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长恨歌》随笔

2022-04-12 10:39: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长恨歌》随笔》,欢迎阅读!
长恨歌,随笔
读《长恨歌》随笔

陆兰军

自来对《长恨歌》的解读,主要集中于,一是歌颂李杨旷古的绝世爱情;二是借诗咏史,哀唐玄宗爱恋杨贵妃祸国殃民;三是白居易寄情于李杨的爱情悲剧感叹自己的身世。正可谓,见仁见智。

今读《长恨歌》有感于此,随笔于下:

开篇其实有很大的咏史色彩,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到“回看血泪相和流”,看似在说唐玄宗宠信迷恋杨贵妃,荒废朝政,导致“安史之乱”爆发,祸国殃民。其中也可以看出玄宗对杨贵妃感情的微妙转变。“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诚然,最初,唐玄宗挑选杨贵妃是出于情色欲望。但是杨贵妃之所以能够得到玄宗的“三千宠爱在一身”以致“从此君王不早朝”,绝不仅仅只是因为美貌的女色诱惑,想来盛世大唐美貌超出杨贵妃的自不在少数。

唐玄宗是一个文人皇帝,爱好舞曲,据传《霓裳羽衣曲》就是出于他手下。而杨贵妃又是能歌善舞,与玄宗一唱一和,“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感情其实已经由最初的美色情欲慢慢变成了一种知音间的相知相守。其实这也是后来在杨贵妃香消玉殒之后,玄宗对其恋恋不忘的根本所在。

整篇诗歌,大致可分为前后两部分,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线,前半部上面已经说到。后半部分,篇幅在整首诗中占很大比例,重点描述玄宗对杨贵妃的怀念与眷恋。诚如上面所言,玄宗因为失去了生活伴侣、知己知音而感到孤寂空虚。关于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那么多玄宗对杨贵妃的追忆与痴恋眷顾,可能很多人都认为是李杨爱情纯真可贵的最有力的佐证。其实,从深层次来看,虽不能排除其中的爱情色彩,但是更多的是玄宗内心世界的一种孤寂与怅惘。

《长恨歌》“恨”字何来?有玄宗的恨,也有作者自身的恨。


玄宗的恨,主要有三恨。一恨,因为沉迷于杨贵妃而导致江山沦陷,最终出奔蜀地;二恨,逃亡路上,马嵬坡前,为了保住江山而迫不得已选择牺牲爱人知己;三恨,虽然放弃了杨贵妃,但是当回到长安后,江山已经不属于自己,权利尽失,虽身为太上皇,却孤寂鳏寡。此情此景,对一个曾贵为天子,现今只有空名的太上皇的孤独老人来说,不可不谓是一大沉痛打击。纵观于此,玄宗的人生其实也算的是充满悲剧色彩,真是可悲可恨!

回到长安后的玄宗,对杨贵妃的恋恋不忘,派人出海外寻觅,其实更多地是寻求一种孤独寂寞的情感安慰。老人垂暮,众叛亲离,唯一还能奢望的就是对杨贵妃那残存的情感思念与心灵寄托。

关于白居易的恨,可以联系到他的自身遭遇,与曾经恋人湘灵的爱情未得圆满。所以,也有认为《长恨歌》其实是有白居易本人爱情悲剧的缩影。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人将《长恨歌》看做是白居易寄情于李杨的爱情悲剧感叹自己的身世的原因所在。

所以,整篇诗,蕴含错综复杂的情感交织,不能仅仅将其看做一首简单的爱情颂扬诗,亦或是怀古咏史诗。《长恨歌》的主角应该是唐玄宗,是他的的情感变化,“恨”的由来,而不是对故事本身的描绘与叙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cc3a80f59eef8c75fbfb3b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