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鉴赏》高适《塞上听吹笛》学案

2022-11-24 05:12: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鉴赏》高适《塞上听吹笛》学案》,欢迎阅读!
高适,文版,塞上,宋词,选修
高适《塞上听吹笛》学案

一、诗人名片

高適(704765),字达夫,郡望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少贫寒,潦倒失意,后客游河西,为哥舒翰掌书记。安史之乱起,以监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关。潼关失守,他奔赴行走,见玄宗陈述军事形势,迁侍御史,擢谏议大夫。后任淮南节度使,任彭州刺史,迁蜀州,代宗时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卒,谥忠。

高適以边塞诗成就最高,也有一些反映时事及民生疾苦的诗,语言质朴,直抒胸臆,气骨琅然,多慷慨悲壮之音。 二、诗词故事

旗亭画壁

唐代开元时代,王昌龄、高適、王之涣三人齐名,他们三人经常聚集在一起吟诵赋诗、郊游论文。一次,三人在长安旗亭沽酌,观赏秋景,适逢一群歌女在唱歌。王昌龄提议看歌女们唱谁的诗最多,王之涣补充道:如果她们唱得很多,唱谁的,谁就在墙壁上画一道。第一个歌女先唱,唱的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另一个歌女唱的是高適的《塞上听吹笛》,接着又唱了王昌龄的《闺怨》。最后一个出场的是这群歌女里最漂亮的一个,她唱的正是王之涣的《凉州词》,歌声悦耳动人,仿佛把人带到了那诗的意境中。听完,三人相视,大笑起来。 三、文题背景

《塞上听吹笛》,塞上即边塞,即管乐器,边塞诗中的笛通常指羌笛,属于一种意象,表示边境战事和将士们生活的诗作。这一标题带有鲜明的边塞诗特征。

四、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雪净/胡天/牧马,月明/羌笛/戍楼。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关。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诗。


提示 《塞上听吹笛》一诗,跳动着冰清玉洁般的音符,虚实相间,刚柔相济,构思巧妙,言辞婉转,情思含蓄,意境深远。通过诵读,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边塞生活的悲壮、苍凉,感受笛声飘扬的优雅情致。 五、悟读,诗情画境

马群欢快,冰雪刚刚融净,看哪,北方的长天,明月净澈,戍楼的战士,吹起了羌笛,音调清丽悠长婉转。那支《梅花落》,吹柔了将士们思乡的心,眼前的万里月光里,似乎万里梅花飘落,扬扬洒洒,洒洒扬扬,仿佛落满了宁静的大唐万里关山。 六、品读,鉴赏评析

1.试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这首诗所呈现的画面。

答案 闭着眼睛,我们的脑海里就会自然地涌出这样的画面:漫漫边关,残雪已收敛起它最后的一片花瓣,茵茵的绿草便从眼前一直漫上了辽远的天际;夕阳依在远山的肩上,安然而祥和。暮色开始缓缓地走了出来,顿时,山野披上了一层灰色的袈裟,牧马人吹起嘹亮的口哨,马群在口哨的召唤下隐没在灰色的山野中。这时,月亮出来了,清澈如水的月光流泻而下,表达着一种靓丽,写意着一种圣洁。一切是如此的静谧、平和,而隐含在这个画面背后的却还有另一种意味:胡马北还,狼烟暂息,边关危解。于是,也就有了戍楼里的羌笛声,悠悠地沉浮,弥漫在清越明澈的月光里。

2.点评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词语锤炼方面的妙处。

答案 风吹一夜满关山的妙处有二:一是化声为形,似乎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花香花色洒满关山,与雪净月明的实景相映成趣;二是用通感的手法,将士们由听曲而想到形状,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向读者透露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3.古诗文中的数目有实数虚数之分,颜色有

虚色之别,诗中写景有无虚景实景之分呢?试就高適这首诗赏析之。 答案 诗中写景也有虚景实景之分。如高適这首诗就表现得十分突出:前两句写的是实景,第三句将梅花落拆用就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花片飘散,一夜之间花色花香洒满了关山。这是写声成象,战士们由梅花曲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花开花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d009bf5c3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d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