的情感表达有什么作用?

2.颈联明显是学杜甫《登高》句“万里悲秋常用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但陈与义并不生吞活剥,诗中以“万里”对“三年”,表达出哪些信息

【作业布置】

从两首诗中任选一首,根据你的理解,用文字或绘画把你的阅读感受描绘出来。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d5097a066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d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