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习俗手抄报资料:清明节吃冷饭的习俗

2022-04-03 07:54: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清明节的习俗手抄报资料:清明节吃冷饭的习俗》,欢迎阅读!
清明节,习俗,抄报,资料,冷饭的




清明节的习俗手抄报资料 清明节吃冷饭的习俗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清明节的习俗手抄报资料:清明节吃冷饭的习俗》的文章,希望对大家 有所帮助! 清明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早在唐代,清明就已成为法定节日。

我国人民有“饮水思源”的传统美德。据《梦粱录》记载:在古代,每到清明节这一天,无论 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会去上坟、扫墓、祭祖,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怀念。这一天,扫墓是 最重要的活动。不过至今在我国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饭的习俗。

相传在春秋时代,晋国的君主晋献公有一个年轻美貌的妃子骊姬。她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将 来继承皇位,就用毒计害死了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骊姬的迫害逃离了晋国,一路上 受尽屈辱。有一次,重耳因为饥饿晕倒了,大臣介子推就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后 捧给重耳吃。就这样,他们颠沛流离,历尽艰辛,终于在 19年后回到了晋国,重耳后来成为历很 有名的晋文公。

晋文公做了国君之后,对那些和他一起流亡的臣子进行了封赏。也许是大意了,他唯独忘了介 子推。后来有人提起此事,晋文公猛然想起,内心十分不安,马上派人去请介子推。可是去了几趟, 介子推都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来到介子推家,却见家门紧锁,一问邻居才知道,介子推 已背着老母亲躲进了绵山。于是,晋文公便让士兵上山去找介子推,可找来找去也不见踪影。这时, 有人岀了个馊主意:干脆放火烧山吧,火着起来,介子推就会自己走岀来。于是,晋文公便下令烧 山。谁也没想到,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没见介子推走岀来。等火熄灭后,人们再次上山寻找,发 现介子推和母亲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名为“介山”,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告知全国百姓,每年的这一天都要禁烟火,只吃冷饭。

第二年,晋文公和大臣们来到介山祭奠介子推,发现那棵烧焦的柳树竟然复活了。晋文公为柳 树赐名“清明柳”,并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其实,“清明”在我国是有双层意思的一天,它既是节日,又是节气。民间有这样的谚语: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就是说,一到清明春耕播种就 要开始了。清明节日的寒食迎来的却是清明节气的播种。

清明前后各地食俗大观

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不过,对于当今的人们来说,吃的含义早已不仅仅是“糊口”,当然 也不只局限于享“口福”。现在之所以将“吃”上升为“文化”,是因为它本身包容着民族的、历 史的、地域的丰富内涵。

寒食节

寒食节又称“禁烟节”、“熟食节”、“冷节” 在冬至后

105 日,即清明前的一两天 ,相传

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这一天,民间禁止生火,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这个风俗的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之推。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列国,介之推护驾跟 随立下大功,相传他曾经割下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充饥。重耳返国即位,当了国君,就是晋文公。而 此时介之推却与母亲隐居绵山 即现在的山西介休县 ,晋文公派人请他,但他躲在山中不肯出来。 于是晋文公下令烧山,想把介之推逼出来。不料介之推死也不愿出山,结果和母亲一起被烧死了。 晋文公非常难过,将介之推葬在绵山,还修了庙,并将绵山改称为介山。为纪念介之推,晋文公又 下令把介之推被烧死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 示追怀之意。

另一种说法认为,寒食节源于周代的禁火旧制。当时有逢季改火的习惯。春末出火,在这之前 告戒人们禁止生火,要吃冷食。

旧时寒食节主要吃粥。据 《荆楚岁时记》 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 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另外还有“桃花粥”,这是唐代汉族寒食节的食物,流行于河南洛阳地 区。《广群芳谱》 中说:当地民间在寒食节,采摘鲜桃花,配上好米煮成粥,味道鲜美,富于营养。

这个风俗一直流行到明末。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寄扇》一岀就有这样的唱词:“三月三刘郎到 了,携手儿下妆楼,桃花粥吃个饱。”

此外还有“青精饭”。青精饭也叫“乌饭”,主要是为滋补身体,祭祀祖先,相传为道家所创。 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中有这样的记载:“此饭乃仙家服食之法,而今释家多于四月八日造之,以 供佛。”原先朝廷也给大臣赐食青精饭,嘉靖十四年间,皇帝认为其名不雅,于是改为赐百官于午 门食“麦饼宴”。

汉代还有一种名菜,叫“五侯鲭”。唐代韩有一首《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 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五侯是汉成帝母舅王谭、王根、王立、王商、王 逢。《西京杂记》上说,这五个人互不和睦,,他们的门客之间不得往来。只有一个人叫娄护的, 很会说话,五侯都很喜欢他,纷纷送给他新奇的食品。娄护把五侯送给他的食物调和在一起,结果 成了难得的美味,人们称之为“五侯鲭”。其实,这所谓的“鲭”不过是鱼和肉的杂烩,只因由美 味的食品调和而成,味道自然就格外鲜美了。

今天,有关寒食节的食品大多已经失传。然而,若是有人认真地研究一下,说不定会有意外的 收获呢! 清明节

每年的阳历 4 5 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距今已有 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节除扫墓祭 祖外,其食俗也是丰富多彩的。

吃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 后挤压岀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 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岀笼时 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 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 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吃徹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徹子的食俗。“徹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 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


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徹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 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徹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徹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徹子精巧细 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徹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 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徹子最为有名。

吃清明螺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 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岀螺肉,可拌、 可醉、可糟、可炮,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帀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 了。

此外,我国南北各地在清明佳节时还有食鸡蛋、蛋糕、夹心饼、清明粽、馍糍、清明耙、干粥 等多种多样富有营食品的习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cedd62487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c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