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盛唐边塞诗》,欢迎阅读!
浅析盛唐边塞诗
诗歌是唐代文学的标志,它在盛唐时达到繁荣的顶峰。在盛唐诗歌中,出山水、田园等传统题材外,边塞诗更能集中体现盛唐诗歌的特点。以高适、岑参等诗人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虽没有共同的旗帜、共同的组织,甚至没有统一的创作理论,但他们的诗歌创作却具有某些共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在盛唐的诗苑里,丰富多彩的盛唐诗就像一朵盛开的奇葩,慷慨奇伟。本文将选取高、岑的代表作对盛唐边塞诗进行粗略的赏析。
一、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例如高适的《燕歌行》: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一句描写战争的瞬息万变,转眼间便处于弱势。而“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则道出了战争失利的真正原因——战士浴血奋战,将军却在帐中寻欢作乐。前后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则写出了战士们的思乡之情——由这更反衬出了边地生活的艰辛:不仅仅是来自于自然环境的艰难,还有心灵上的孤单。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另一方面盛唐边塞诗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如《塞上听吹笛》一诗从“雪
净”起笔,传递出边关解冻、春回大地的信息,由此,诗人了无痕迹地引出了牧马晚归的开廓情景,而“月明”又极柔和地为此添上了清澄的一笔。闭着眼晴,我们的脑海里就会自然地涌出这样的一幅画面:漫漫边关,残雪已收敛起它最后的一片花瓣,茵茵的绿草便从眼前一直漫上了辽远的天际,夕阳依在远山的肩上,安然而祥和。暮色开始缓缓地走了出来,顿时,山野披上了一层灰色的袈裟,牧马人吹起嘹亮的口哨,马群在口哨的召唤下,隐没在灰色的山野中。这时,月亮出来了,清澈如水的月光流泻而下,表达着一种靓丽,写意着一种圣洁。一切是如此的静谧、平和,而隐含在这幅画面背后的却还有另一种意味,则是胡马北还,狼烟暂息,边关危解。于是,也就有了戍楼里的羌笛声,悠悠地沉浮,弥漫在清越明澈的月光里。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这样苍茫而清澄的夜境里,羌笛的声音如泣如诉,它牵拽出的是戍士们对千里之外家乡的绵绵思情。“梅花何处落”,诗人将《梅花落》这一曲名的三字拆开,而“何处”则又是无计排遣的思乡之情的天问。它与李白的“谁家玉笛暗飞扬,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意境,可谓异曲同工。风传笛音,音满关山。于是,那关山静寂的夜空里,让人感到飘落的不仅仅是笛声,还仿佛飘落着落梅的花片,那幽幽的梅香,也顿时溢满了整个的天地。该诗虚实相间,展现了边塞的旖旎风光。
二|、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慷慨苍凉: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例如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一):开篇写“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九曲黄河向西扶摇直上,远远地伸到白
云之间,隐隐约约间有一座孤城,背依着万仞山。诗人由远及近展现了黄河扶摇而上的壮观凄美,同时以远山为背景,突出城楼处的荒凉孤僻之感。整首诗于壮观中寓苍凉,慷慨雄放而气势内敛,深情蕴藉,意沉调响。又如《走马穿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这次出征将经过走马川,雪海边,穿进戈壁沙漠。“平沙莽莽黄入天”是典型的绝域风沙景色,狂风怒卷,黄沙飞扬,遮天蔽日,迷迷蒙蒙一派混沌的景象。开头三句无一“风”字,但捕捉住了“风”色,把风的猛烈写得历历在目。“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对风由描写转入暗写,风“色”看不见了,便转到写“风”声。狂风像发疯的野兽,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的显示了风猛风大。接着又通过写石头来写风大。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的满地滚动,再著一“乱”字,就更显出风的狂暴,三言两语就把环节的险恶生动的勾勒了出来。诗歌中的风奇而壮,给人雄浑壮美之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ca38f81e53a580216fcfe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