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笆接枣

2022-09-28 17:02:2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编笆接枣》,欢迎阅读!
编笆接枣
编笆接枣,锯树留邻

寿县隐贤古镇有一条涂家巷,从前巷里往过陈、王两户人家,院落仅一墙之隔。陈家的墙头左侧植枣树一株,三年后枣树结满红枣,树枝越过墙头,伸向王家院内,熟透的红枣不时掉落。王家想邻家枣树结的枣子,俺家不该享用。于是就编了竹笆,斜架在枣树枝下,使掉落的红枣滚回陈家院里。陈家发现后,悄悄把竹笆垫高,不让枣子滚过来。年年结枣,年年编笆,王家想,还是迁到别处住吧,免得天长日久,影响邻居关系。陈家得知这一消息,深感不安,毅然把枣树锯掉。王家见到倒在地上的枣树,深表惋惜,问道:“为何把这正在结枣的枣树锯掉?”陈家说:“枣子虽好,也没有邻居好啊!”“编笆接枣,锯树留邻”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隐贤镇,当地人称隐贤集。隐贤集隐贤集,顾名思义,曾经隐居过某位贤能之人。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韩昌黎曾经两次撰文赠与此人,此人名叫董邵南,隐贤古镇就得名于他。

董邵南,唐朝寿州属县安丰县百炉镇人,因屡考进士未中,拟去河北托身藩镇幕府。韩愈一贯反对藩镇割据,写了两篇文章赠送他,既同情他仕途的不遇,又劝他不要去为割据的藩镇效力,足见韩愈对他的赏识以及二人友情的深厚。 其一:《嗟哉董生行》

淮水出桐柏山,东驰遥遥千里不能休。淝水出其侧,不能千里,百里入淮流。寿州属县有安丰,唐贞元时,县人董生召南隐居行义于其中。刺史不能荐,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门外惟有吏,日来征租更索钱。嗟哉董生。朝出耕,夜归读古人书,尽日不得息。或山而樵,或水而渔。入厨具甘旨,堂问起居。父母不戚戚,妻子不咨咨。嗟哉董生孝且慈,人不识,惟有天翁知。生祥下瑞无时期。家有狗乳出求食,鸡来哺其儿,啄啄庭中拾虫蚁,哺之不食鸣声悲,彷徨踯躅久不去,以翼来覆待狗归。嗟哉董生,谁将与俦?时之人,夫妻相虐,兄弟为雠。食君之禄,而令父母愁。亦独何心?嗟哉董生无与俦。 其二:《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译文:

自古就说燕、赵一带有很多慷慨激昂的豪侠义士。董生考进士,接连几次未被主考官录取,怀抱杰出的才能,心情抑郁地要到那个地方去。我知道董生此行一定会有所遇合,董生,努力吧!

像你这样不遇于时,如果是仰慕而勉力实行仁义的人,都会同情怜惜你的。何况燕、赵一带的豪侠之士奉行仁义是出于他们的本性呢!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哪能料想现在比起古时候所说的没有什么两样呢?姑且以你此行去证实吧。董生,努力吧! 我因为你的此行而产生了一些感想。请你为我到望诸君乐毅的墓上去凭吊一番,并且到那里的街市上看看,还有过去的屠狗者一类的豪侠义士吗?替我向他们殷勤致意:“圣明天子在上执政,可以出来任职效忠了!” 诗文背景

翰愈的朋友董邵南在长安不得志,打算北游,前往当时在藩镇势力割据下的河北,托身藩镇幕府,寻找出路。翰愈便写了这篇序文赠给他,委婉地劝阻他不要前去,不要走上歧途,因


为时过境迁,那里或许已不再是施展抱负的理想场所。从吊念乐毅,致意高渐离的话中,含蓄地指出有才能的人应该留下来为朝廷效力。 相关介绍: 隐贤镇,古称百炉镇,为三国曹操军营遗地,因当时行军打仗支架数百火炉炼制兵器而得名,唐朝时著名儒人董邵南(史称董子、董生)隐居于此,后更名为隐贤镇。

隐贤镇是寿县四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地处寿县西南边陲,北接迎河镇,南邻六安马头镇,西与霍邱县彭塔乡的“西隐贤集”隔河相望。“东隐贤,西隐贤,隐贤集街心能跑船。”这首童谣生动地描述了隐贤镇的地理特点。

隐贤因得淠河舟楫之便利,南承皖西货物,北达淮水东西,商业、手工业发达。到三国时,曹操为备赤壁之战,率领数十万大军由此经过,并派驻人马在此操练,囤积粮草,炼制兵器后曹操中了吴国的诈降计,被吴蜀联军打败,在这里留下了数百座打造兵器的火炉,百姓便把这里称作了“百炉镇”。

至唐时,著名才子董邵南中举后,到京城考进士,未中,回到家乡百炉镇隐居攻读。在京期间,董邵南曾与文学家韩愈等名士互慕其名,诗词唱和,交往深厚,韩愈曾作《嗟哉董生行》《送董昭南序》等诗文相送。隐居百炉镇后,董子教书育人,慈爱乡里,道德品行,有口皆碑。当地后人敬仰他,便把百炉镇更名为隐贤镇,沿用至今。 据史料记载,明代这里已成为江淮一带的重要商埠,不少具有儒商雅称的徽商来到这里置业经营,更加带动了小镇工商业的蓬勃发展。

追寻起古镇的历史,几乎全部与淠河相关。由于淠河的分割,历史上隐贤曾 “鸡鸣狗吠听三县”就是在今天,淠河仍是寿县和霍邱的界河。同时,淠水长流又给这里的工商业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写的《送董邵南游河北序》。这个董邵南,就是隐贤人,而隐贤正是因为他而得名。隐贤集不仅仅是一个地名,原来隐贤古称百炉镇,为三国曹操属地,因曹军支造数百火炉炼制兵器而得名。隐贤之名为何源自董邵南,后面细说,先说董邵南。



董邵南运行大唐盛世之末,流年不利,与进士无缘,屡考屡败。十年寒窗苦,平生志难求,心灰意冷之际,他心生“邪念”,欲往河北托身藩镇幕府。假如他当时迈出了这一步,就没有后来的董大贤人了,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也找不到隐贤集这个乡镇了。



命运不欺良善之人,董邵南有幸结识了韩愈,一念之差未铸千古之恨。韩老特别赏识他的满腹才学,但一贯反对藩镇割据,闻知他想去藩镇求职岂肯袖手旁观?


于是,他特意作了一篇《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名为“送行”,意在劝阻,圣人门徒莫行不忠之道。有人称赞此序是侧笔的代表之作,依我看,分明渗透着老韩的腐儒气,明里同情他仕途不遇,偏偏曲里拐弯正话反说。既为好友,即便直言,岂不更见真情?好在,董邵南乃有才有德之士,老韩的弦外之音一点即通。只是这个老韩也太迂腐了,给他指引的人间正道,还是那条走不通的绝路,“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他对仕途已经绝望,还会去上当受骗吗? 为了不悖老韩的良苦用心,董邵南只能引身而退。一介儒生,屡试不进,失意于科场,不去藩镇,也不再等明君,打道回乡,埋头农耕,从此与世无争。儒家哲学尊奉一个信条,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董邵南一心只读圣贤书,前半生立志“兼济天下”,半途而废;后半生潜心“独善其身”,修成正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d424bd7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