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研究综述

2023-02-14 22:24: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研究综述》,欢迎阅读!
行为学,理论研究,综述,激励,组织


激励(motivation)本是心理学的概念,从词意上看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即加法和鼓励人们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人的行为模式清楚地表明人的行为是由需要引起,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导致行为,而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需要。如果我们能够激发人们的动机,满足人们的需要,并使人看到满足需要的可能性,那么我们就可以激励行为。

一、前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经济也越来越成熟,而中国由于开放时间较晚,管理理论经验落后,相对发达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激励问题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中国企业如何从激励理论研究上找到突破口,尽快达到发达国家的实力是我们应当仔细思考的问题。

激励机制是为了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通过这一机制所形成的推动力和吸引力,使员工萌发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产生实现目标的的动力,引起并维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响应的奖酬,强化自己的行为。

二、国内的激励研究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激励机制得以强化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经济学、心理学以及管理学应用各种激励理论进行广泛地分析与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主要包括激励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实践研究两大部分。

(一) 激励理论研究

在对激励理论研究,主要是对国外已有的激励理论进行借鉴以及加以改进,以期适合中国文化情境。张维迎认为,由于激励机制主要取决于产权和所有制结构,因此企业需要给予经理相应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吕亚君2002提出通过柔性激励调动职工积极性;对电信企业激励机制研究也已经出现,徐泓、姚岳、杨万贵(2008)采用规范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国现行激励机制的深研究,从中抽象出激励机制中客观存在的理论问题,包括企业价值、管理人力资本定价以及企业价值和管理人力资本定价相关性等,作为设计激励机制模型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动态的角度、从企业价值与管理人力资本相关性的角度、从管理者劳动两重性的角度对Ross激励机制模型进行修正,从而得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激励模型。

(二) 激励应用研究

应用研究方面, 刘正周认为,激励机制是指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通过激励因素与激励对象(或激励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他认为激励机制应包括诱导因素集合、行为导向制度、行为幅度制度、行为时空制度和行为规划制度1996)张维迎认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力资本所有者可以分成负责经营决策的人力资本所有者(简称为"经营者"和负责执行决策的人力资本的人力资本所有者(简称为"生产"。激励机制主要取决于产权和所有制结构,因此为了解决经理激励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问题,就必须给予经理相应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至少是部分地),最终的改革仍然要归结到所有制改革上来(1996,潘静(2008)在介绍了“激励”与“激励机制”的内涵以及激励的几种基本模式的基础上,阐明了激励机制对民营企业发展的作用,从激励形式、观念和措施等方面分析了民营企业在员工激励机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激励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的激励观,构建良好企业文化和鼓励员工参与管理等先进方式来优化民营企业的激励机制。王丹(2009)对现中小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普遍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薪酬、职业发展、培训、文化认同四个方面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三、国外的激励研究

20 世纪50年代以后,激励理论日益兴起,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943)赫茨伯格的双因理论工作丰富化理论、佛隆的期望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HackmanOldham工作特性理论、德鲁克的目标理论以及亚当斯(1963)的公平理论等。

西方的一些学者在对上述的这些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理论Lawel(1970)在期望理论的基础上认为金钱只有在具备下列三种条件下才可以激励员工:第一,金钱的数目本身具有诱惑性;第二,员工完成工作后能够得到期望的金钱;第三,员工经过努力提高了工


作绩效。Bandura(1977)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后来经过修改成为社会认知理论(1986)Latham(1986)认为,将实验室里的目标设置与工作中的目标设置结合起来,对员工激励更有效果。Greenberg(1986)提出了组织公平原则,回答了关于如何运用公平理论的问题。

伴随着理论研究的同时,西方的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对激励的实践应用也一直处于不停的探索之中。经过整理,对激励的实践应用研究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员工特质与激励的关系应用究。Tett(2003)研究表明,员工倾向于选择适合自己特质的工作和任务。Dweck(1999)认为,目标倾向是反应员工个体差异的稳定变量,与激励方式显著相关。Wiggins(1996)发现性格外向的人喜欢工作的丰富化,神经质的人对他人及工作环境比较敏感,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喜欢自由度比较大的工作Day,Schleicher(2002)认为,具有自我控制人格的人适宜做领导的位子,他们解释认为,因为自我控制者们对他人的期望比较敏感,从而增加了他们的可接受性。应对不同类型的员工,给予其不同的任务,符合各自不同的角色期待是一种很不错的激励措施。第二是关于工作本身特性与激励的研究。西方的学者认为,单调的工作使我们沮丧和委靡不振,甚至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相反丰富化的工作可以使我们心情舒畅,有利于我们工作效率的提高。

四、对联想集团与微软公司激励机制做一个分析 1.联想集团

联想是一个以业绩为导向型的公司,不惟学历重能力,不惟资历重业绩。联想现在许多高管人员其实在公司工作时间并不长,能从普遍员工升到最高管理层,原因不是跟谁有什么关系,而是全凭业绩。为什么外企一些有相当级别的管理人员愿意到联想工作就是看重了这一点。不同层次的人员收入不同是很自然的,但联想的干部没有贵族化的倾向。

在联想,普通员工并不是只有做管理人员一条升迁之路,不做经理可以走技术职称的道路。术骨干的待遇与相应的管理者的收入没有差别。 今年年底之前,联想要完成能力评介体系,要让公司的各级管理层了解员工的能力如何,社会竞争力处在什么水平,是否达到了人员与岗位匹配,是不是把合适的人放在最适合的位置。这项工作可以达到3个目的:公司清楚员工的能力水平、管清楚手下人员的能力水平、员工清楚自己的能力水平,真正做到人尽其用,不造成人才浪费。

为突出业绩导向效果,联想在业绩考核中实行末位淘汰制,如果员工在考核后进入最后一个层次,就进入了末位淘汰区。所以,不论哪一层次的人都有压力,中层管理人员压力也是很大的,如果考核时排在最后,就会成为不合格员工。联想还培养了后备干部,对于被淘汰的人所在的岗位,马上就有人可以顶上,这是一个合理的闭环。确实,在IT企业必须每个人都时刻要有危机意识,不进则退,跟不上形势就要被淘汰,企业如此,个人亦如此。

2.微软公司

大多数不断发展的公司都会遇到一个典型的问题:怎样把人才留在技术岗位上,也便充分利用他积极累的专业知识和公司已付出的投资同样,在微软不断发展壮大、不断聘用新雇员并将之培育成优秀的技术人员之后,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微软公司的一个独到之处就是把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推上管理者的岗位。

级别对微软雇员最直接的影响是他们的报酬。通常,微软的政策是低工资,包括行政人员在内,但以奖金和个人股权形式给予较高的激励性收入补偿。刚从大学毕业的新雇员10级)工资为3.5万美元左右,拥有硕士学位的新雇员工资约为4.5万美元左右,对于资深或非常出众的开发员或研究员,盖茨将给予两倍于这个数目或更多的工资,这还不包括奖金,由于拥有股票,微软的17800名雇员中有大约3000人是百万富翁,这个比例是相似规模公司中最高的。

在微软公司和联想集团的激励机制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员工的业绩考评制度两家公司都是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起来,将正激励与负激励结合起来,实行末位淘汰制度所不同的是微软公司更偏重于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而联想集团力争体现公平发展的原则,力争做到人尽其用,不造成人才浪费。

五、总结

通过以上的综述,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激励理论方面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主要是对激励机制的构建或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并且只是就事论事,各成一家,没有进行很好的理论总结和系统化。应用研究方面,国内对员工的激励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无可否认的是仍然处于初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d0d5b20f2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