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与冀州相关的典故》,欢迎阅读!
与冀州相关的典故
冀州市公元前201年建县,距今已经有2200多年的历史。漫长的历史,沉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冀州与许多成语、典故彼此相关。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的事我国人几乎妇孺皆知。但大禹治水的开端、掘第一锨土在哪里,知道的恐怕不多。大禹治水就是从冀州开始的。
公元2000多年前的尧舜时代,黄河水无拘无束,放荡不羁,经常迁徙、滚动,泛滥成灾:淹没农田、冲毁村庄、夺人性命,使人们流离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根治黄河水患,帝王舜将治河重任交给了大禹。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证明了大禹是有事业心、责任感的称职治河官员。无数史料证明,大禹治水是从冀州开始的。《汉书》载:“禹治水从冀州始”。孔颖达的《尚书正义》中载:“治水先后”,“首从冀起”。苏东坡曾说:“河患冀、兖为多,……故禹行自冀始。”现在,冀州市城北75平方公里的国家级湿地衡水湖,据说,也是大禹掘的第一锨土。
言必信,行必果
“言必信,行必果”这句成语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冀州市的原名---信都,就是依据这一成语而产生的。 冀州市的古称---信都,设立于西汉高帝六年,即公元前201年。当时,属冀州,在现冀州市设信都郡和信都县。信都县的名称,一直使用到明朝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
保持了1570年(期间有少数时候叫其他名称)。信都之名,据史料载:起源于赵成侯。赵成侯居邢(现邢台),颇具雄心,为表明他“言必信,行必果,布信于天下”的决心,改邢为“信都”。
悬头刺股
“悬头刺股”为一成语,也作“悬梁刺股”、 “悬头刺骨”、“ 刺骨悬梁”。《三字经》中说:“头悬梁,锥刺股”。说的是,为发愤刻苦学习,“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引自《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引自《战国策.秦策一》)。“悬头”的孙敬,就是冀州人。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晋时(265—420年间)的7位贤士---嵇康、阮籍、向秀、刘伶、阮咸、山涛、王戎,常宴集于竹林中。《晋书. 嵇康传》载:“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冀州市境内有一座寺庙,名称叫“竹林寺”。 竹林寺建筑朝代无考,原名因三面环水,夏秋时节常出现海市蜃楼,而叫“悬空寺”。改名“竹林寺”,因竹林七贤之一山涛曾担任冀州刺史,且功绩颇丰。清朝乾隆十七年(1753年)《直隶冀州竹林古寺胜景全图》中,在额头就刻有七贤姓名。竹林寺为冀州城内古寺庙之首。位于冀州城东北0.5公里处。竹林寺为四合院建筑,北大殿供奉铜铸佛像,有东西配殿和山门。一直香火甚盛。毁于1963年大洪水。1992年,冀州市冀州镇二铺村在冀州市新旧城区结合处新建了以竹林寺为主的旅游景点,1993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对游人开放。
竹溪六逸 《辞海》中有“竹溪六逸”条目,载:《新唐书.李白传》中说:唐朝(618—907年间)时,著名诗人李白客居任城(今山东济宁),与孔巢父、韩准(《旧唐书》作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6个人,一起隐居在徂徕山,酣歌纵酒,被号称为“竹溪六逸”。“竹溪六逸”其中的孔巢父是冀州人。
孔巢父与李白、杜甫等几位文采横溢的大文豪齐名。冀州《州守林思承重建儒学碑记》刊载:其“赫然有声于斯
土”。孔巢父,字弱翁,孔子的37代世孙。他“少时力学辩博”,也有诗文佳作行世,但已散失。
孔巢父结束徂徕山田园生活后,被举荐到长安做官。约在天宝六年(747年),辞官归隐江东(今浙江会稽)。行前,京师好友为其设宴饯行。席间,杜甫吟诗一首,表述自己的心境,赞颂孔巢父的德才。诗题为《送诗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云:“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诗卷常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
孔巢父为救社稷,后再度复出,当过湖南观察使。唐朝德宗建中年间(780---804年间),孔任朝中大臣,官至给事中。因其足智多谋,善于辞令,且破贼有方,深得朝廷器重,被称为“知君名宦”。
建中二年(781年),魏博七州节度使田悦哗变。兴元元年(784年),皇帝德宗任命孔巢父为宣慰使,前往平乱。孔巢父冒死赶赴魏博,舌战田悦,陈述顺逆之祸福,理据俱备,打动人心,终使田悦率众归附。
孔巢父说服田悦后的当年6月,皇帝德宗令其招安另一叛将李怀光。孔巢父深入虎穴,舍身劝降。因言辞冲突,被李怀光杀害。孔巢父死后,朝廷追赠尚书左仆射,谥号“忠”。
王郎赶刘秀
“王郎赶刘秀”的故事,凡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一些。讲王郎赶刘秀,不能不提到冀州。东汉更始二年(24年),大司马持节刘秀抚慰郡县到蓟县,值王郎兵起,刘秀仓惶出逃,王郎从蓟往南追赶刘秀。王郎赶刘秀到冀州,信都太守任光出迎。据民国版《冀县志》载:《水经注》作者郦道元曾说,西汉更始二年(24年),还没有称帝的刘秀,在冀州城南安城乡(今周村镇安兴村旧址),被时任王莽朝“和卒正”职务的邳彤接见,还被接到冀州城西扶柳城(今冀州市小寨乡扶柳城村),刘秀非常高兴。刘秀起兵于冀州,后得旁县兵助,击败王郎,中兴帝业,25年称帝,即汉光武帝,为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在位32年(公元25――57年)。
据传,冀州市西王镇逍遥村的村名来源于刘秀的一句话。王郎赶刘秀时,刘秀经过几天的昼夜急行,才摆脱了王郎的兵马,来到了冀州城西南70里地的一个村庄。这时,刘秀一行已人困马乏,便在村中一庙前的大树下休息。刘秀一觉醒来,感到十分轻松,顺口说道:“这个地方倒是逍遥自在呀!”刘秀称帝后,这个村就改名为逍遥村了。相传,冀州市西王镇吉会台村的村名原叫鸡鸣台村,也源自刘秀。西汉末年,王郎赶刘秀时,刘秀走到这个村正值拂晓鸡鸣,且这个村地高如台。于是,人们就把这个村叫作鸡鸣台村了。后来改为现村名。
据传,王郎赶刘秀时,刘秀跑到冀州千顷洼(现衡水湖)一带,人疲马乏,又饥又渴,实在跑不动了,就在一片树林里休息。刘秀抬头一看,树上有桑葚,于是摘下吃起来。吃了桑葚,管渴又管饿,刘秀精神大振,气力倍增,继续前进,后来取得胜利,做了皇帝。还有一次,也是在冀州的一片树林里,刘秀由于太疲劳睡着了,朦胧中被一个什麼虫子拱醒,刘秀一看是个蝼蛄,十分生气。这时,树林外面传来人喊马嘶声,刘秀不由大吃一惊,原来王郎的部队又追上来了。刘秀想,多亏了这个蝼蛄,若不然冀州就是我的葬身之地了。据传,有一次,刘秀被王郎追赶到冀州城西北,又饥又渴且十分劳累,忽觉眼前一黑,跌落马下,昏了过去。后被两个叫花子(要饭的)叫醒,并喂水喂饭,救了刘秀一条命。
姊妹易嫁
“姊妹易嫁”的故事被编成书、被搬上舞台,传播甚广,许多人都知道。这件事就发生在冀州。
《朝野佥载》中记:唐朝冀州长史吉懋(从五品),欲为男娶南宫县丞崔敬女。崔敬起初不答应,后因惧怕吉懋的权势而应许。吉懋家去崔敬家娶亲那天,崔敬女“坚卧不起”。 崔敬小女见状,对母亲说,若不应亲事,父亲必然有
祸。我愿解救父亲之难。“姊若不可,儿自当之”。随即代姐出嫁而去。后吉懋子升迁到平章事,崔敬小女,夫贵妇荣,享尽清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d31116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