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轼的自勉诗句》,欢迎阅读!
苏轼的自勉诗句
苏轼的自勉诗句
苏东坡确是拿得起放得下,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不免会有沮丧颓废,但在苏东坡身上体现更多的是对命运的抗争,尽管个人仕途坎坷,但从未忘造福一方。下面小编收集了苏轼的自勉诗句,供大家欣赏。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4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7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平生。
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创作背景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解读:
封建时代有不少文人真真假假退隐山林,苏东坡也时时自比陶渊明,隐逸遁世不离口,其实,他是很入世的,执着的关心着社稷苍生,或许正是这种使命感,使他不避时政风雨而“一意孤行”?
夜读苏轼词《定风波》,最大的感受就是自然自在的苏东坡,不管处境怎样窘迫,依然“一蓑烟雨任平生”,其豪迈胸襟和洒脱个性令人景仰。
写此词时,苏东坡已在被迁逐之地黄州两载,生活十分困顿。词中写苏东坡去看新买的耕地路途遇雨,作者借题发挥,夹叙夹议抒发内心感受,不掩豁达,从容吟啸,好一个“大江东去”的苏东坡:“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在写作上也可圈可点,其特点是写景与议论相结合,通过意境发议论,风穿林,雨打叶,东坡却是徐步而行,从容不迫,甚至还有些逗趣,以此把东坡的天性显露无遗,想想他是在去看一个士大夫将要耕种的土地的路上啊!
很长时间里,笔者多抱怨时运不济,处境窘迫。近来写自媒体多了一些书,今读苏轼词又有新感触,比较其这个年长自己近千岁的封建士大夫,自己应该感到羞愧,也激励自己学会豁达洒脱,不去怨天尤人,还是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埋头奋力在自媒体这一亩三分地上好好耕耘吧!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赏析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时苏轼因"乌台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却以萧萧暮雨中,杜鹃哀怨的啼声作结。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c8eb2023f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8.html